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繪畫」技術貼|觀察繪畫的操作指南

無論你學哪種藝術專業, 觀察繪畫都是一項必備的技能。 如果你申請本科, 專業又要靠視覺語言來傳達意義(例如平面、純藝、插畫、動畫、遊戲這幾大類), 那觀察繪畫更是要明確現身的存在。

而當你實打實地準備作品集時, 觀察繪畫將為你提供充足的素材保障。 同時你也會發現, 大多數藝術院校都在官網上明確了觀察繪畫對於申請的作用。

觀察繪畫是什麼觀察繪畫最主要的標籤, 是以肉眼可見的實物為物件。 對著現成的圖片照貓畫虎, 那叫臨摹不叫觀察。 在我們的主流價值觀裡, 任何藝術形式都應該來源於生活且能夠反映生活。

因此, 將現實中的三維事物轉化為二維圖像的能力, 是每位元藝術從業者都需要具備的。

在我們國內的美術教育中, 繪畫功力通常被分為素描、速寫和色彩, 觀察繪畫的定義標準不太一樣, 因而它們幾個屬於交叉的關係。

畫的越像越好嗎

這個議題非常“薛定諤”, 內助沒有底氣把它完全解釋清楚,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藝術生只有先證明自己能畫像, 之後畫得不像才有價值。

有人說畢卡索啊、達利啊不是都靠畫不像揚名立萬了麼?呵呵, 畢卡索最初成名是靠下面左圖那張肖像畫, 當時他只有14歲。 而達利第一次聲名遠揚靠的是下麵右圖的逼真描繪, 當時他25。

想畫像當然沒那麼簡單, 首先你要用眼睛準確get到所畫物件的大小、虛實、曲直、疏密、光感、位置等諸多要素, 其後要能把它們統統還原出來。 前者是觀察能力, 後者是動手能力, 我們接下來分開看。

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力強的人, 能夠迅速捕捉到物件的特徵, 而特徵, 需要從比較中得來。 以下圖這張靜物攝影為例, 蘋果香蕉酒瓶酒杯的形狀是一種比較, 整個畫面左亮右暗、左密右疏、左沉右升各自都是一種比較。

觀察繪畫說白了, 就是考驗你能不能將視覺因素、視覺關係有序地組織在一起。 因而, 只有描摹出主體實物的差異化特質, 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畫作。

聽說有很多美院老師都會訓練學生的默畫功夫, 隨便找個東西讓你看1分鐘, 看完馬上就畫, 之後給的時間越來越短越來越短——這其實就是在打磨學生的觀察能力, 練到最後, 真正的行家基本都是一眼的事兒。 (想到陳漫小時候看見老鼠跑過去就能畫下來的傳說,

天賦這種事還是服氣的)

知乎上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工藝美術師, 傳授的觀察經驗是讓大家眯著眼畫。 他的意思是眯著眼能把周遭的背景、光線忽略掉, 進而讓人專注於所畫物件的輪廓。 內助試驗了一下, 感覺真是那麼回事,但希望我不要因此而變成李榮浩…

提高動手能力

依照前面所說,觀察繪畫的對象是實物,而最能承載實物觀感的,明顯就是線條。你看到某個物體,第一反應就要在腦海中把它拆解成不同的線條,然後再通過適當的比例呈現在紙上。實操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先練短線再練長線,先畫橫線再畫分隔號,先把結構搞清,再去關心光影之類的後續問題。

審美一旦養成就很難退步,觀察繪畫卻很容易倒退,它需要日更,幾天不畫你就會感覺自己從來沒有學過它。所以根本的根本,是將繪畫這件事保持在一個較高的頻率上,勤動手下苦功。

習得一技廢紙三千,觀察繪畫所需的時間成本是非常浩大的,這意味著身為藝術生,要在漫長的時光裡對抗枯燥、沉心靜氣。

但既然踏上了這條路,就要忍耐,也要熱愛。

感覺真是那麼回事,但希望我不要因此而變成李榮浩…

提高動手能力

依照前面所說,觀察繪畫的對象是實物,而最能承載實物觀感的,明顯就是線條。你看到某個物體,第一反應就要在腦海中把它拆解成不同的線條,然後再通過適當的比例呈現在紙上。實操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先練短線再練長線,先畫橫線再畫分隔號,先把結構搞清,再去關心光影之類的後續問題。

審美一旦養成就很難退步,觀察繪畫卻很容易倒退,它需要日更,幾天不畫你就會感覺自己從來沒有學過它。所以根本的根本,是將繪畫這件事保持在一個較高的頻率上,勤動手下苦功。

習得一技廢紙三千,觀察繪畫所需的時間成本是非常浩大的,這意味著身為藝術生,要在漫長的時光裡對抗枯燥、沉心靜氣。

但既然踏上了這條路,就要忍耐,也要熱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