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單純的CT或MRI檢查不能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http://www.ahcaijing.com)訊 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2月2日上午9:30~10:30, 本報健康熱線0551-62623752, 邀請了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骨一科行政副主任王立飛與讀者交流。

王立飛, 副主任醫師, 骨一科行政副主任, 能熟練開展四肢、骨盆骨折的開放復位+各型鋼板、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術;脊柱創傷、退變、畸形、腫瘤等疾患的復位、病灶清除、矯形、經椎弓根釘棒系統固定+融合術;髖、膝關節置換術;骨盆、髖臼骨折前後路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發病率很高的疾病

讀者: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怎麼回事?

王立飛: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發病率很高的疾病, 是骨科/脊柱外科臨床工作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的基礎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俗稱“老化”), 腰部外傷或工作、生活中長期反復不正確的姿勢所引起的輕微損傷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的誘因, 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腰骶神經根、馬尾神經, 從而產生腰腿痛、下肢麻木、無力、行走困難甚至大小便障礙等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後較好, 絕大多數經過康復治療可達到臨床症狀的緩解及功能的改善, 但可能復發。 僅10%-20%的患者需手術治療, 致殘性腰椎間盤突出少見。

單純的CT或MRI檢查不能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

讀者:腰椎間盤突出如何確診?

王立飛: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中, 醫生確診病情必須要結合患者病史、症狀體征、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 並要與腰椎腫瘤、結核、炎症及其它系統疾病相鑒別, 其中影像學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 很多患者在看到CT或MRI檢查的報告單上寫著“腰xx椎間盤突出”就認為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 需要治療。 事實上, 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間盤突出並不一樣, 腰椎間盤突出只是影像學檢查提示腰椎間盤發生改變, 腰椎間盤突出症則是突出導致患者出現症狀, 才需要治療。 單純的CT或MRI檢查只能顯示是不是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而不能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 所以, 看到“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報告就認為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不正確的,

需要找醫生解讀“報告單背後的真相”。

五種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讀者:腰椎間盤突出症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王立飛: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 但是, 在下述情況下, 建議手術治療:

①病史超過三個月, 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 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

②首次發作, 但疼痛劇烈, 尤以下肢症狀明顯, 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 處於強迫體位者;

③合併馬尾神經受壓表現;

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 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

⑤合併椎管狹窄者。

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等優勢

讀者:腰椎間盤突出症能微創治療嗎?

王立飛:外科手術的微創化、精准化、智慧化是現代外科發展的方向。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手術器械、手術方法改進, 以椎間孔鏡為代表的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效果好、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 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金標準”方法。

椎間孔鏡技術適用於身體較弱的老年及青少年患者

讀者:椎間孔鏡技術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王立飛:椎間孔鏡技術也稱為全內鏡技術或側路鏡技術, 是以椎間孔為入路的更加微創的內鏡技術。 是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首選術式和“金標準”。 該技術是在局部皮膚表面麻醉下直接穿刺到突出的椎間盤“靶點”部位, 進行直視下的髓核摘除、神經根充分減壓。 從而解除腰腿症狀。 手術切口約0.8釐米, 手術結束後患者就能立刻自由活動,

這一術式尤其適用於身體較弱的老年及青少年患者。 可有效避免了傳統後路手術需要先用器械牽拉開神經才能暴露突出物的缺點, 大大減少了因為牽拉神經造成的神經損傷併發症。 椎間孔鏡技術經過近10餘年進一步發展和探索, 得到了更加豐富和完善, 目前已能應用到包括頸椎、胸椎、腰椎的多種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甚至創傷、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傅喆 市場星報 掌中安徽 記者 馬冰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