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老師說」淺談博雅教育

剛剛開始瞭解美國本科教育的中國高中生和家長, 一定會聽說過“文理學院”和“博雅教育”這兩個感覺十分高大上的詞彙。 那麼文理學院究竟學些啥?博雅教育到底教些啥?搞明白這兩個問題,

對於赴美後的四年乃至未來的一生都是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的。 在這裡, AADPS的陳欣老師就嘗試用深入淺出的方式, 綜合第一手資料和一線行業經驗, 來試著給大家講一講。

事實上, 文理學院的“文理”和博雅教育的“博雅”對應的都是同一個英文短語liberal arts。 Liberal相對來說好解釋一些, 但是art的意思比較費解, 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藝術, 而是拉丁文詞源的本意“學科”。 在高等教育的青少年時期即中世紀, 大學的課程大綱就是標準的liberal arts或者拉丁文artes liberales, 裡面有七門課。 低階的三門稱為三藝trivium, 即語法、邏輯和修辭(不是英語, 是希臘文和拉丁文。 一句諺語It's all Greek to me證明課程的難度還是很高的),

每門課程學習一年, 完成之後可以拿到本科學位Bachelor of Arts。 如果想要繼續攻讀的話就要學四術quadrivium, 即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 每門課程也是學習一年。 這樣和本科加起來一共七年後就能拿到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 既然已經是master了(這個詞本意就是大師的意思), 在arts上就已經登峰造極, 再往上的話就是終極問題——神學、哲學、法學和醫學的博士doctor。 雖然醫生和博士在漢語裡面譯法不同, 但是它們在英文和拉丁文裡都是一個詞。

當然, 自文藝復興之後, 一樣新東西科學science出現了。 至此science就成為了art的對立面, 前者是從觀察和實驗中得來的知識, 而後者則開始專指從經驗中積累的被認為是不證自明的知識。 在中文裡面, 簡單化地理解就是前者是理科後者是文科,

不過這個也不確切。 因為不少大學對同一個專業都有Bachelor of Arts和Bachelor of Science的選項, 其實是前者只有課程方面的要求, 後者則要求寫畢業論文或做畢業專案, 用自己的實踐來履行science的真諦。

考一考:如果到這裡你明白了為什麼BA的A是複數而BS的S是單數的話, 你就完全讀懂上面這幾段了。

所以, 文藝復興、現代科學和德國研究型大學的誕生可以看成是西方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分野。 在美國, 還有為數不多的大學堅持了小型化、精英化的傳統, 沒有完全照搬德國模式。 這些大學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文理學院。 如果中國的國子監能夠倖存至今, 應該就會成為西方博雅教育的東方等價物。 當然, 今天的文理學院也不再像兩百年前一樣,

以教授希臘文和拉丁文這兩門古文為主要目的。 至於具體教什麼, 一所著名文理學院是這麼介紹的:

文理學院畢業生在職場中有很好的競爭力, 也掌握了深受雇主歡迎的技能。 博雅教育將會教給你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積極主動的學習並提升你的寫作和溝通技能。 你會更善於解決問題, 不論是在分析技巧上還是從多種角度思考上。 你會懂得問正確的問題, 聰明的工作, 從團隊協作中獲取寶貴經驗, 並分清楚什麼是知識、什麼是智慧。

選擇博雅教育專業可以帶領你到無數職業道路上。 英語專業可以去華爾街, 生物專業可以從政, 哲學專業可以當記者, 歷史專業可以當腦外科醫生。 教師可以創業, 建築師可以從事環保事業。

事實上不少職業都鼓勵更廣泛的博雅教育專業, 然後再通過在職培訓或自行讀研來拓展所需的專業技能。

文理學院學生可以通過研究項目、實習和擔任社團領導來豐富經驗。 在掌握在課堂內學習的方法、團隊協作的技能以及分析、書寫、討論和捍衛自己的觀點的基礎上, 學生們可以學習實用技能並結識人脈。

原則上來說, 學校已經把文理教育的優越之處充分的說明了。 當然, 我們也必須批判性的分析這段論述。 雖然在美國敢於開誠佈公的批判博雅教育和文理學院的一定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穀歌的人力資源總監Laszlo Bock還是在接受報紙採訪時委婉建議大學生在廣泛涉獵知識的同時也有意識的要為畢業後進入職場培養起技能:

我曾在校園面試裡和一位學生交談。他學了電腦和數學的雙學位,但是因為電腦太難而想去改修較為容易的經濟學。我就直接告訴他在我看來電腦科目得B比英語科目得A+強多了。因為這可以體現思維的嚴謹程度和更有挑戰性的選課。

對於報紙上說的一位元因為電腦太難而改修心理,希望將來從事公關或人力資源的女生,我覺得她犯了一個錯誤。電腦本可讓她在同質化的應屆畢業生中脫穎而出,而現在她則得面對激烈的競爭。她沒修的那些課程也會使她失去不少機會,即便當時分數低一點,只要東西學到了也是沒事的。

陳老師可能要在最後在補充兩點。一個是對於美國的簽證和移民制度,在找工作前填OPT表的時候還是要一五一十寫清楚工作崗位和所學的專業有什麼相關之處。在這點上美國移民局工作人員可能還是會挺一板一眼的。第二個是,如果已經決定去文理學院,還是要認真領受博雅教育的精髓。這點對於國際學生其實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切不可打馬虎眼糊弄過去。上課佈置的每一本書都要認真去讀,每一篇論文都要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寫,課堂討論不至於丟太大臉的情況下都要努力參與。甚至在課餘時間,也應該逼著自己去讀一些難讀的英文書。我覺得只有踏實做到了這些,前面博雅教育的這些好處才能真正產生作用。

那麼是否應該考慮文理學院?歸根結底,這個問題還是需要你來好好考慮並且做出自己的選擇。

版權申明

本文為AADPS原創。我們每年夏季會更新最新美國大學本科申請文書題目和權威院校指南,歡迎把網站aadps.net加入電腦流覽器我的最愛。

招生狀態:

規劃專案 開放招生

申請專案 6月15日開始

感興趣的家長學生可以通過 客服熱線4000-223-774或陳欣老師微信號zipspeed諮詢專案情況和報名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AADPS官方app,2018夏校申請火熱進行中,歡迎欲在2019年入學美國大學的應屆學生加入規劃專案,助力秋天的申請季!

我曾在校園面試裡和一位學生交談。他學了電腦和數學的雙學位,但是因為電腦太難而想去改修較為容易的經濟學。我就直接告訴他在我看來電腦科目得B比英語科目得A+強多了。因為這可以體現思維的嚴謹程度和更有挑戰性的選課。

對於報紙上說的一位元因為電腦太難而改修心理,希望將來從事公關或人力資源的女生,我覺得她犯了一個錯誤。電腦本可讓她在同質化的應屆畢業生中脫穎而出,而現在她則得面對激烈的競爭。她沒修的那些課程也會使她失去不少機會,即便當時分數低一點,只要東西學到了也是沒事的。

陳老師可能要在最後在補充兩點。一個是對於美國的簽證和移民制度,在找工作前填OPT表的時候還是要一五一十寫清楚工作崗位和所學的專業有什麼相關之處。在這點上美國移民局工作人員可能還是會挺一板一眼的。第二個是,如果已經決定去文理學院,還是要認真領受博雅教育的精髓。這點對於國際學生其實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切不可打馬虎眼糊弄過去。上課佈置的每一本書都要認真去讀,每一篇論文都要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寫,課堂討論不至於丟太大臉的情況下都要努力參與。甚至在課餘時間,也應該逼著自己去讀一些難讀的英文書。我覺得只有踏實做到了這些,前面博雅教育的這些好處才能真正產生作用。

那麼是否應該考慮文理學院?歸根結底,這個問題還是需要你來好好考慮並且做出自己的選擇。

版權申明

本文為AADPS原創。我們每年夏季會更新最新美國大學本科申請文書題目和權威院校指南,歡迎把網站aadps.net加入電腦流覽器我的最愛。

招生狀態:

規劃專案 開放招生

申請專案 6月15日開始

感興趣的家長學生可以通過 客服熱線4000-223-774或陳欣老師微信號zipspeed諮詢專案情況和報名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AADPS官方app,2018夏校申請火熱進行中,歡迎欲在2019年入學美國大學的應屆學生加入規劃專案,助力秋天的申請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