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省的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竟然讓我們的學校,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1月30日, 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重大專案——“育人模式轉型: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成果發佈會在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舉行。

現場發佈《前瞻專案研究報告》, 亮出課程基地建設7年“成績單”。 來自全省40多所中學的校長、教師及教育專家彙聚一堂, 分享課程基地育人模式轉型的實踐經驗、教育智慧。

2011年, 我省啟動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專案, 一批具有創新性、自主性的普通高中課程基地應運而生;

2016年, 省教育廳前瞻性教改重大專案“高中課程基地:促進育人模式轉型”被列為全省首批三個重大前瞻性項目之一;

2018年1月, “建設普通高中課程基地”案例榮獲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特等獎。

目前, 我省共有在建基地324個, 涉及280所普通高中。 高中課程基地已現燎原之勢, 成為江蘇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引擎, 引領高中學校轉型升級與優質特色發展。

1

創新校園環境

倒逼教學模式轉型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語文課程基地是我省第一批批准立項的課程基地之一, 基地以“培養終身閱讀者, 培養負責任的表達者”為價值追求, 經過7年發展, 建設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學校環境的建設與創造, 成為該校探索育人模式轉型的堅實基礎。

在錫山高中, 眾多閱讀場所充分滿足學生閱讀需求:班級書屋供學生長期借閱書籍, 閱覽教室、電子閱覽室是學生上閱讀課的場所, 淺閱讀區是學生偶爾經過時的閱讀點, 書店閱讀區是學生淘書閑坐的地方, 演講廳、辯論廳、實驗劇場則為學生搭建了另一種閱讀平臺……

“隨處可見、隨手可取、隨時可讀的閱讀環境,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校長唐江澎說,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 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生了改變。

“課程基地講求‘以物化人’, 通過環境建設來促進育人模式轉變, 這一做法走在全國前列。 ”參觀了我省20餘所學校的課程基地後,

中國教科院基教所所長陳如平如是說。 也正是基於這一理念, 多年來, 我省課程基地學校開發並建立了一批專業化的教育環境資源, 體現“課程學科物態”的學習場所逐漸成為學校基礎建設的重要取向。

據統計, 自高中課程基地專案啟動以來, 全省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近20億元, 設備總投入8.64億元, 基地總建築面積達83.5萬平方米, 建成室內教學實踐場所4800餘處, 依託課程基地開展的學生社團達3200餘個。 “高中課程基地致力於創建一個良性的育人生態系統,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康寧說, “它是高中教育改革勇闖深水區的一個開始, 並初見成效。 ”

2

豐富課程資源

實現課程結構轉變

高中課程基地建設最終的落腳點是課程改革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令人欣喜的是, 基地學校因地制宜, 通過整合學科、校內外資源等多種方式, 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形成了豐富立體的高中課程體系, 不斷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以江蘇省泰州中學的“理科學習體驗中心”基地為例, 在“體用兼備”主張引領下, 學校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有效整合, 形成了“體用課程Ⅰ”和“體用課程Ⅱ”兩大板塊。 “體用課程Ⅰ”為學科基礎課程, 是高考要求內容;“體用課程Ⅱ”為校本選修課程, 旨在滿足學生多樣化興趣和發展需求, 為今後的生活應用和學業發展奠定基礎。

在江蘇省天一中學天一科學院,包含“豐富課程、豐富活動、豐富經歷”的“三類豐富課程”已發展成熟。第一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包括科技競賽、實踐考察等活動;第二類課程包括科學教育課程、校本選修課程、社團活動培訓等,主要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第三類課程面向個體或小組,包括創新實驗室專案研究、國際合作項目研究等,旨在培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三類課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更多資訊,更喚起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激情。”該校副校長朱卓君說。

據介紹,我省課程基地學校目前共自編校本教材3100余本,豐富的課程資源為課程結構的優化提供了可能。“通過校本課程研發,一些學校原有的學科優勢得到強化、細化和深化,並形成辦學特色,為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開拓了新的路徑。”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馬斌說。

3

回歸育人本質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探討育人模式轉型,說到底,是要解決育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育人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立德樹人。經過長時間探索,我們初步打造了一批育人模式轉型典型,凝練出了轉型育人模式的內涵、目標和方法。”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國表示。記者採訪發現,在我省課程基地建設中,“育什麼樣的人,怎樣育人”始終是基地學校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的課程基地主打“美育”,學校以“培養完整的人”為核心理念,提出“以美育重構生活”的發展路徑。在宏觀層面,注重環境薰陶,將書院文化有機融入校園環境;在中觀層面,整體建構了“兩軸、三級、五域”的大美育課程體系,營造“美育”空間;在微觀層面,注重學生的生活磨礪,開展豐富的“美育”研學活動和實踐鍛煉。

江蘇省淮陰中學的“航空航太課程基地”以培養“負責任有擔當的創新者”為理念,建立了“以工程教育為載體,以航空航太為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基地的主體場館面積1300平方米,陳列了24種大型互動設備、17種空軍退役裝備以及1000多架航空航太模型。學校課程基地建成後的5年時間裡,先後對淮陰中學集團內九大校區及兄弟學校數十萬名師生進行普及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有志於從事航空航太建設事業的優秀學子。

“創新育人模式是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人才’為目標,而育人模式的轉型則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我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專案主持人、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長倪娟說。

從應試模式轉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的江蘇探索得到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這些學校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切身體驗,在真實的情境下,學生將他們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繫,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尹後慶這樣評價。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王湛則強調,高中課程基地建設是江蘇的“原創”,也是全國的“首創”,“它體現了頂層設計的創造力,區域推進的協調力和廣大基層校長、教師的改革激情” 。

在江蘇省天一中學天一科學院,包含“豐富課程、豐富活動、豐富經歷”的“三類豐富課程”已發展成熟。第一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包括科技競賽、實踐考察等活動;第二類課程包括科學教育課程、校本選修課程、社團活動培訓等,主要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第三類課程面向個體或小組,包括創新實驗室專案研究、國際合作項目研究等,旨在培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三類課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更多資訊,更喚起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激情。”該校副校長朱卓君說。

據介紹,我省課程基地學校目前共自編校本教材3100余本,豐富的課程資源為課程結構的優化提供了可能。“通過校本課程研發,一些學校原有的學科優勢得到強化、細化和深化,並形成辦學特色,為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開拓了新的路徑。”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馬斌說。

3

回歸育人本質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探討育人模式轉型,說到底,是要解決育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育人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立德樹人。經過長時間探索,我們初步打造了一批育人模式轉型典型,凝練出了轉型育人模式的內涵、目標和方法。”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國表示。記者採訪發現,在我省課程基地建設中,“育什麼樣的人,怎樣育人”始終是基地學校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的課程基地主打“美育”,學校以“培養完整的人”為核心理念,提出“以美育重構生活”的發展路徑。在宏觀層面,注重環境薰陶,將書院文化有機融入校園環境;在中觀層面,整體建構了“兩軸、三級、五域”的大美育課程體系,營造“美育”空間;在微觀層面,注重學生的生活磨礪,開展豐富的“美育”研學活動和實踐鍛煉。

江蘇省淮陰中學的“航空航太課程基地”以培養“負責任有擔當的創新者”為理念,建立了“以工程教育為載體,以航空航太為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基地的主體場館面積1300平方米,陳列了24種大型互動設備、17種空軍退役裝備以及1000多架航空航太模型。學校課程基地建成後的5年時間裡,先後對淮陰中學集團內九大校區及兄弟學校數十萬名師生進行普及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有志於從事航空航太建設事業的優秀學子。

“創新育人模式是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人才’為目標,而育人模式的轉型則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我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專案主持人、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長倪娟說。

從應試模式轉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的江蘇探索得到與會專家的充分肯定。“這些學校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切身體驗,在真實的情境下,學生將他們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繫,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尹後慶這樣評價。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王湛則強調,高中課程基地建設是江蘇的“原創”,也是全國的“首創”,“它體現了頂層設計的創造力,區域推進的協調力和廣大基層校長、教師的改革激情”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