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統街居”變身“現代社區” 包河區創新建設智慧社區2.0

2月1日,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指導, 決策雜誌社、包河區人民政府主辦, 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包河區方興社區服務中心共同承辦的首屆包河區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與創新研討會成功舉辦。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來自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民政廳、省經信委的有關領導, 北京、上海、安徽的社區治理研究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及多家主流媒體齊聚一堂, 圍繞“創建智慧社區、共用美好生活”的主題, 展開了精彩演講和深入討論。

專家的精彩演講引起與會者的濃厚興趣

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季翔認為, 包河區方興社區承載著引領治理創新、打造首善社區的歷史重任。 方興社區成立三年來, 始終堅持以智慧社區建設為抓手,

不斷創新體制機制, 充分整合轄區資源, 大力推進社區治理創新, “五社聯動”機制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共治的做法, 走在社區創新發展的前列, 探索出了一條由傳統街居管理向現代社區治理轉變的新路徑。

合肥市包河區區長葛銳指出,

方興社區是包河區社區建設的一個品牌案例和生動縮影, 此次研討會對完善社區治理結構、發揮自治組織作用、增進社區關係融洽、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 為包河區打造智慧社區升級版指明方向。

在主題研討環節,

包河區方興社區黨委書記沈先財首先介紹了方興社區的基本情況和治理創新成果。 在2018年如何打造智慧社區2.0方面, 他表示方興社區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 創新治理理念, 完善社區管理建設“物聯”社區, 主攻社區服務建設“為民”社區, 推動民生資料產業化建設“創新”社區。

來自國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博士後趙宇新從中央、民政部、地方治理等不同方面做了翔實分析,並提出了社區治理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路徑。她還結合實例,提出要從智慧城市和基層治理兩方面統籌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智慧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汪碧剛認為,當前需要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科技、文化等手段,構建權責明確,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社區治理體制,打造“政、產、學、研、用、資”全鏈條的智慧社區發展平臺,探索共建共治共用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上海社科院科研處副處長陶希東通過分享上海虹口、靜安和浦東新區等地的社區治理實例,分析了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路徑。

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處處長陳幹全,安徽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處長章國林,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資訊化推進處處長潘峰從安徽省即將出臺的政策動向等方面進行了解析。

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資訊化推進處處長潘峰指出,智慧社區建設唯一的根本性目標是為民服務;二是要實現智慧+與+智慧的同頻共振;三是智慧設施、智慧服務和智慧溝通要協調並進、全面推進;四是硬體、軟體、網路和平臺四大要素要保障;最後智慧社區的推進要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吳宗友,合肥工業大學電子政務發展研究所所長壽志勤,合肥工業大學博士、全國首批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周軍等來自高校的專家,分別圍繞智慧社區“6+1”體系、社區文化營造、五社聯動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發言和觀點分享。

來自國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博士後趙宇新從中央、民政部、地方治理等不同方面做了翔實分析,並提出了社區治理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路徑。她還結合實例,提出要從智慧城市和基層治理兩方面統籌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智慧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汪碧剛認為,當前需要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科技、文化等手段,構建權責明確,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社區治理體制,打造“政、產、學、研、用、資”全鏈條的智慧社區發展平臺,探索共建共治共用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上海社科院科研處副處長陶希東通過分享上海虹口、靜安和浦東新區等地的社區治理實例,分析了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路徑。

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處處長陳幹全,安徽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處長章國林,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資訊化推進處處長潘峰從安徽省即將出臺的政策動向等方面進行了解析。

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資訊化推進處處長潘峰指出,智慧社區建設唯一的根本性目標是為民服務;二是要實現智慧+與+智慧的同頻共振;三是智慧設施、智慧服務和智慧溝通要協調並進、全面推進;四是硬體、軟體、網路和平臺四大要素要保障;最後智慧社區的推進要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授吳宗友,合肥工業大學電子政務發展研究所所長壽志勤,合肥工業大學博士、全國首批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周軍等來自高校的專家,分別圍繞智慧社區“6+1”體系、社區文化營造、五社聯動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發言和觀點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