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名醫院長自殺:警惕黑惡勢力污染政商生態

北京青年報:春運被平常心看待是一種進步

2018年春運大幕於2月1日正式拉開。 在接下來的40天裡, 中國又將上演“人類最大規模的週期性遷徙”。

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3.9億人次, 再創歷年春運新高。 春運第一天, 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814萬人次, 增開旅客列車460列, 其中跨鐵路局間中長途旅客列車194列, 鐵路局管內旅客列車266列。

此前有機構披露, 今年的春運將有四個變化:客運結構有變, 道路客運首次出現負增長;高鐵優勢突出, 動車組發送旅客占比近六成;春運服務智慧化, 驗證驗票效率提高;旅途更舒適, 動車互聯網訂餐流程優化, 坐飛機可玩手機。

與過去相比, 對不少人而言, 春節的最大難題已從“如何回家”, 變成了怎麼過、去哪過。 人們依然重視家庭團圓, 但如何團圓, 卻有了不同的選擇。 而網路即時化通信的普及, 也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在春節團圓的剛需。

之于春節, 之於團圓, 整個社會的認識和對待方式變得更為多元, 這讓特定方向的春運之路, 變得不那麼擁擠。

但這並不意味著, 春運期間的公共服務可放鬆要求。 一方面, 現在的春運依然難言輕鬆和從容, 要同時滿足如此大規模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任何環節掉鏈子都可能影響人們的出行體驗。 另一方面, 關注春運, 人們不再盯著路上, 也同時對更尋常的生活、遊玩、消費方面的服務有了更多更高要求。 春節期間, 基本生活服務能否保證正常供應, 旅遊市場的消費環境又是否有保障?這雖然不直接屬於春運範疇, 但也連接著人們在路上的心情。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變化了的春運在一步步朝人們期待的方向進步, 這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部分。

但在這份進步的背後, 社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讓春運路上的每一個人, 無論去往哪個目的地, 都能夠感受到尊嚴、體驗到舒適, 讓春運真正變得尋常, 仍然需要整個社會系統的繼續努力。

(作者:朱昌俊 原標題:春運被平常心看待是一種進步)

新京報:名醫院長自殺:警惕黑惡勢力污染政商生態

據新京報報導, 廊坊城南醫院院長張毅跳樓自殺, 引發輿論關注。 1日晚間, 廊坊市委宣傳部通報稱, 紀檢部門已介入調查警方是否存在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如確實存在涉黑涉惡問題, 將“堅決依法從嚴懲處”。

當地官方的回應, 無疑給很多人吃了定心丸。 就在這幾天, 張毅自殺事件持續發酵, 而很多細節則指向了可能存在的涉黑涉惡問題——張毅死前在絕筆信中就悲憤地留下一句, “楊玉忠, 楊老四, 我在地獄等你!”還提到, 他開辦的廊坊城南骨科醫院, 合夥人楊玉忠不斷插手醫院事務, 轉移財產, 並派人將其右腿打斷;住院療養期間還不斷受到騷擾威脅。

這些控訴是否成立, 有賴於有關方面的進一步調查。 如今, 毆打張毅的指使者被警方追逃後也於1月28日淩晨投案, 涉案的楊玉忠也已投案, 並且因涉嫌刑事犯罪, 被暫時停止其執行安次區人大代表職務。 期待當地儘早調查出確鑿結論。

實際上, 關於楊玉忠身上的“黑料”, 網路上一直有爆料。 比如, 據專門關注張毅自殺的公號“張毅事件”稱, 張毅事件曝光後, 公號收到了當地楊稅務北小營村村民的實名舉報, 舉報信稱, 楊玉忠及其同夥侵佔集體資產;巧取豪奪, 強迫村民流轉土地, 謀取私利;利用村街改造, 謀取巨額利潤;擅自變賣集體資產, 從中謀利等四項違法違紀行為。 他還對村民說, “有不服的去哪裡告就去告, 你們沒有那份能力, 花個三五億我頂得住,搞得定,不怕告,怕告就不這麼幹了。”

近日,中央頒佈《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明確提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將黨員幹部涉黑涉惡問題作為執紀審查重點,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發現的“保護傘”問題線索優先處置,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管涉及誰,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那些仰仗著“保護傘”的黑惡勢力與黑惡行為,將是這輪整治的重點。如果最終的調查證明,楊玉忠靠人大代表的頭銜橫行鄉里,法律當然不能輕縱,非但如此,還要以此為警鐘,警惕黑惡勢力污染政商生態。唯有如此,才能換政治生態以清朗之氣,才能讓每一個公民在法治社會中獲得更充分的安全感。

(作者:裘振 原標題:名醫院長自殺:警惕黑惡勢力污染政商生態)

錢江晚報:樓上養老樓下看病,值得商榷

近日,浙江一家知名媒體報導了溫州地區的一種養老模式:某三級醫院,聯合社會資本,舉辦了一家“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養老福利院。媒體報導,這裡“讓患者不出養老院就能看門診和住院,還能刷醫保”。

中國有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等傳統,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將“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寫入法律的國家,中國應該走中國特色的養老之路,而不能簡單模仿任何所謂先進國家。居家養老始終是中國養老的特色,機構養老,或者社區養老,只能是一種補充。為什麼我要質疑三級醫院“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養老模式呢?簡單理由如下:

其一:根據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檔,三級醫院應該是區域的危重病處理、教學、科研的中心,對一些基礎性的社會衛生功能,應該逐漸“縮手”,而不是“伸手”。養老過程中涉及的醫療問題,應該交給社區基礎衛生部門,這樣才能分級診療,各司其職,消除三級醫院熙熙攘攘,基礎醫院門可羅雀的這種怪現象。

其二:醫養可以結合,但必須分工明確。中國的醫保池是我們的救命錢,關係到社會的穩定。作為國務院醫養結合調查組的特邀專家和省醫養結合專家組組長,我在全國各地調研中發現,很多養老機構鑽醫保的空子,甚至直接保管老人的醫保卡,盜取醫保費用,觸目驚心。

如何做好養老、醫養結合工作,是個關係到千萬戶家庭切身利益和國家穩定的大課題。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到:要大力推進做好醫養結合事業和產業。中國特色的醫養結合之路何去何從,留給我們探索的時間很少,但卻任重道遠。

(作者:陳作兵 原標題:樓上養老樓下看病,值得商榷)

廣州日報:“學霸奶奶”教會我們什麼?

這兩天,一位“超級學霸”在網上刷屏。81歲的“學霸奶奶”薛敏修近日拿到了天津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更驚人的是,她會五門語言,會製作Excel表格,會PS,還喜歡攝影、滑冰、游泳、騎車、田徑……

“自愧不如”“厲害了,老奶奶”“簡直就是行走的心靈雞湯、勵志典範”……“學霸奶奶”的故事讓不少網友覺得羞愧、汗顏,也讓很多人深受觸動。從她身上,我們可以學什麼?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對於學習,她說:“我這輩子就喜歡學習,一學習就有收穫,有收穫我就開心。”這種不計付出、遠離功利的純粹,讓她可以享受學習本身,從中獲得快樂。“學霸奶奶”的故事還講述著“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以81歲高齡完成本科學業,其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她每天5點起床,3年不看電視,憑藉日復一日地勤奮刻苦,才克服了求學路上的諸多難題。

“學霸奶奶”讓人叩問學習的初心,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拼搏、勤奮的魅力。而在此之外,更值得深思的還在於對夢想的堅持。在1957年、1959年,薛敏修先後兩次參加高考,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學;當2001年高考取消“未婚、年齡不超過25歲”的報考限制之後,她重新出發,學習電腦、英語,報名大專課程,多次高考落榜……如今,她81歲,終於實現了60年前的夢想——夢想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會堅持60年呢?

在現實生活中,讓夢想“保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挫折面前,很多人接受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臨歲月的淘洗,一些人慢慢失去了追夢的初心……夢想沒有實現,終究會是人生的遺憾。“學霸奶奶”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有無限可能,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為夢想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作者:夏凡 原標題:“學霸奶奶”教會我們什麼?)

對熱點新聞有自己的看法?小編在留言區等你噢~

說明:本欄目所引用之評論均為原文節選

花個三五億我頂得住,搞得定,不怕告,怕告就不這麼幹了。”

近日,中央頒佈《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明確提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將黨員幹部涉黑涉惡問題作為執紀審查重點,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發現的“保護傘”問題線索優先處置,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管涉及誰,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那些仰仗著“保護傘”的黑惡勢力與黑惡行為,將是這輪整治的重點。如果最終的調查證明,楊玉忠靠人大代表的頭銜橫行鄉里,法律當然不能輕縱,非但如此,還要以此為警鐘,警惕黑惡勢力污染政商生態。唯有如此,才能換政治生態以清朗之氣,才能讓每一個公民在法治社會中獲得更充分的安全感。

(作者:裘振 原標題:名醫院長自殺:警惕黑惡勢力污染政商生態)

錢江晚報:樓上養老樓下看病,值得商榷

近日,浙江一家知名媒體報導了溫州地區的一種養老模式:某三級醫院,聯合社會資本,舉辦了一家“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養老福利院。媒體報導,這裡“讓患者不出養老院就能看門診和住院,還能刷醫保”。

中國有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等傳統,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將“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寫入法律的國家,中國應該走中國特色的養老之路,而不能簡單模仿任何所謂先進國家。居家養老始終是中國養老的特色,機構養老,或者社區養老,只能是一種補充。為什麼我要質疑三級醫院“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養老模式呢?簡單理由如下:

其一:根據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檔,三級醫院應該是區域的危重病處理、教學、科研的中心,對一些基礎性的社會衛生功能,應該逐漸“縮手”,而不是“伸手”。養老過程中涉及的醫療問題,應該交給社區基礎衛生部門,這樣才能分級診療,各司其職,消除三級醫院熙熙攘攘,基礎醫院門可羅雀的這種怪現象。

其二:醫養可以結合,但必須分工明確。中國的醫保池是我們的救命錢,關係到社會的穩定。作為國務院醫養結合調查組的特邀專家和省醫養結合專家組組長,我在全國各地調研中發現,很多養老機構鑽醫保的空子,甚至直接保管老人的醫保卡,盜取醫保費用,觸目驚心。

如何做好養老、醫養結合工作,是個關係到千萬戶家庭切身利益和國家穩定的大課題。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到:要大力推進做好醫養結合事業和產業。中國特色的醫養結合之路何去何從,留給我們探索的時間很少,但卻任重道遠。

(作者:陳作兵 原標題:樓上養老樓下看病,值得商榷)

廣州日報:“學霸奶奶”教會我們什麼?

這兩天,一位“超級學霸”在網上刷屏。81歲的“學霸奶奶”薛敏修近日拿到了天津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更驚人的是,她會五門語言,會製作Excel表格,會PS,還喜歡攝影、滑冰、游泳、騎車、田徑……

“自愧不如”“厲害了,老奶奶”“簡直就是行走的心靈雞湯、勵志典範”……“學霸奶奶”的故事讓不少網友覺得羞愧、汗顏,也讓很多人深受觸動。從她身上,我們可以學什麼?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對於學習,她說:“我這輩子就喜歡學習,一學習就有收穫,有收穫我就開心。”這種不計付出、遠離功利的純粹,讓她可以享受學習本身,從中獲得快樂。“學霸奶奶”的故事還講述著“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以81歲高齡完成本科學業,其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她每天5點起床,3年不看電視,憑藉日復一日地勤奮刻苦,才克服了求學路上的諸多難題。

“學霸奶奶”讓人叩問學習的初心,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拼搏、勤奮的魅力。而在此之外,更值得深思的還在於對夢想的堅持。在1957年、1959年,薛敏修先後兩次參加高考,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入學;當2001年高考取消“未婚、年齡不超過25歲”的報考限制之後,她重新出發,學習電腦、英語,報名大專課程,多次高考落榜……如今,她81歲,終於實現了60年前的夢想——夢想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會堅持60年呢?

在現實生活中,讓夢想“保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挫折面前,很多人接受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臨歲月的淘洗,一些人慢慢失去了追夢的初心……夢想沒有實現,終究會是人生的遺憾。“學霸奶奶”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有無限可能,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為夢想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作者:夏凡 原標題:“學霸奶奶”教會我們什麼?)

對熱點新聞有自己的看法?小編在留言區等你噢~

說明:本欄目所引用之評論均為原文節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