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公益眾籌市場各家爭鳴 市場監管亟待加強

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導

“親戚病情危急!懇請大家伸出援手!”“這是我的大學同學, 資訊真實, 請大家幫幫他病重的家人”……近年來, 隨著網路公益眾籌平臺的湧現, 個人求助資訊不時刷屏朋友圈。 在網友踴躍獻愛心的同時, 網路大病籌款模式以及互聯網公益眾籌的透明度以及事件的真實性也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事實上,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公益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道, 水滴籌、輕鬆籌……諸如此類網路公益眾籌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對於未能被社保或商保有效覆蓋的人群無疑多提供了一個資金獲取管道。

但是, 關於個人求助類公益眾籌的爭論也一直存在, 尤其是大病救助方面,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 個人求助類眾籌平臺發展與爭議並存, 一方面因為巨大的社會需求帶來了行業的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行業內時而出現的詐捐事件也引發了對籌款項目真實性及相關監管的質疑。

機遇與挑戰並存

眾籌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商業概念, 是指一種通過網路互聯網向特定或不特定群體籌集資金, 以支援發起者實現特定目標的行為。 眾籌概念興起後, 很快延伸到公益圈, 作為跨界產物的公益眾籌隨之出現。

相比傳統尋求公益組織的説明, 通過互聯網公益眾籌平臺發起個人眾籌, 使用程式相對簡單。

求助者可以依託於自身的社交網路, 使求助資訊在親朋好友的範圍內廣泛傳播, 較快地籌集到治療費用。 同時, 公益眾籌平臺會要求求助者提交病情診斷書等相關證明材料, 當材料審核通過後, 平臺會為求助者提供一定的真實性背書, 幫助求助者消除潛在捐款人的不信任感。

從現行法律法規上來看, 法律禁止個人發起公開募捐, 但個人求助是被允許存在的, 且國家鼓勵社會組織用互聯網的方法解決個人遇到的難題。

無疑, 這對於在面對重大疾病時, 一些緊缺醫療資金仍需依靠個人求助的方式解決的大病患者可謂福音, 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 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雖然已達到了較高水準, 但由於醫療保險“廣覆蓋、保基本”的特點,

基本醫療保障不足, 個人醫療費用支出壓力較大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因病返貧的情況並不少見。

據統計, 目前個人求助類網路籌款日均籌款金額超過5000萬, 服務數千名大病患者。 網路大病籌款平臺的生存土壤和發展空間毋庸置疑。

“眾籌模式無疑降低了公益參與的門檻, 也有益於對專案的篩選和指導, 但同時也對專案的資訊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觀上也可以推動公益行業的透明、規範。 ”中研普華研究員孛一浩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作為一位公益眾籌平臺的踐行者, 水滴籌業務總經理徐憾憾更是深有體會, 她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公益眾籌平臺為緊缺醫療資金的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了發起個人求助的工具,

通過這樣的工具, 重大疾病患者可以高效地調動身邊親朋好友的資源, 較快地籌集到治療所需費用。 眾籌平臺實質上提供的服務本質上是搭建求助者與捐款人之間信任的橋樑。 ”

行業風險潛伏

近年來, 種種“騙捐”事件引發的風波使業內對網路大病籌款資訊公開的透明度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如不久前曝出的“蘇州小夥網路籌款誇大病情為母治病”事件。 暴露出一些平颱風控能力不足、審核存在漏洞等問題。

有分析稱, 在行業統一性規範尚待完善的情況下, 平臺自律性是平臺自身及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平臺往往承擔著專案監督者的職責, 資訊透明化早已是業內的共識,

但受制於每家公司的技術實力及業務能力, 不同公司的風控能力有較大差距。

徐憾憾也持有相同觀點, 在她看來, 風控的嚴謹以及風控效率是行業競爭的關鍵點。 平臺的風控不嚴謹, 捐款人、籌款人之間的信任會迅速崩塌, 甚至影響到民眾參與公益的整體積極性。

當然, 除了平臺本身的自律性和風控, 監管真空也是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之一。

記者瞭解到, 2016年9月1日實行的新《慈善法》沒有對個人求助予以限定, 相關專家在新法解讀中肯定了個人求助在幫助民眾籌集醫療費用方面的積極意義。 互聯網平臺為個人求助提供便利, 尤其對於大病籌款來說具有積極作用, 但目前還尚未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和規範。

孛一浩也向記者指出了一些問題,他認為,公益眾籌發起門檻較低,對發起人的資格認定較寬鬆,項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

監管亟待加強

作為新生的互聯網公益模式,公益眾籌平臺可以說是呈現出“百家爭鳴”的蓬勃之勢,諸如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等眾多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目前市場上各家平臺受制於自身實力所限,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衍生出一些“亂象”。

那麼,平臺應該如何消除大眾的信任危機,行業又如何進一步規範?成為行業未來健康發展的關鍵。

對此,徐憾憾告訴記者:“首先,從業者要建立起良好的從業機制,作為社會企業,努力避免問題的發生,引導行業往更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加強行業監管,尤其是伴隨著行業的發展,普通用戶參與其中時,行業監管就顯得非常重要。”

另外,“現在從業者良莠不齊,以及存在的風控問題、技術問題、運營問題都需要有相當實力、相當積累的公司去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捐款人的利益,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平臺,保證籌款人和捐款人之間資訊相對對稱,保證所有的用戶回饋以及質疑被認真處理和有效的解決。”徐憾憾補充道。

“行業監管方面,對公益眾籌必須有清晰的監管流程。比如,網上眾籌平臺對於救助病人要有事先的情況審核,調查其救助要求與實際狀況之間是否相符,並且將所有資訊公佈於眾,歡迎知情人士予以週邊的資訊回饋。”孛一浩對記者表示。

此外他認為,救助病人還要與接受眾人委託的平臺之間簽訂契約,一旦違反相關條款,要承擔違約責任,甚至遭受民事訴訟。監管部門需要根據公眾舉報,對平臺進行約談、要求其自我清理整頓,一旦整頓力度沒有達標,監管部門還應後續跟進,加大問責力度。

雖然面臨諸多問題,但毋庸置疑以網路大病籌款為代表的個人求助項目依然面臨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場也堅信,隨著人工智慧、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普遍運用,風控能力突出的平臺必然會脫穎而出,而綜合實力較弱的平臺將可能隨著監管措施落地逐步被市場淘汰,行業將步入更加規範化的發展之路,安全、誠信、合規的平臺將會更受市場歡迎。

孛一浩也向記者指出了一些問題,他認為,公益眾籌發起門檻較低,對發起人的資格認定較寬鬆,項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

監管亟待加強

作為新生的互聯網公益模式,公益眾籌平臺可以說是呈現出“百家爭鳴”的蓬勃之勢,諸如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等眾多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目前市場上各家平臺受制於自身實力所限,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衍生出一些“亂象”。

那麼,平臺應該如何消除大眾的信任危機,行業又如何進一步規範?成為行業未來健康發展的關鍵。

對此,徐憾憾告訴記者:“首先,從業者要建立起良好的從業機制,作為社會企業,努力避免問題的發生,引導行業往更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加強行業監管,尤其是伴隨著行業的發展,普通用戶參與其中時,行業監管就顯得非常重要。”

另外,“現在從業者良莠不齊,以及存在的風控問題、技術問題、運營問題都需要有相當實力、相當積累的公司去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捐款人的利益,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平臺,保證籌款人和捐款人之間資訊相對對稱,保證所有的用戶回饋以及質疑被認真處理和有效的解決。”徐憾憾補充道。

“行業監管方面,對公益眾籌必須有清晰的監管流程。比如,網上眾籌平臺對於救助病人要有事先的情況審核,調查其救助要求與實際狀況之間是否相符,並且將所有資訊公佈於眾,歡迎知情人士予以週邊的資訊回饋。”孛一浩對記者表示。

此外他認為,救助病人還要與接受眾人委託的平臺之間簽訂契約,一旦違反相關條款,要承擔違約責任,甚至遭受民事訴訟。監管部門需要根據公眾舉報,對平臺進行約談、要求其自我清理整頓,一旦整頓力度沒有達標,監管部門還應後續跟進,加大問責力度。

雖然面臨諸多問題,但毋庸置疑以網路大病籌款為代表的個人求助項目依然面臨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場也堅信,隨著人工智慧、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普遍運用,風控能力突出的平臺必然會脫穎而出,而綜合實力較弱的平臺將可能隨著監管措施落地逐步被市場淘汰,行業將步入更加規範化的發展之路,安全、誠信、合規的平臺將會更受市場歡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