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剩8、9個學生也不能撤” 專家懟馬雲因“冰花男孩”撤點並校論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月31日電 (記者 李盈盈)“馬雲提出的建立‘拆校並校機制’的做法與2012年之前我國農村地區大規模撤點並校的思路大致相同。 但是, 之前撤點並校的實踐, 已經被證明不成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如是說。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告訴未來網記者:“要從實際出發, 不能說100人以下的學校就要撤掉, 有些地方的情況非常複雜, 有的只剩8-9個學生的學校也不能撤。 ”

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的學校、教學點, 集中辦學, 辦寄宿制學校。

此話一出, 便遭到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的怒懟:“我要懟一下馬雲,

堅決反對再次大規模推動中國鄉村小學撤並”。 俞敏洪認為, 在中國大規模配置條件較好的學校僅僅依靠企業家和社會力量, 長期以來是不靠譜的, 原則上只有政府才能做到, 民間企業家能做到的也就是拾遺補漏的事情。

俞敏洪說, 他就讀的小學就是一所不足百人的小學校, 然而, 教師的知識和眼界帶給他瞭解外面世界的好奇和衝動。

在俞敏洪看來, 中國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學校的大小, 而在於小學校留不住好老師。 他說, 對於這樣的農村小學, 不應撤並, 而是努力提升學校的軟硬體設施, 以及給老師更好的待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 中國農村就已經開始出現撤點並校現象。

2001-2010年, 鄉村學校數量從51萬減少至23萬。 而且, 撤點並校之後農村孩子上學遠、上學難的問題凸顯, 農村學生輟學率回潮。

有學者調查研究表明, 撤並學校後學生上學距離平均增加了4公里左右。 然而, 高品質的寄宿制學校未能隨之出現。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曾對記者表示, 寄宿制學校品質低是目前鄉村學校的問題之一, “鄉村寄宿制學校軟硬體條件普遍較差, 學生的情感、安全和心理問題突出。 前幾年調查發現, 寄宿學生的身高甚至比走讀學生低4釐米。 ”

資料來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2012年9月, 國務院提出“堅決制止盲目撤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緊急叫停“撤點並校”。

前段時間備受關注的“冰花男孩”再度引發了撤點並校後遺症的探討, 如果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有教學點, 年幼的孩子怎麼會步行2-3個小時去上學?

鄔志輝告訴未來網記者:“有些地方的情況非常複雜, 有的只剩8-9個學生的學校也不能撤。 ”

鄔志輝曾經遇到一個家庭, 一個9歲的男孩, 奶奶很早就去世了, 爸爸開車出車禍死亡後, 媽媽離開了, 小男孩和癱瘓在床爺爺相依為命。 如果孩子去20-30公里之外的寄宿學校上學, 爺爺的日常生活就無人管。

鄔志輝認為, “寄宿制學校只是提供一種選擇, 並不是是鄉村教育的解藥。

對於貧困的地方, 政府做決斷時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選擇機會, 一旦再次撤校, 百姓就沒有選擇, 只能寄宿制。 有的家庭不放心讓年齡太小的孩子寄宿, 或者現實條件不允許學生寄宿, 就會導致學生輟學。 ”

鄉村教育之痛:生源減少 教師老齡化引擔憂

據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統計, 農村義務教育呈“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縣城大規模學校”基本格局。

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 農村教育出現了生源逐年減少, 辦學規模萎縮, 教學品質欠佳, 農村教師隊伍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

鄔志輝表示, 導致農村學生變少有多種因素:其一是城鎮化的加劇;其二是城鄉教育品質差距大, 為了不耽誤孩子, 家長被迫才進城。 《報告》顯示,如果農村教育品質好,有54%的人願意回到鄉村。當務之急是把農村教育的品質提上來,使城裡人回流。目前,江西益陽已經做出了示範,當地出現了進城人員返流的現象。其三是學校佈局調整,前期的撤點並校使很多學生進城讀書,如今的小規模學校已經不是就近了。

“如果再撤校,家長都進城了誰來種地?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怎麼實現?”鄔志輝擔憂地說。

在熊丙奇看來,小規模學校更有條件進行個性化教育,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而弱”,主要是因為政府投入不夠,師資匱乏。

海南省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昱正說:“保亭的鄉村教師很多都是50歲以上的,年紀大,教不動了。”

海南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第一小學教師黃宇倩也說,“現在我們學校的老師裡,年輕點的也得三十好幾,鄉村教師普遍存在老齡化現象。”

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大多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代課教師和轉正民辦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很多人都是初中、高中,或是函授專科學歷。

海南省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說:“有次我到一個小學調研時發現,讓農村老師和學生同考一份卷子,老師竟然還考不過學生,怎麼能教好學生嘛。”

代表委員支招:為鄉村培養留得住的全科型本土教師

究竟是保留小教學點還是建好寄宿制學校?

熊丙奇認為,沒有事實能證明寄宿制一定是鄉村教育的解藥。解決鄉村教育薄弱的問題其實並非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的模式問題,而是是否辦好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

鄔志輝認為,鄉村教育是個整體問題,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僅僅是師資短缺,而是社會問題。鄉村環境惡劣,城鄉差距大,留不住人才,農業現代化更難以實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強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

“我國許多農村地處偏遠山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保留並建設好一定數量必要的教學點,有助於農村兒童就近入學、控輟保學。若是撤掉一些學校,年齡太小的孩子寄宿,必定增加老師的工作負擔,於是,就會面臨老師嚴格管控,甚至出現類似紅黃藍幼稚園的虐童事件等校園安全或交通安全問題。也有可能很多孩子將會徹底失去教育機會。”鄔志輝說,“《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要就近入學,寄宿不符合教育法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還會破壞孩子與家人的親情建構。學校代替不了家庭,老師也代替不了父母。因此,撤並和寄宿並不是最理想的狀態,提高學校的軟硬實力才是明智之舉。”

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四川省政協委員、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局長董之雲提交了一份《關於開展本土化全科型農村小學教師培養的建議》,期待解決“一直很突出的鄉村教師短缺問題。”

董之雲粗略測算,攀枝花市偏遠山區教學點的教師以50歲上下的老教師為主。“留不住年輕人,農村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越來越老化。”

四川省人大代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彭濤說,納入連片扶貧開發片區的古藺、敘永、合江3個縣,鄉村教師缺口約1000名。也就是說,平均每個縣至少還需要300多名鄉村教師。

為了解決鄉村教師難題,留住貧困地區的教師,瀘州曾想方設法引進優秀示範畢業生,提高待遇、增加補助,啟動免費定向村小教師培養計畫。“但是一旦有了更好的機會,很多人都選擇離開。”彭濤如是說。

彭濤認為,“解決鄉村教師短缺的關鍵是本土化。鄉村老教師部分是民辦代課教師轉化而來,生活在當地、工作在當地,對故土有感情。”

對此,董之雲建議將考生戶籍和定向培養服務的地點儘量對應,實現小學農村教師在本鄉鎮、本縣域招生,本土安置。希望師範學校在教學體制中應當有所調整,多培養全科型教師。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陳建民建議加強農村地區學校建設。由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改善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擴大免費定向師範生培養計畫,擴大本鄉本土招錄比例,使之成為補充農村教師的主管道。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楊浪浪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關鍵環節。

“要鼓舞農村學校發展內驅力,提升教師隊伍造血機能。為每一所農村學校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是精准扶貧生血造血的核心工程。”楊浪浪補充道。

《報告》顯示,如果農村教育品質好,有54%的人願意回到鄉村。當務之急是把農村教育的品質提上來,使城裡人回流。目前,江西益陽已經做出了示範,當地出現了進城人員返流的現象。其三是學校佈局調整,前期的撤點並校使很多學生進城讀書,如今的小規模學校已經不是就近了。

“如果再撤校,家長都進城了誰來種地?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怎麼實現?”鄔志輝擔憂地說。

在熊丙奇看來,小規模學校更有條件進行個性化教育,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而弱”,主要是因為政府投入不夠,師資匱乏。

海南省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昱正說:“保亭的鄉村教師很多都是50歲以上的,年紀大,教不動了。”

海南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第一小學教師黃宇倩也說,“現在我們學校的老師裡,年輕點的也得三十好幾,鄉村教師普遍存在老齡化現象。”

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大多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代課教師和轉正民辦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很多人都是初中、高中,或是函授專科學歷。

海南省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說:“有次我到一個小學調研時發現,讓農村老師和學生同考一份卷子,老師竟然還考不過學生,怎麼能教好學生嘛。”

代表委員支招:為鄉村培養留得住的全科型本土教師

究竟是保留小教學點還是建好寄宿制學校?

熊丙奇認為,沒有事實能證明寄宿制一定是鄉村教育的解藥。解決鄉村教育薄弱的問題其實並非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的模式問題,而是是否辦好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

鄔志輝認為,鄉村教育是個整體問題,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僅僅是師資短缺,而是社會問題。鄉村環境惡劣,城鄉差距大,留不住人才,農業現代化更難以實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強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

“我國許多農村地處偏遠山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保留並建設好一定數量必要的教學點,有助於農村兒童就近入學、控輟保學。若是撤掉一些學校,年齡太小的孩子寄宿,必定增加老師的工作負擔,於是,就會面臨老師嚴格管控,甚至出現類似紅黃藍幼稚園的虐童事件等校園安全或交通安全問題。也有可能很多孩子將會徹底失去教育機會。”鄔志輝說,“《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要就近入學,寄宿不符合教育法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還會破壞孩子與家人的親情建構。學校代替不了家庭,老師也代替不了父母。因此,撤並和寄宿並不是最理想的狀態,提高學校的軟硬實力才是明智之舉。”

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四川省政協委員、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局長董之雲提交了一份《關於開展本土化全科型農村小學教師培養的建議》,期待解決“一直很突出的鄉村教師短缺問題。”

董之雲粗略測算,攀枝花市偏遠山區教學點的教師以50歲上下的老教師為主。“留不住年輕人,農村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越來越老化。”

四川省人大代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彭濤說,納入連片扶貧開發片區的古藺、敘永、合江3個縣,鄉村教師缺口約1000名。也就是說,平均每個縣至少還需要300多名鄉村教師。

為了解決鄉村教師難題,留住貧困地區的教師,瀘州曾想方設法引進優秀示範畢業生,提高待遇、增加補助,啟動免費定向村小教師培養計畫。“但是一旦有了更好的機會,很多人都選擇離開。”彭濤如是說。

彭濤認為,“解決鄉村教師短缺的關鍵是本土化。鄉村老教師部分是民辦代課教師轉化而來,生活在當地、工作在當地,對故土有感情。”

對此,董之雲建議將考生戶籍和定向培養服務的地點儘量對應,實現小學農村教師在本鄉鎮、本縣域招生,本土安置。希望師範學校在教學體制中應當有所調整,多培養全科型教師。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陳建民建議加強農村地區學校建設。由省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改善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擴大免費定向師範生培養計畫,擴大本鄉本土招錄比例,使之成為補充農村教師的主管道。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楊浪浪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關鍵環節。

“要鼓舞農村學校發展內驅力,提升教師隊伍造血機能。為每一所農村學校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是精准扶貧生血造血的核心工程。”楊浪浪補充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