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後莊村,歡樂社火迎新春

開欄的話

嶄新的時代正在走來, 明媚的春天正在走來, 2018年的“新春走基層”採訪活動正在走來。

群眾在哪裡, 基層就在哪裡, 新時代的青海故事就在哪裡;生動的實踐在基層, 鮮活的新聞在基層, 新聞的生命在基層。 秉持2011年以來“新春走基層”的優良傳統, 這個春天, 青海日報及其所屬新媒體的編輯記者再出發, 帶著責任、帶著感情, 到農村牧區、機關社區、企業車間、家庭炕頭、執勤點位, 到最艱苦的地方、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 記錄全省各族人民聽黨話、跟黨走, 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衷心擁護;記錄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進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果、歡度春節景象;記錄濃濃的鄉情、親情、友情;記錄群眾的穿衣、吃飯、住房、出行……

我們的目的, 書寫最鮮活的生活, 展現最精彩的畫面, 講述最生動的故事, 通過全方位展示, 全媒體傳播, 為這個春天添上滿滿的正能量。

精彩的社火表演。

福娃“探”春。

舞獅。 本報實習記者 王煜鵬 攝

2月1日,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橋頭鎮後莊村人聲鼎沸,熱熱鬧鬧。 村裡的社火隊敲起了鑼鼓,扭起了秧歌,耍起了社火, 村民們踏著喜慶的鼓點,和著歡快的節拍扭秧歌、舞龍、戲獅, 沉浸在喜慶祥和的氣氛裡, 村裡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一大早, 67歲的雙胞胎兄弟趙元順、趙元祿就將社火表演時使用的鑼鼓從倉庫中抬出來, 為社火彩排做著準備。

隨後, 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上, 響起了有節奏的鼓樂聲。

聽到鼓聲, 正在放寒假的高一學生郭守祥帶領著穿戴整齊的舞獅小組歡快地來到小廣場。

一起前來的, 還有其他參加社火表演的村民, 他們中年紀最大的65歲, 最小的僅10歲。 這些後莊村裡最普通的村民, 穿戴著或古怪誇張, 或青春靚麗, 或帥氣灑脫的表演服裝, 興高采烈地鬧起了社火。

小廣場上, 村黨支部書記陳得元和社火管理會負責人劉守忠、陳明福三個人顯得格外忙碌, 他們負責社火表演的組織和排練。

“13歲, 我第一次參加社火表演, 演‘八大光棍’之一;現在我54歲, 依然在參加社火表演, 扮演燈官。 ”提起後莊村的社火, 陳得元臉上洋溢著驕傲, “後莊村社火表演自清朝開始, 傳承了近150年。 如今, 在舞龍、八大光棍、老秧歌等傳統節目的基礎上, 還加入了扇子舞、藏族舞等新型節目。

今年, 自願報名的162個村民將扮演十餘種角色表演24個節目。 ”

話音剛落, 舞龍表演就開始了。 緊接著, 舞獅、劃旱船、老秧歌、新疆舞、藏族舞等節目相繼登場, 被鼓樂聲吸引到小廣場觀看彩排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70歲的孟宗梅指著一位演員手中的花籃自豪地說:“你看那花籃的花樣是我剪的, 是不是很漂亮?”

剛剛結束新疆舞表演的10歲女孩陳穎欣在人群中, 一邊欣賞表演一邊練習舞步。 她說:“我喜歡跳舞, 所以報名參加新疆舞表演。 雖然每天都需要排練, 但是我覺得很開心。 ”

與陳穎欣抱有同樣想法的, 還有郭守祥。 他說:“從小看社火時, 我就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舞獅者。 我們都是第一次接觸舞獅表演, 村裡有經驗的舞獅表演者對我們進行訓練, 僅第一個動作騰空就反復練習了一個星期。今天是我們第一次面向觀眾表演,有點緊張但很有成就感。”

表演結束後,我們遇見了扮演“報頭”的陳生啟帶領的報子組。趙生啟身背“國泰民安”旗、手拿令旗,給記者介紹了自己的角色:“社火不到報子先到,我們是社火表演的先遣隊,看起來是不是很神氣?”說著,趙生啟和組員們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伴隨著笑聲走進休息室,記者再次見到了趙元順、趙元祿兩兄弟,他們一邊品評今天的節目,一邊聊起了他們的表演經歷。從跟隨村中老人學習鼓樂演奏開始,兄弟二人堅持參加社火表演已有30餘年,如今他們正在教授6個年輕人學習鼓樂。說起自己13歲的小徒弟,趙元順笑著說:“他家裡沒有鼓就用臉盆練習。雖然敲壞了家中好幾個臉盆,但已經基本掌握打鼓的技術了,我們後繼有人啦!”

村民們一邊說笑一邊期待著農曆正月十六的傳統社火表演。陳得元告訴記者:每年正月十六,村裡都會舉行“種皇田”儀式,意在祈求五穀豐登,隨後,社火隊來到廣場開始社火表演。按照習俗,先舞龍、舞獅、劃旱船,再跳老秧歌、棒棒手、拉花姐,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後跳八大光棍、藏舞等,寓意各民族團結互助、喜慶豐收。

“‘種皇田’和社火是春節期間後莊村的傳統表演項目,就是把勞動人民對自然的感悟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正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在傳承這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融入現代元素加以創新。”陳得元說:“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參與社火的積極性很高,這讓我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希望。”

僅第一個動作騰空就反復練習了一個星期。今天是我們第一次面向觀眾表演,有點緊張但很有成就感。”

表演結束後,我們遇見了扮演“報頭”的陳生啟帶領的報子組。趙生啟身背“國泰民安”旗、手拿令旗,給記者介紹了自己的角色:“社火不到報子先到,我們是社火表演的先遣隊,看起來是不是很神氣?”說著,趙生啟和組員們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伴隨著笑聲走進休息室,記者再次見到了趙元順、趙元祿兩兄弟,他們一邊品評今天的節目,一邊聊起了他們的表演經歷。從跟隨村中老人學習鼓樂演奏開始,兄弟二人堅持參加社火表演已有30餘年,如今他們正在教授6個年輕人學習鼓樂。說起自己13歲的小徒弟,趙元順笑著說:“他家裡沒有鼓就用臉盆練習。雖然敲壞了家中好幾個臉盆,但已經基本掌握打鼓的技術了,我們後繼有人啦!”

村民們一邊說笑一邊期待著農曆正月十六的傳統社火表演。陳得元告訴記者:每年正月十六,村裡都會舉行“種皇田”儀式,意在祈求五穀豐登,隨後,社火隊來到廣場開始社火表演。按照習俗,先舞龍、舞獅、劃旱船,再跳老秧歌、棒棒手、拉花姐,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後跳八大光棍、藏舞等,寓意各民族團結互助、喜慶豐收。

“‘種皇田’和社火是春節期間後莊村的傳統表演項目,就是把勞動人民對自然的感悟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正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在傳承這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融入現代元素加以創新。”陳得元說:“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參與社火的積極性很高,這讓我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