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代養豬育種新技術

隨著我國養豬產業化的興起, 對優良豬種的需求逐年增加, 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必須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 在原有的基礎上, 應用現代育種技術(包括生物技術、電腦技術、資訊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等)進行種豬的遺傳改育, 加快育種進展, 提高選擇效率, 以不斷滿足我們豬種產業化的需求。

1 遺傳評估技術

養豬遺傳評估技術

選種是育種工作中的關鍵環節, 正確的選種要基於對畜禽遺傳素質的準確評定。 80年代中後期, 隨著人工授精技術的廣泛使用, 一些國家開始把BLUP方法應用於豬的遺傳評估中, 大大提高了遺傳改育的速度, 如加拿大自從1985年開始應用BLUP法以來, 背膘厚的改育速度提高了50%, 達100千克體重日齡的改育速度提高同100%-200%。 丹麥長白豬1980-1999年的性能測定結果表明, 日增重由771克增加到960克, 耗料指數由286減少到238, 背膘厚由1.32釐米降低到1.2釐米,

改育效果非常顯著。 目前, 這一方法已成為狸遣傳廉政估的標準方法。

2 性能測定技術

養豬性能測定技術

平衡的選擇方法可提高動物的總體生產力, 其測定和選擇的經濟性狀包括生長性能(如生長速度, 飼料轉化率、體質健壯程度), 胴體品質(如胴體瘦肉率,

肌肉品質)及繁殖性能(產仔數、產仔間隔, 得用年限)。 通常飼料轉華率的遺傳進展主要是通過直接選擇活體背膘厚和生長速度間接得到的。 經驗證明, 這要比直接更有效(Kennedy等, 1991)。 對胴體品質和肌肉品質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瘦肉率的氟烷基因, 對母豬繁殖性狀的選擇主要考慮的性狀是總產仔數。

3 外貌評定技術

養豬外貌評定技術

豬是一個有機統一體, 它的外部和內部、形態和機能有著極期密切關係, 從豬的外部牲可能性透視豬的內部機能。 豬的外形不僅反映其外表, 而且也反映了豬的體質、機能、生產生能和健康狀態。

進行評定時, 人畜保持一定距離, 一般以3倍於豬體長的距離為宜。 從豬的正面、側面和後面, 主要看其體形是否與選育方向相符, 體質是否結實, 整體發育是否協調, 品種牲是否典型, 肢蹄是否健壯, 有何重大失格以及一般精神表現。 再令其走動, 看其動作、步態以及有無跛行或其他疾患。 取得一個概括認識以後, 再走近畜體, 對各部位進行細緻審查,

最後根據印象進行分析。 評定, 評定優劣。 為了避免遺記, 應在鑒定時將所得印象用文字簡要記載下來, 以供集中考慮。 此外, 也可採用圖示法, 即在豬輪廓圖上, 用相應符號將部位的優缺點標出, 使人一目了然。 為減少主觀成份, 可採用評分鑒定, 即根據豬外貌評分表來評定種豬, 也可根據外貌評分的估計育種值評估種豬體質外貌的遺傳素質。

4 基因檢測技術

養豬基因檢測技術

隨著基因檢測的廣泛應用,可採集種豬毛樣或血欄檢測個體氟烷基因型,剔除氟烷隱性有害基因,降低應激導致的死亡率和PSE的發生率,提高豬肉品質。

5 雜交利用技術

養豬雜交利用技術

在我國的規模化豬場,特別是大型集約化豬場,目前普遍採用杜洛克配長白與大白或長白的雜交母豬的三無雜交方法即我們常說的DLY,來生產商品肉豬,這種雜交方式即可獲得最大的個體雜種優勢且遺傳基礎較廣泛,生產性能優良,又可滿足對肉豬的體型和品質要求。但純種和純種育種者的概念將逐漸消失,專門化品系的培育是必然的趨勢,在長期良種和生產實踐中發現,要求一個品種具有產仔多、生長快、耗料少、肉質好、生活。

養豬基因檢測技術

隨著基因檢測的廣泛應用,可採集種豬毛樣或血欄檢測個體氟烷基因型,剔除氟烷隱性有害基因,降低應激導致的死亡率和PSE的發生率,提高豬肉品質。

5 雜交利用技術

養豬雜交利用技術

在我國的規模化豬場,特別是大型集約化豬場,目前普遍採用杜洛克配長白與大白或長白的雜交母豬的三無雜交方法即我們常說的DLY,來生產商品肉豬,這種雜交方式即可獲得最大的個體雜種優勢且遺傳基礎較廣泛,生產性能優良,又可滿足對肉豬的體型和品質要求。但純種和純種育種者的概念將逐漸消失,專門化品系的培育是必然的趨勢,在長期良種和生產實踐中發現,要求一個品種具有產仔多、生長快、耗料少、肉質好、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