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漢陽區實施馬克思主義接力工程

湖北武漢漢陽區全面實施馬克思主義接力工程, 針對青少年學生、黨政機關青年、“兩新”組織青年開展了理論、思想、組織、文化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接力活動, 培育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理論接力, 把握人生航向

近年來, 漢陽區在全區開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接力活動, 注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少年。

在中小學校, 開展“馬克思主義進校園”宣講活動。 邀請高校資深理論專家進校園講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邀請延安精神研究會、關工委的老革命等講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

同時, 舉辦紅色主題班會, 自創紅色主題文藝節目, 讓學生主演, 使其在身臨其境中體悟並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利用網路媒體傳播黨的理論好聲音。 通過“漢陽E碼通”微信公眾號, 傳播《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及理論文章。 在黨政機關青年中, 創辦“理論網紅學院”, 培養“理論網紅”, 通過開展“理論宣講+文藝+網路直播”活動, 用小品、脫口秀等生動的藝術形式, 宣講黨的理論好聲音, 線下演出與線上直播推送同步進行。 每次宣講, 粉絲多達數萬之眾, 開闢了黨的理論宣傳的新管道。

成立“知音青年讀書會”, 創建讀書活動微信群, 把線上交流和線下活動結合起來。 開展讀好書活動, 倡議每人每月讀一本好書。

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漢陽經濟社會發展、青春與夢想等主題, 舉辦系列讀書講座。

思想接力, 強化社會責任

漢陽區積極打造思想教育陣地, 創建核心價值觀主題街道、主題公園。 用漫畫、書法、雕塑、LED屏、園藝等多種形式, 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讓青少年在遊樂中接受思想洗禮。

著眼時事, 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漢陽區注重結合現階段經濟形勢、國家安全形勢、生態環境、太空科技、應急防範等熱點問題作為宣講的專題, 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與責任感。

選樹典型, 用榜樣凝聚力量。 漢陽區開展“漢陽好人”“知音鄰里”等評選, 通過宣傳“小典型”, 實現通俗易懂的思想接力宣傳。

開展“瞳眼看世界”主題徵文活動。

組織中小學生創作一批文學、繪畫、攝影等文藝作品, 引導青少年以他們的視角去發現真善美, 並擇優編輯成書。

組織接力, 夯實群眾基礎

漢陽區積極探索“兩新”組織党的建設, 提升黨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 壯大“兩新”組織青年黨員隊伍, 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開展系列活動, 把青年人聚集在黨組織周圍。 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為載體, 開展“典型引路, 現身說法”黨課教育, 邀請專家和海歸人士講述經歷和對國內外情況的感悟;開展“青春喜迎十九大·拼搏趕超好青年”青春分享匯活動, 展示當代漢陽青年的風采。

舉辦創新創業活動, 助力青年成功追夢。 成立“知音創客”青年創新創業學院, 聘請知名企業家、創業精英等擔任導師,

發掘和扶持有創業特質的青年群體, 並舉辦“知音創客”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文化接力, 增強未來信心

漢陽區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用傳統精髓滋養人的心靈。 推進思想文化薰陶工程, 運用現代移動互聯網直播技術, 舉辦國學大講堂系列講座。 開展戲曲進校園, 讓全區青少年學生欣賞到真正的國粹戲曲藝術。 建立漢繡博物館、高龍博物館和非遺傳承園, 開展漢繡、剪紙、挑花等家庭手工技藝培訓, 江欣苑非遺傳承園已成為展示武漢乃至湖北省非遺文化的第一視窗。

弘揚烏蘭牧騎文藝輕騎兵優良傳統, 加強漢陽社區文藝隊伍建設, 開展“軍歌唱響漢陽”大賽, 以唱革命歌曲的形式傳承紅色精神,

激發群眾熱愛祖國、熱愛黨的革命情懷。 組織“理論網紅”到將軍縣紅安開展革命老區“紅色記憶”接力活動, 追尋紅色足跡, 製作成“我心中最美紅色記憶”主題短視頻朋友圈。

傳承漢陽文化, 吸引年輕粉絲。 以“知音薪傳, 古韻今聲”為主題, 舉辦琴台音樂節古琴展演活動, 讓更多“90後”“00後”聆聽古典名曲。 以本土300個歷史典故為素材, 編撰出版《漢陽典故傳說》等系列叢書。 打造“張之洞與近代工業”博物館, 生動展現敢為人先、創新創業的“漢陽造”精神。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2日 13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