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詩詞中的商丘(二十四)

■主講人:劉萬華, 河南商城人,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文學博士。

地方誌書是研究一地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歷史資料。 各地歷代編纂的地方誌書中, 會收錄了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典型文學作品, 甚至包括一些在地方誌書外少被收錄或傳頌的作品, 如劉萬華副教授即將講到的《過歸德》一詩, 相較作者的其他詩作知名度要小一些。 《商丘縣誌》卷19還收錄有明代範崇儒的《幸山》一詩。 範崇儒是商丘人,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舉人, 官池州通判, 後辭歸, 以詩書自娛。 “雲封野寺水聲潺, 行在當年駐此山。

南渡君臣輕社稷, 北來戎馬遍塵寰。 五陵風雨邙山裡, 二帝衣冠瀚海間。 飄泊天涯千載恨, 遊人吊古淚潸潸。 ”範崇儒用文字概括了靖康元年汴京淪陷, 大廈傾覆, 國破山河碎的狀況。

《過歸德》

古樹長堤護宋墟, 重臨故郡駐熊車。

山川宛記封題處, 城戍悲聞戰伐餘。

撫事魴魚今赤尾, 采詩鴻雁未安居。

常憐花竹梁園路, 靡睱閑行畏簡書。

解析:本詩選自《歸德府志》卷11《城池》, 作者為蔡汝楠(1516年—1565年)。 其字子木, 號白石, 德清(今屬浙江)人。 蔡汝楠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進士, 曾任歸德知府、河南巡撫等職。

蔡汝楠是一位值得被銘記的歷史人物。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33歲的蔡汝楠出任衡州知府。 在衡州4年, 他“以明學成材為任”, 修復石鼓書院, 招生肄業其中;嘗立規約,

以學文敦行, 辨志慎習, 篤倫常, 識仁體警士;每月朔望, 令諸生分講“五經”, 有疑難質問者, 可以條呈, 然後按條答問, 反復剖析, 揭示指歸, 其津津於“倡絕學以正人心, 崇教化而厚風俗”, 幾忘身之為吏。

其講義集《說經劄記》《衡湘問辨》《太極問答》等, 廣為刊行;還著有《自知堂集》等。 他又請過往名公講學, 以廣見聞。 一時衡之士紳“咸修執弟子禮, 願與觀聽”, “衡湘石鼓之上, 宛然一鄒魯洙泗之風也”。 4年後, 蔡汝楠擢升四川憲副, 衡郡父老子弟思慕他的恩德, 於嘉靖四十年在城南買地建立衡湘書院(又稱白石講院), 前為“教思堂”, 後“奉先生像祀之”。

蔡汝楠的履歷也是商丘歷史的見證。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歸德州升為府, 蔡汝楠是首任歸德府知府。

《過歸德》一詩主要抒寫了作者故地重遊時的所見與所感。 這次路過歸德, 他見到了後任知府李嵩所修築的歸德護城堤, 甚為安慰, 但聯想到自己奔走仕路, 不禁有些許悲涼和無奈。

《初秋入歸德新署作》

明萬曆刻本《甔甀洞稿》卷4中收錄《上公廟詩有序》一詩。 此詩作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 詩人司理歸德府一年餘, 歸德歷史悠久, 文化燦爛, 域內文化遺跡眾多, 詩人在初至歸德時曾有《調歸德作》詩雲:“此中多舊跡, 吟眺且流年。 ”這一年中, 詩人沉浸于歸德府名勝佳境之中, 吟眺遊覽, 賦詩唱和, 留下許多美妙的詩篇。

此詩不僅記載了明代嘉靖年間微子廟的情況——“其地卑濕而規制狹小, 曾不比於鄉社”。 有感于此, 詩人與歸德府鄉賢卿士合議重修之,

工程完工於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 而此詩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 記載了微子祠又名“上公廟”的原由——“微子初食采於微, 及受周命為上公, 則土與爵皆非其舊, 即宋人祠之, 而名曰‘微子’, 得無未安乎, 因僭易其顏曰‘上公廟’。 ”這對我們深入挖掘明代商丘地區祭祀微子的文化傳統有重要文獻價值。

《梁園吟》詩也是詩人司理歸德府期間“吟眺”生活的一部分, 吳國倫因觸忤奸相嚴嵩而貶官歸德, 到任後常常尋訪舊跡, 吟詩抒懷, 此詩末句“萬事都沉浮”, 可看作是詩人仕途失意後以酒解愁、看透世事的總結。

《睢陽懷古》一詩詠史懷古, “帝輦西巡六馭勞, 中原萬戶入腥臊。 胡塵不阻黃河險, 戰血猶懸赤日高。 力盡睢陽千虎口, 身輕霄漢一鴻毛。

當時鼓角聲難散, 斷壘悲風日夜號”。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張巡、許遠等人堅守睢陽的崇敬, 詩人也是在歸德古跡中尋求精神支撐和激勵。

三伏炎蒸一雨收, 萬家城郭暝煙稠。

盧門勝地開新府, 菟苑遺民識故侯。

經術尚堪持保障, 使車兼得借遨遊。

登臺欲極中原目, 古木風生處處秋。

解析:此詩選自明萬曆刻本《甔甀洞稿》卷26。 作者吳國倫(1524年—1593年), 字明卿, 號川樓子、南嶽山人, 湖廣興國州(今湖北陽新)人。 吳國倫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夏, 調歸德府推官, 二年後棄官返鄉。 萬曆年間歸裡後, 吳國倫詩名甚盛, 當時求名之士, 不東走太倉(王世貞), 則西走興國(吳國倫), 與李攀龍等並稱“後七子”。 吳國倫著有《甔甀洞稿》《續稿》等, 有明萬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22~123冊。

此詩創作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秋,吳國倫到任歸德府推官後不久。詩中“萬家城郭”表現了睢陽城的闊大,而末句“古木風生處處秋”則切合了詩人此時無限的愁緒與煩悶的心情。

《至歸德二首》與《初秋入歸德新署作》創作時間相近,意境相近。其一:“過宋心初穩,游梁賦豈工。一官遷謫老,三黜古今同。台榭臨河曲,衣冠近洛中。難將賈生淚,重灑漢王宮。”其二:“所經席未暖,朝野自孤蹤。多病微官好,無能長吏容。夢中誰是蝶,塵外客猶龍。二子如堪作,吾將曳履從。”(有注“郡之蒙城即莊周本邑,李耳生於苦縣,今鹿邑,其故墟也,詩用其事”)詩人遭遇貶官,心情鬱悶,而歸德故宋地,是“達人”莊子的故鄉,於是詩人以達觀的老子、逍遙的莊子來安慰自己。

《同張肖甫登平臺》一詩登眺懷古。“古木平臺汴水涯,登臨猶自憶豪華。梁王閣道游龍臥,魏客夷門列雉斜。日落榛蕪秋萬里,風飄砧杵暮千家。逢君是處堪杯酒,極北雲山悵望賒。”作者在詩中慨歎梁園已經今非昔比,繁華不再,表達了滄桑的歷史感,其中“日落榛蕪秋萬里,風飄砧杵暮千家”句,境界雄渾,愁情萬端,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亦玉堂記》

解析:文章選自明代王象乾刻本《亦玉堂稿》卷6。作者沈鯉(1531年—1615年),字仲化,別號潛齋,又號龍江。《宋州從政錄》虞城縣部分中記載:“明有沈鯉、楊東明諸人,文學政跡,皆堪表式閭裡者,因並記之。”可知沈鯉是虞城人。沈鯉是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6年)進士,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加少保。卒贈太師,諡文端。其為人方正剛介,立朝侃直,直諫敢言,以名節著稱於世。沈鯉撰著頗豐,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約》《義學正字》等傳世。

此文作于萬曆十七年(1589年)。萬曆十六年(1588年),因與權臣申時行政見不合,受到排擠,遂於九月稱病歸裡。次年,於古城偏僻處辟地營室,作為其臥隱讀書之處,名曰“亦玉堂”。“玉堂”本是翰林院官署之稱,沈鯉以此名其室,當取意“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莊子·雜篇》),也是其憂世傷時情懷的體現。

本篇文章來源於商丘網 原文連結:http://epaper.cnsq.com.cn/jjwb/html/2018-02/02/content_382988.htm

有明萬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22~123冊。

此詩創作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秋,吳國倫到任歸德府推官後不久。詩中“萬家城郭”表現了睢陽城的闊大,而末句“古木風生處處秋”則切合了詩人此時無限的愁緒與煩悶的心情。

《至歸德二首》與《初秋入歸德新署作》創作時間相近,意境相近。其一:“過宋心初穩,游梁賦豈工。一官遷謫老,三黜古今同。台榭臨河曲,衣冠近洛中。難將賈生淚,重灑漢王宮。”其二:“所經席未暖,朝野自孤蹤。多病微官好,無能長吏容。夢中誰是蝶,塵外客猶龍。二子如堪作,吾將曳履從。”(有注“郡之蒙城即莊周本邑,李耳生於苦縣,今鹿邑,其故墟也,詩用其事”)詩人遭遇貶官,心情鬱悶,而歸德故宋地,是“達人”莊子的故鄉,於是詩人以達觀的老子、逍遙的莊子來安慰自己。

《同張肖甫登平臺》一詩登眺懷古。“古木平臺汴水涯,登臨猶自憶豪華。梁王閣道游龍臥,魏客夷門列雉斜。日落榛蕪秋萬里,風飄砧杵暮千家。逢君是處堪杯酒,極北雲山悵望賒。”作者在詩中慨歎梁園已經今非昔比,繁華不再,表達了滄桑的歷史感,其中“日落榛蕪秋萬里,風飄砧杵暮千家”句,境界雄渾,愁情萬端,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亦玉堂記》

解析:文章選自明代王象乾刻本《亦玉堂稿》卷6。作者沈鯉(1531年—1615年),字仲化,別號潛齋,又號龍江。《宋州從政錄》虞城縣部分中記載:“明有沈鯉、楊東明諸人,文學政跡,皆堪表式閭裡者,因並記之。”可知沈鯉是虞城人。沈鯉是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6年)進士,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加少保。卒贈太師,諡文端。其為人方正剛介,立朝侃直,直諫敢言,以名節著稱於世。沈鯉撰著頗豐,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約》《義學正字》等傳世。

此文作于萬曆十七年(1589年)。萬曆十六年(1588年),因與權臣申時行政見不合,受到排擠,遂於九月稱病歸裡。次年,於古城偏僻處辟地營室,作為其臥隱讀書之處,名曰“亦玉堂”。“玉堂”本是翰林院官署之稱,沈鯉以此名其室,當取意“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莊子·雜篇》),也是其憂世傷時情懷的體現。

本篇文章來源於商丘網 原文連結:http://epaper.cnsq.com.cn/jjwb/html/2018-02/02/content_382988.ht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