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肥城新城街道發展設施農業1430畝 年增收達8000萬

眼下寒冬料峭, 但在肥城新城街道設施農業大棚裡卻是綠油油的一片。 村民石峰喜滋滋地告訴我們:“我們的蔬菜沒有農藥殘留, 很健康, 在新合作和信業商廈已經賣到脫銷, 按照今年黃瓜和番茄的長勢, 肯定還能賣個好價錢。 ”

今年30歲的石峰是當地蔬菜大棚老種植戶, 設施農業示範園建成之初他就開始經營大棚種植,目前已有3年。 去年, 他種植了8畝蔬菜, 包括4畝黃瓜和4畝番茄, 3月份培育菜苗, 5月蔬菜銷售完再種植下一茬, 一年下來, 僅大棚育苗、收菜就能收入14萬元。

據瞭解, 近年來, 新城街道辦事處充分發揮城區區位優勢,

按照“統一規劃、成方連片、一村一品”的總體要求, 通過大戶承包、“飛地”等多種方式, 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最初村民對這類新型農業有所抵觸, 認為自己沒有技術, 不可能把它發展好。 瞭解到村民的這些顧慮後, 新城街道辦事處從壽光市、良莊鎮高薪聘請技術員, 從開始建棚到蔬菜上市全方位進行技術指導, 幫助解決了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使農民群眾掌握了各項種植管理技術, 有力地調動了廣大菜農的積極性。 “辦事處非常重視設施蔬菜種植, 並給我們聘請了專門的大棚蔬菜技術員, 在蔬菜種植和管理上給予專業地指導, 目前我們太平村共有設施蔬菜大棚8個, 一個棚每年平均能給農戶增收五萬塊錢,
大家都非常滿意。 ”新城街道辦事處太平村支部書記李成忠說。

為幫助村民致富增收, 新城街道合理調整大棚種植結構, 採取“合作社+現代農業+採摘旅遊”的模式, 採用綠色無公害種植技術大力發展大棚蔬菜、水果種植, 種植菜椒、青扁、黃瓜、番茄、草莓等反季蔬菜及水果十餘種。

“一個棚的草莓從9月份能持續到明年6月份, 草莓個頭大、口感好, 現在天氣雖然寒冷, 但前來採摘草莓的遊客絡繹不絕, 這一上午我們就賣出去了2000元的草莓, 一年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收入。 ”王坊村草莓採摘園園主武文清開心地說。

為進一步提高蔬菜品質, 保證食品安全, 從去年開始, 新城街道辦事處與清華大學范慶驊教授合作, 引進生物降解酶技術, 定期給蔬菜噴灑, 通過檢測, 使其達到歐盟標準, 上市後受到廣大市民好評, 現在推廣面積達到500畝, 既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 又填滿了菜農的錢袋子。 此外, 在銷售模式上, 新城街道積極探索電商銷售方式, 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通過微信、淘寶,

面向全國在網上直接銷售農產品, 2017年, 網上銷售額達200余萬元, 解決了群眾的後顧之憂。

據瞭解, 截至目前, 新城街道已發展設施農業1430畝、各類大棚800個, 其中冬暖式大棚200個, 蔬菜大拱棚350個, 其他設施果樹、花卉大棚250個, 年增收能達到8000萬余元, 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 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