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馬紮索南周紮:一位藏族建築設計師的“聚沙成塔”夢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藏族建築的特點表現在就地取材, 以夯土、石砌、木結構為主。 宗教在藏族人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藏族的建築裡, 人們也把美好的願景企盼融入了自身居住建築中。 藏式建築有著特殊的建設形制, 建築形式的表達有著嚴格的不成文的界定, 涵蓋門窗、屋頂、色彩等, 地方民居絕對不允許形制超過寺廟。

圖為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藏式建築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藏族企業家馬紮•索南周紮。 攝影:楊月雲

馬紮·索南周紮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設計師, 自幼生活並成長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是全國第一批取得註冊建築師資格的藏族建築師。 從業多年, 馬紮·索南周紮設計了170多座寺廟建築, 其中包括玉樹地震後恢復重建的禪古寺大經堂。 進入這個領域越深, 他越感到自己的渺小。 談到從業經歷, 他說:“最初只是跟著寺裡的僧人學習建築的形制構造,

自己照本宣科把它呈現出來。 後來做得多了, 才發現其中的含義是那麼深邃。 每個佛龕、每根柱子都不是隨隨便便設計的, 都蘊藏著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宗教儀軌資訊。 ”

這些年, 馬紮·索南周紮邊做設計邊研究, 最終醞釀出一個宏大的計畫——對現存藏族古籍中的建築內容做系統的梳理, 並按現代建築學條目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研究, 分批出版藏族建築古籍文獻資料, 從而宏觀地展示藏族傳統建築的文化內涵。

圖為《明輪藏建•藏族建築古籍文獻搶救整理及研究出版項目》建設理論研討會現場 攝影:許娜

“我沉迷于藏族建築文化, 不僅因為它是屬於藏民族的, 更因為它體現了人類在極地環境下與自然地理和諧相融的人居文化。 ”馬紮·索南周紮說, 藏族建築凸顯了尊重自然、適應環境的生態價值, 同時又具有雕塑般的美感, 蘊藏著宗教、文化等多重內涵, 對它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應該進行挖掘、彰顯, 對古籍文獻的整理正是基礎性的工作。

按照設想, 該項目計畫用5年時間尋找、收集、整理基礎資料;之後, 對基礎成果進行歸納、編目, 建立既符合現代建築學原理又具有藏族自身特色的文獻呈現方式。 項目的開始階段會進行小範圍試點, 爭取摸索出一套具有藏文化特點的文獻收集整理方式。

“我知道個人的能力有限, 但如果我的倡議和努力能喚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大家都來出一把力, 我相信‘聚沙成塔’, 這件事一定能辦成。 ”馬紮·索南周紮說。

圖為研討會現場 攝影:周晶

據介紹, 文獻收集整理工作將採取機器檢索和人工檢索兩種方式。 機器檢索依託相關科研院所的古籍數位化資料庫;人工檢索則依託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等高校藏學院的師生完成。 (中國西藏網 文/周晶)

轉載該作品, 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 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