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交城縣搭建教育培訓平臺提升村幹部素質

交城縣準確把握進入新時代內涵, 在全面加強“三基建設”工作中, 跳出單一培訓模式, 搭建教育培訓平臺, 實現村幹部素質大提升、推動大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一是新時代新農民講習所凝神聚魂促提升。

主動進入新時代, 抓住“三基建設”基本能力這一支撐, 試點創建、全面推廣新時代新農民講習所, 按照“八有”、“五要”標準, 組建縣鄉村三級講習員隊伍, 重點就十九大精神、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黨風廉政建設、農村實用技術、優秀傳統文化、交城本土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內容開展講習培訓, 全面提升農民素質。

把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講習第一課, 聯合縣委宣傳部、文體局組建宣講小分隊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農村、進農戶、進社區、進企業, 真正把講習所打造成農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陣地、全縣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載體、服務“三農”的重要平臺, 凝聚群眾、團結群眾、組織群眾和教育群眾,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150個村全部掛牌設立新時代新農民講習所, 10鄉鎮抓住村“兩委”換屆契機, 組織近1000名村幹部在講習所開展新任幹部培訓, 凝聚了共識, 提高了履職能力。

二是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實踐鍛煉促提升。

滲透濃厚的政治文化元素, 跳出單一思維模式,

由單一課堂授課向多元化、靈活性培訓方式轉變, 命名授牌20個教育培訓基地。 啟動伊始, 致力於發揮基地效應, 以小冊子的形式廣泛編印基地簡介, 為全面瞭解、有效運用基地功能提供便捷。 實施過程中, 突出培訓的實效性、針對性, 每個基地因地設置課程, 突出培訓特色, 合理配備師資, 健全完善設施, 以晉綏邊區第八分區革命歷史紀念館為代表的黨性修養基地先後接待黨員幹部1647人次重溫入黨誓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之後掀起高潮, 以華鑫集團、古冶集團為代表的技能提升基地先後接待技術工人、企業骨幹1329人次開展技術培訓、技能比賽等活動, 以大石頭合作社、常興肉豬養殖廠為代表的黨員示範幫扶基地先後接待行業負責人、鄉村幹部1540人次開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培訓,
形成了“在一線課堂學中幹、幹中學”的工作格局, 實現了“一人培訓、多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三是電教遠端教育微課堂點單授課促提升。

借助“三基建設”中村級活動場所“六個一”工作要求, 全面健全完善鄉村遠端教育點, 充分發揮遠端教育覆蓋面廣、信息量大、政策性強、針對性強、導向鮮明、內容貼切的優勢, 激發農村黨員幹部學習熱情。 依託遠端教育平臺, 開辦微黨課、組建微黨校, 量身定做教育培訓視頻, 讓黨員幹部精准選擇、自助點餐。 結合每月25日的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大規模開展黨的知識、政策法規、思想道德建設、市場經濟、農村實用技術、科技知識等教育培訓活動,

確保農村幹部每月集中學習不少於1次, 分散學習不少於4次, 真正把遠端教育網站建設成為黨的政策理論宣傳中心、科技培訓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