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氣污染治理交出亮眼成績單 保衛藍天仍在路上

剛剛過去的一年, 空氣品質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 1月31日, 環保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例行發佈會上介紹, 下一步環保部將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畫。

1月31日, 環保部在新年首場例行發佈會上透露, 從全國, 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 再到北京市, “大氣十條”的目標都全部完成。 公開資料顯示, 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接近7成, 重污染天數較2013年減少近半壁江山。

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 全國整體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2017年是“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的第五個年頭, 也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考核之年。 經過5年努力, 我國“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濃度明顯下降。 超過10000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全部安裝線上監測, 實現24小時即時監管。 公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同呼吸、共奮鬥”逐漸成為全社會行為準則。

2013年9月, 國務院印發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 確定了十項具體措施, 即“大氣十條”。 “大氣十條”規定的目標則是:到2017年,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優良天數逐年提高。 截至目前,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已圓滿收官, 無論是全國、74城市還是重點區域和北京, 空氣品質改善目標都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

如今“大氣十條”的順利達成得益於2017年京津冀一系列的治霾政策, 使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監測資料也顯示, 1月份的空氣品質總體其實還不錯。 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超過65%, 同比上升接近8%。 區域聯防聯控實現重大創新,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與此同時, 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的調整也取得重大突破, “大氣十條”確定的45項重點工作任務全部按期完成。

空氣品質的改善離不開環境監測精准的預報。 據環保部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介紹, 中國已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品質監測網,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技術支撐。 而空氣監測事權上收, 厘清了國家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 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預, 切實保證了監測資料獨立、客觀、公正。

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仍將有多項安排。 明確治理思路和具體任務, 指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出臺大氣污染防治配套實施方案。 空氣污染治理範圍和重點應擴大到重點區域外的城市及地區,

除了明確PM2.5區域治理目標外, 還應明確各個區域在未來5年的臭氧濃度改善目標。 並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專項。 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能力顯著提升。

最重要的, 則是制定和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畫”。 繼續深入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城市試點工程, 以“2+26”城市電代煤、氣代煤為重點, 穩步推進清潔供暖。 著力提升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 指導相關重點區域和城市群開展應急預案修訂。 另據《“十三五”環境監測品質管制工作方案》, 建立環境監測資料品質監督機制, 對人為干擾和環境監測資料弄虛作假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確保監測資料真、准、全。

而為了繼續治理大氣污染, 北京、湖北、山西等省份在各地兩會上宣佈,

實施新的一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 其他一些省份也根據各省的不同情況, 部署大氣治理舉措。 下一步, 環保部還將繼續推進排汙許可制改革, 包括推動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 逐步實現固定污染源的全覆蓋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