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銳見」戴彥德:“美麗中國”須重塑能源體系(下)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2017年第10期《可再生能源電力資訊簡報》, 2017年1~9月, 全國全社會用電量46888億千瓦時, 1~9月, 全國可再生能源, 全球能源消費增長了1.7倍, 其中80%以上的增量來自化石能源。 而最近五年裡(2011-2016年), 除水電外的可再生能源消費雖然翻了一番, 年均增速達到15.6%, 但增量僅為2.2億噸標準油。 因此, 從中長期來看, 可再生能源難以大幅度替代化石能源。

2016年全世界132.8億噸標準油的一次能源消費中, 包括核電和水電在內的清潔能源還不到15%——問題是, 現在全球能耗還未達峰, 未來能源需求還將成倍增長。 從全球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

發展還極不平衡, 目前非OECD國家的人均GDP、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均不到OECD國家的15%, 不到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即便是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經過了十餘年的快速發展, 人均GDP也還不到全球平均水準。

因此, 未來全球發展的態勢是, 新興經濟體工業化仍要快速推進, 最不發達國家也需快速脫困, 未來經濟仍要持續發展, 能源需求還要成倍增長。 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已達132.8億噸標準油, 到2050年, 全球人口有可能達到100億, 若未來35年能源需求增長速度保持2%, 能源需求量將達到260億噸標準油, 即使需求增長速度是過去40年的一半不到1%, 能源需求量也將接近190億噸標準油, 2050年能源需求超過200億噸標準油是極有可能的。 如果不通過能效提高減少能源消費增量,

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記者:我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潛力如何?

戴彥德:從資源上看, 清潔低碳能源儲量及來源非常豐富, 我國葉岩氣儲量居世界前列, 已經邁入商業化開發階段;全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6.9億千瓦;70米高度陸上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25.7億千瓦;近海100米高度內, 水深在5~25米範圍內的風電技術可開發量約1.9億千瓦, 水深25~30米範圍內約3.2億千瓦;全國三分之二以上國土面積年日照小時數超過2200小時。

此外, 我國的農作物秸稈、林業剩餘物等各類生物質資源超過3億噸標準煤;全國主要盆地地熱資源折合標準煤達8530億噸, 年可利用量6.4億噸標準煤。 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為加快推進能源供應模式向清潔低碳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若2050年能夠實現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的目標, 那麼將清潔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提高到60%左右是有完全有條件的。

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之策

德國建築物裡面每一平米一年約消耗250度電,

到2050年要求依靠節能降到只剩50度左右。 ——戴彥德

記者:據瞭解, 近些年國際社會對提升能效、發展清潔能源越來越重視。 請問這個推動力來自哪裡?

戴彥德:從全球來看, 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應對氣候變化, 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在積極採取行動, 行動的核心就是大幅度提高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 而要實現大幅提高清潔、可再生能源比例, 必須通過提高能效減少能源消費總量才能達到。

以德國為例。 德國提出在2050年的時候, 要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到95%, 可再生能源在終端比重要達到60%, 在電力的比重要達到80%。 它的前提條件是到那個時候要把能源消費總量在現在的基礎上減50%。

具體怎麼減?要靠大幅度提高能效。

比如在建築部門, 要把能源消費總量在現有的基礎上減80%。 目前德國建築物裡面每一平米一年約消耗250度電, 到那時候依靠節能降到只剩50度左右。 好多國家都提出了大幅提高清潔可再生能源占比以應對氣候變化, 具體數字有差異, 但實現的途徑都離不開提高能效, 減少對能源的需求。

記者:我國在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過程中, 要注意哪些問題?

戴彥德:一定要結合美麗中國目標的內涵、要求合理科學佈局。 並不是所有的有陽光的地方都可以建光伏, 不是所有風力資源充沛的地方都可以建風電, 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綜合考量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因此, 一定要結合美麗中國目標的內涵、要求合理科學佈局大力發展我國的可再生能源。

戴彥德

著名的能源專家和學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兼任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協會理事會理事、北京市科協委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等職。長期從事能源經濟、能源環境、能源發展戰略以及節能方面的規劃和研究。多項成果獲國家部委科技進步獎。

作者介紹:陳石頭,資深媒體人,生態資本論特邀主筆。

戴彥德

著名的能源專家和學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兼任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協會理事會理事、北京市科協委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等職。長期從事能源經濟、能源環境、能源發展戰略以及節能方面的規劃和研究。多項成果獲國家部委科技進步獎。

作者介紹:陳石頭,資深媒體人,生態資本論特邀主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