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建立陸海統籌海洋經濟新模式

作為東部沿海大省,山東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全國第一。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海洋資源豐富優勢,開拓海洋強省新途徑。 如何發展海洋經濟、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圍繞這一話題,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省人大代表方勇說,海洋產業深度調整,特別是向海洋經濟要品質,要效益,要增長。

省人大代表劉波告訴記者,改變現有“岸重海輕”的局面,要堅持港口、產業、城鎮聯動發展,完善沿海交通物流設施建設,推進重大涉海工程項目,不斷優化沿海發展格局。

優化發展格局,《報告》提出,強化陸海統籌,整合沿海港口資源,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省人大代表孫松說,像海岸帶這種地方空間資源非常有限,要發展大港口要發展城市化,還有一些旅遊等等,這帶來一個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新的機遇。

優化沿海佈局的同時,山東還謀劃向深遠海挺進。 《報告》中提出的“海上糧倉”、海洋牧場和海洋經濟特色園區等,讓來自沿海城市的代表委員們看到了新機遇。

省人大代表許雲川說,這又是給了威海海洋經濟一次特別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次大好的時機,打造全國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打造遠洋基地。

省人大代表劉昌松說,把加快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促進傳統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按照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的思路,實現由賣產品到賣風格、賣體驗轉變。

向深遠海挺進,離不開海洋高端裝備的支撐。 最近,借助大型養殖工船,山東在黃海中部海域利用冷水團試養三文魚成功,這在全世界還是首創。 而今年的《報告》也明確,要做強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命健康等產業,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省人大代表陳埥告訴記者,率先在海洋裝備這個領域實現快速的發展以及創新的跨越,用先進的裝備製造來保障養殖業的升級換代。

在省人大代表張國防看來,要制定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些支援政策,在產品標準的制定、臨床的一些實驗、文號的批准等方面建立綠色通道。

海洋新動能,關鍵靠科技創新驅動。

圍繞《報告》中提出的“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等內容,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充分依託海洋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科研力量,加快培育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色矽谷,吸引海洋人才,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省人大代表劉海行說,實施透明海洋、智慧海洋,這兩個工程是系統性非常強的一項工作,希望這個工作能夠持續做下去,而不是千萬不要把它做成項目。

省政協委員譚建宇說,還需要大量的海洋性人才,如何提供人才輸出技術,“應該是重點考慮的也是省裡應該提前佈局,有一定的前瞻性,然後有一定的投入”。

省政協委員林成彬表示,人才的根源是企業家人才,如果企業家沒有一個包容的態度,沒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沒有一個長遠的戰略眼光的話,對這些先進的技術,包括新動能端強有力的技術是無法轉化的。

高品質發展,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開展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試點,這一點在代表委員中達成了共識。

省人大代表姜淩剛告訴記者,要系統分析海域的特點、資源優勢、產業基礎,還有環境承載力。

省人大代表秦松建議,把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一體化,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生態開發、高質開發,把三產貫通,建立一個陸海統籌一個嶄新的海洋經濟的新模式。 (李化成 李玲)(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