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國醫生,只有你自己把自己當西醫!

今天, 全球知名臨床決策工具“臨床顧問”(Uptodate)中文版的翻譯錯誤引起了軒然大波。

英文原文

中文原文

文章第一句:Ninety percent of children who develop renal involvement do so within two months of onset, and 97 percent within six months

中文翻譯成了90%的兒童在發病2個月內發生腎臟受累, 並且97%的患兒在6個月內發生腎臟受累。

首先, 我們看看到底多少兒童會發生腎臟受累。 我搜了些專業論文, 比如有一篇論文說是37%, 另外一篇文章則說是20~60%有腎臟的表現。 在uptodate引用的一篇參考文獻裡, 則說在其回顧性的調查中,

261個病人(首次發病年齡6.9±3.5歲)裡20.3%有腎臟表現(見下圖截圖)。

同時uptodate英文版也說了一些列的回顧性佇列研究發現20~54%的HSP患兒有某種程度的早期腎臟受累。 見下圖

見下圖截圖在搜參考文獻的過程中, 又發現了一個我國臺灣地區的醫生們的論文說的數字是28%。

而原文中的參考文獻提到的90%和97%這個數字我也在一個論文裡找到了類似數字(見下圖截圖),從這個論文裡可以看出作者的意思是:建議隨訪六個月腎臟功能情況, 因為那些會出現尿液化驗異常的患者當中有97%會在六個月內出現異常。 而且作者還說了“當血尿或者蛋白尿發生的時候”, 其中“91%會出現在確診HSP的六周內, 97%出現在六個月內”。 這個意思並不是表示所有患者中有97%都會發生腎臟問題。

綜上所述, 翻譯為90%的兒童在兩個月內腎臟受累, 97%的兒童發生在六個月內, 其中文意思讓人以為是所有患兒中90%會在發病後兩個月內出現腎臟問題,

所有患兒中97%會六個月內發生腎臟問題。

然而, 其實質意思應該是指的, 在出現腎臟問題的患者中90%發生在兩個月內, 97%發生在六個月內。

造成翻譯失誤的關鍵字組我覺得可能是"do so", 其實這裡的意思是理解為"do the thing previously mentioned", 也就是指代前半句提到的"develop renal involvement"。 這裡, uptodate的中文翻譯者沒有很好的理解其指代的意思。

雖說全球知名的臨床決策工具uptodate都可以出現這種比較基本的翻譯的失誤, 但是這也側面提醒所有的醫師護士醫學院學生等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學好英語是很重要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中國各行各業都在進行國際化改造, 而唯獨我們的臨床醫學掉了隊。

在國內的醫學院, 我們仍然堅持用中文教材、中國人的邏輯思維授課臨床醫學, 而真正的西醫是來源於古希臘語和羅馬帝國的拉丁語。應該這樣說,除了俄羅斯和我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全世界的現代醫學的通用教學語言和交流語言都是這種世界性充斥了古希臘語,拉丁文混合了英文,法文,德文的“世界現代醫學語”。而在臨床實踐中則是以這種”世界現代醫學語“為主(如病例討論,分析,治療方案),以當地語言為輔(如收集病史,解釋病情)的交流方式。而我們的中式化西醫的授課方式是並不能讓我們真正接觸到現代醫學的精髓的。例如,單純說語言,中文對於現代醫學的解釋就經常很模糊:Infection 和 Inflammation: 中文都是發炎的意思,但英文裡面Infection是由於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Inflammation是由於機械牽拉,微生物,異物等多種形式引起的炎症反應。因為我們把這兩個單詞混淆,所以才會把Antibiotic翻譯為消炎藥,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抗生素,而真正的消炎藥是Steroid(激素)。這是不是教育誤導導致抗生素亂用的鮮活例子呢?

不僅如此, Dr. Sun在文中也提到,“很多同行在深入學習了英文的專業論文和書籍等資料後,往往都無法再直視咱們中文的專業資料。因為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翻譯失誤,或者一些誤解。如果不會英語的話,只看中文的專業資料,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看的資料有這些錯誤,甚至有時候可能導致不準確的決策啊。雖然我贊同不要強迫所有醫生做實驗發論文,但是我並不贊同有些國內同行說的”不用都學英語“。畢竟現階段,醫學資料的最前沿資訊多數都是英文的。”因此,如果想精確學好現代醫學,我們真的需要好好英語。不僅是為了與國際的臨床醫學交流或對接(現在幾乎沒有),更是為了以後能直接面對西方醫療服務的競爭。

提及對醫學生的國際化教育,有人以沒有這麼多國際化的老師為原由拒絕國際化教育。但其實,在我們中國的現有的醫科類院校教育模式下,我們的老師不是少了,而是過剩,嚴重過剩。如果一個老師只會自己講,沒有和學生的互動的話,我們為什麼不能找到幾個最精英的有國際化能力的老師講課,錄下來最好的課程,用互聯網直播給學生。其他老師,自己想自己在國際化教學種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如個體輔助,模擬醫院操錯等等。如果不能,努力轉變,如果無力轉變,則轉行。

最後,國內醫療拒絕循證醫學,把西醫仍看作為經驗醫學,而放棄標準化的努力。而循證醫學裡面有一個詞叫做NNT (number needed to treat), 即我們需要用某一種治療方法或者採取某一個診斷用於多少個病人才能夠提高一個病人的預後。比如,在30-35歲的男性人群,出現胃疼/胃脹的症狀,做多少例胃鏡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預後(如及時發現腫瘤並切除來提高生存時間)。如果NNT=10000,即做1萬個胃鏡,能提高一個人預後,且有1000個胃鏡併發症如胃黏膜撕裂。那麼這個檢查就沒有做的必要。如果我們知道,人的很多症狀是可以自愈的,並不是每個診斷和治療都會對你利大於弊,你就不會以醫療資源的稀缺等多個理由去拒絕循證,拒絕醫學的國際化了。

本文屬宏景USMLE原創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而真正的西醫是來源於古希臘語和羅馬帝國的拉丁語。應該這樣說,除了俄羅斯和我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全世界的現代醫學的通用教學語言和交流語言都是這種世界性充斥了古希臘語,拉丁文混合了英文,法文,德文的“世界現代醫學語”。而在臨床實踐中則是以這種”世界現代醫學語“為主(如病例討論,分析,治療方案),以當地語言為輔(如收集病史,解釋病情)的交流方式。而我們的中式化西醫的授課方式是並不能讓我們真正接觸到現代醫學的精髓的。例如,單純說語言,中文對於現代醫學的解釋就經常很模糊:Infection 和 Inflammation: 中文都是發炎的意思,但英文裡面Infection是由於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Inflammation是由於機械牽拉,微生物,異物等多種形式引起的炎症反應。因為我們把這兩個單詞混淆,所以才會把Antibiotic翻譯為消炎藥,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抗生素,而真正的消炎藥是Steroid(激素)。這是不是教育誤導導致抗生素亂用的鮮活例子呢?

不僅如此, Dr. Sun在文中也提到,“很多同行在深入學習了英文的專業論文和書籍等資料後,往往都無法再直視咱們中文的專業資料。因為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翻譯失誤,或者一些誤解。如果不會英語的話,只看中文的專業資料,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看的資料有這些錯誤,甚至有時候可能導致不準確的決策啊。雖然我贊同不要強迫所有醫生做實驗發論文,但是我並不贊同有些國內同行說的”不用都學英語“。畢竟現階段,醫學資料的最前沿資訊多數都是英文的。”因此,如果想精確學好現代醫學,我們真的需要好好英語。不僅是為了與國際的臨床醫學交流或對接(現在幾乎沒有),更是為了以後能直接面對西方醫療服務的競爭。

提及對醫學生的國際化教育,有人以沒有這麼多國際化的老師為原由拒絕國際化教育。但其實,在我們中國的現有的醫科類院校教育模式下,我們的老師不是少了,而是過剩,嚴重過剩。如果一個老師只會自己講,沒有和學生的互動的話,我們為什麼不能找到幾個最精英的有國際化能力的老師講課,錄下來最好的課程,用互聯網直播給學生。其他老師,自己想自己在國際化教學種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如個體輔助,模擬醫院操錯等等。如果不能,努力轉變,如果無力轉變,則轉行。

最後,國內醫療拒絕循證醫學,把西醫仍看作為經驗醫學,而放棄標準化的努力。而循證醫學裡面有一個詞叫做NNT (number needed to treat), 即我們需要用某一種治療方法或者採取某一個診斷用於多少個病人才能夠提高一個病人的預後。比如,在30-35歲的男性人群,出現胃疼/胃脹的症狀,做多少例胃鏡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預後(如及時發現腫瘤並切除來提高生存時間)。如果NNT=10000,即做1萬個胃鏡,能提高一個人預後,且有1000個胃鏡併發症如胃黏膜撕裂。那麼這個檢查就沒有做的必要。如果我們知道,人的很多症狀是可以自愈的,並不是每個診斷和治療都會對你利大於弊,你就不會以醫療資源的稀缺等多個理由去拒絕循證,拒絕醫學的國際化了。

本文屬宏景USMLE原創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