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上過《天天向上》的長沙黑白電視,為何能讓汪涵怒推!

前一陣子, 朋友圈裡瘋狂曬著自己的“十八歲”, 日子過著過著, 才發現:“90後”最末梢的那一批少年都已成年。 18歲後你要一點一點的開始負責自己的人生,

當然也可以一本正經裝作老氣橫秋的樣子, 回憶小時候的種種。 說起過往, 想起流逝的青春, 你覺得最好的代名詞是什麼呢?

於我而言, 回憶中最難以抹去的是那些接地氣的美味。 味道總會勾起人的想像, 而那是歲月、更是我們曾說不出口的情愫,

一絲一縷都縈繞在心裡, 甜蜜而憂傷。 於是, 在大雪漫揚的冬日, 我飛往長沙開啟一場尋味之旅。 長沙, 並不是第一次去, 卻是對一次被長沙的口味蝦辣到懷疑人生;於是乎, 鼓足勇氣, 再次啟程, 走進“七八十年代的老長沙”, 尋一尋那記憶中的味道。

“黑白電視”, 說起來算是小時候最真實的存在了, 記憶裡的歡呼雀躍。 而在長沙, 就有一處“黑白電視”, 這裡販賣的不是電視機, 而是美味, 更是一個時代的情懷。 黑白電視, 是長沙小吃!長沙小吃, 就是黑白電視!是的, 這裡只專注做湖湘小吃, 傳播湖湘文化。

來到萬達廣場, 雪後的長沙似乎更冷了一些, 走進四樓的“黑白電視”。 裝修風格與旁邊的各種店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裡是木桌椅, 各種舊時的物件時不時跳入你的視野之中。 不如就坐下來, 回憶過去, 想想兒時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喜怒。 黑白電視作為老長沙吃貨鋪, 是全國首家湖南小吃集成店, 也是全國第一家首進購物中心的老長沙吃貨鋪。

以前想吃到地道的臭豆腐要跑去長沙坡子街,吃糖油粑粑要去南門口,吃豬油拌粉要去文廟坪。現在,來到黑白電視,湖南六十多種特色小吃在這裡都能吃到!“黑白電視”主打七八十年代舊街景文化,結合了源遠流長的湘繡文化、銅官窯文化、花鼓戲文化、和女書文化。不僅打破了年輕人對街邊小吃不入流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認知,也讓年輕一代能在“黑白電視”的門店裡瞭解湖湘文化,你看,吃小吃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是一種文化,也可以很精緻。

“臭~幹子~!糖油粑粑~!”兒時記憶中的叫賣聲常常在耳邊回蕩……這時,一碗“豬油拌粉”端上桌子,打破了回憶……在湖南,吃粉是件大事。長沙人就是不能一天不唆粉,而長沙人的最愛是豬油拌粉,也叫光頭粉。有輕挑、重挑、加白、加青、帶汛幹、免碼、碼子還分了炒碼,蓋碼……而飄蕩的豬油香裡滿滿的都是長沙人的回憶。

“香辣鳳爪”——鳳爪外皮很柔軟滑溜,裡面的筋兒很有嚼頭。一般用雞的大爪,經過烹製,作為小吃,可以啃半天,吃的滿嘴滋味,但沒有吃進多少東西,不至於吸收太多,是嘴饞又想減肥的人的好食品。

“記憶裡的小香腸”——將香腸放至滾燙的油鍋,等炸至適中出鍋,在地道的湘味辣椒粉上滾上一滾,食欲大滿足!

“老長沙大香腸”——最近幾年在長沙很火的小吃,黑白電視的大香腸挑的都是上好的豬肉,採用黃金肥瘦比例!大香腸經過油炸爆開後,裹上鮮香的秘制辣椒,形以大為奇,拿在手上回頭率極高!

“老長沙餛飩”——黑白電視的老長沙餛飩採用薄面皮包餡兒,煮熟後有透明感,配上高湯,撒上蔥花,尤其美味。

“麻油豬血”——"龍脂豬血"。是抗霧霾佳品,也湖南人從小吃到大的小吃。選用市場上最新鮮的嫩豬血,切成大小均勻厚薄一致的片狀,並用清水浸泡,加入事先準備好的鳳尾菜和醬料,撒上蔥花美味無窮!

“老長沙臭豆腐”——上好的臭豆腐胚子炸至外焦裡嫩,澆上秘制的鹵水和湖南地道辣椒!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無奇臭,細嗅濃香誘人,讓每一個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

“兒時的醬油飯”——小時候窮人家的,沒有什麼吃的,就用簡單的醬油拌上米飯,竟也是一道美味。於是流傳到現在,成了長沙人最常吃的美食!黑白電視的醬油飯出品澆出了一個愛心的形狀。

“特色冰涼粉”——長沙的孩子夏天的記憶力,必不可少的就是那一碗冰涼Q彈的冰涼粉。五彩繽紛冰涼粉、晶瑩剔透、嫩滑爽口,是消暑佳品。有紅豆、枸杞、綠豆、葡萄乾、紅糖水、小湯圓,加上芝麻更加香甜!

“糖油粑粑”——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圓潤光滑、色澤紅亮、口感糯軟爽口、甜而不膩。

細數這些老長沙的小吃,就像是重回兒時的市井生活,那時一切似乎都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每一日卻是如樂天派般肆意的消磨時光,管不得日後是困苦還是美好,只要眼下有這些美味便足矣。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並不多,或許只是一碗醬油飯、豬油粉就會萬分滿足。

其實,一切都是簡單的,正如“黑白電視”這個品牌花整整三年的時間籌備,只為一顆真心。每一道產品,都要經過長時間的嘗味、篩選、調試、優化等等;堅持用最新鮮的食材還原食物的最初;所有產品製作杜絕味精、杜絕地溝油,只為呈現的每一道產品都是兒時的味道。現在的黑白電視在全國已經有八十多家分店,一直堅持用傳統的製作手法、放心的食材,只為不忘初心,讓湖湘小吃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瞭解湖湘文化。

小貼士:

黑白電視老長沙吃貨鋪(開福萬達廣場店)

地址: 湘江中路589號開福萬達廣場4層

【關於作者丨乍暖】

(自媒體作者 · 旅行達人)

一個時而文藝、時而逗逼的我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

一個健忘卻又愛回憶的我

嗯~

就是這樣

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

……

以前想吃到地道的臭豆腐要跑去長沙坡子街,吃糖油粑粑要去南門口,吃豬油拌粉要去文廟坪。現在,來到黑白電視,湖南六十多種特色小吃在這裡都能吃到!“黑白電視”主打七八十年代舊街景文化,結合了源遠流長的湘繡文化、銅官窯文化、花鼓戲文化、和女書文化。不僅打破了年輕人對街邊小吃不入流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認知,也讓年輕一代能在“黑白電視”的門店裡瞭解湖湘文化,你看,吃小吃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是一種文化,也可以很精緻。

“臭~幹子~!糖油粑粑~!”兒時記憶中的叫賣聲常常在耳邊回蕩……這時,一碗“豬油拌粉”端上桌子,打破了回憶……在湖南,吃粉是件大事。長沙人就是不能一天不唆粉,而長沙人的最愛是豬油拌粉,也叫光頭粉。有輕挑、重挑、加白、加青、帶汛幹、免碼、碼子還分了炒碼,蓋碼……而飄蕩的豬油香裡滿滿的都是長沙人的回憶。

“香辣鳳爪”——鳳爪外皮很柔軟滑溜,裡面的筋兒很有嚼頭。一般用雞的大爪,經過烹製,作為小吃,可以啃半天,吃的滿嘴滋味,但沒有吃進多少東西,不至於吸收太多,是嘴饞又想減肥的人的好食品。

“記憶裡的小香腸”——將香腸放至滾燙的油鍋,等炸至適中出鍋,在地道的湘味辣椒粉上滾上一滾,食欲大滿足!

“老長沙大香腸”——最近幾年在長沙很火的小吃,黑白電視的大香腸挑的都是上好的豬肉,採用黃金肥瘦比例!大香腸經過油炸爆開後,裹上鮮香的秘制辣椒,形以大為奇,拿在手上回頭率極高!

“老長沙餛飩”——黑白電視的老長沙餛飩採用薄面皮包餡兒,煮熟後有透明感,配上高湯,撒上蔥花,尤其美味。

“麻油豬血”——"龍脂豬血"。是抗霧霾佳品,也湖南人從小吃到大的小吃。選用市場上最新鮮的嫩豬血,切成大小均勻厚薄一致的片狀,並用清水浸泡,加入事先準備好的鳳尾菜和醬料,撒上蔥花美味無窮!

“老長沙臭豆腐”——上好的臭豆腐胚子炸至外焦裡嫩,澆上秘制的鹵水和湖南地道辣椒!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無奇臭,細嗅濃香誘人,讓每一個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

“兒時的醬油飯”——小時候窮人家的,沒有什麼吃的,就用簡單的醬油拌上米飯,竟也是一道美味。於是流傳到現在,成了長沙人最常吃的美食!黑白電視的醬油飯出品澆出了一個愛心的形狀。

“特色冰涼粉”——長沙的孩子夏天的記憶力,必不可少的就是那一碗冰涼Q彈的冰涼粉。五彩繽紛冰涼粉、晶瑩剔透、嫩滑爽口,是消暑佳品。有紅豆、枸杞、綠豆、葡萄乾、紅糖水、小湯圓,加上芝麻更加香甜!

“糖油粑粑”——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圓潤光滑、色澤紅亮、口感糯軟爽口、甜而不膩。

細數這些老長沙的小吃,就像是重回兒時的市井生活,那時一切似乎都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每一日卻是如樂天派般肆意的消磨時光,管不得日後是困苦還是美好,只要眼下有這些美味便足矣。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並不多,或許只是一碗醬油飯、豬油粉就會萬分滿足。

其實,一切都是簡單的,正如“黑白電視”這個品牌花整整三年的時間籌備,只為一顆真心。每一道產品,都要經過長時間的嘗味、篩選、調試、優化等等;堅持用最新鮮的食材還原食物的最初;所有產品製作杜絕味精、杜絕地溝油,只為呈現的每一道產品都是兒時的味道。現在的黑白電視在全國已經有八十多家分店,一直堅持用傳統的製作手法、放心的食材,只為不忘初心,讓湖湘小吃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瞭解湖湘文化。

小貼士:

黑白電視老長沙吃貨鋪(開福萬達廣場店)

地址: 湘江中路589號開福萬達廣場4層

【關於作者丨乍暖】

(自媒體作者 · 旅行達人)

一個時而文藝、時而逗逼的我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

一個健忘卻又愛回憶的我

嗯~

就是這樣

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