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裡象徵平凡執著 旅行青蛙帶日本人回歸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盧昊】最近來自日本的手遊“旅行青蛙”迅速走紅, 一時大有“人人養蛙”之勢。 在日本, 青蛙遍佈山野溪澗, 被認為相當具有鄉土氣息乃至風雅情趣的小動物。 在日語中, 青蛙的發音與“歸來”相同, 其在日本古代傳說中經常與靈魂有關, 有“神妖”色彩, 又被認為可以帶來財富和幸運。 在現代日本人看來, 青蛙既“萌萌的”, 又具有“平民性”, 很像那些出身平凡但性格頑強的小人物。

日本是“青蛙樂園”

氣候溫和、自然環境優良的日本是“青蛙樂園”, 本土具有代表性的青蛙品種包括雨蛙、林蛙、溪樹蛙、森樹蛙等。 在沖繩及奄美大島一帶的石川蛙, 是當地獨一無二的品種, 被日本指定為“天然紀念物”。 青蛙一般生活在稻田邊、溪流中、樹林間, 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對外展出的“青蛙館”。 日本近代博物學者貝原益軒在其《大和本草》中記載, 青蛙即使遷徙到別處,

最後也會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因而可以說青蛙有“守土戀家”的特性。

“土生土長”的青蛙很早就進入了日本的古書及傳說中。 “日本的詩經”《萬葉集》中大約有20首詩歌描寫青蛙, 特別是溪樹蛙(又稱河鹿蛙)悅耳的叫聲, 青蛙的鳴叫被認為是日本春夏“風物詩”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平安時代後期日本最早的擬人漫畫《鳥獸人物戲畫》上畫有青蛙等動物的民間傳說。 此後民間傳說特別是鬼怪故事中, 青蛙及蛤蟆更多顯示出“仙性”甚至“魔性”。 如江戶時代《繪本百物語》中描寫的“周防(今日本山口縣)的大蛤蟆”住在深山裡, 身長超過2米, 會使妖術。 在不少日本傳說中, 青蛙本身代表著“魂歸之處”, 具有神性的青蛙會攝取人的靈魂, “蛤蟆仙人”可以通靈、預知未來。

日本神話中的河童妖怪也有著青蛙一樣的四肢, 四處雲遊, 神出鬼沒。

帶來幸運的“小物件”

從文化起源上看, 日本傳說中的青蛙(蛤蟆)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道教思想的影響, 比如將三足蛤蟆當作仙人的坐騎, 乃至掌管財富與幸運的神靈。

青蛙還和日本當地的宗教傳統相融合。 崇尚太陽神(天照大神)的神道教將蛤蟆當作“純陽之物”, 予以崇拜, 在一些神社裡經常可以看到青蛙的石像或銅像。 諏訪大社至今每年新年還會舉行“蛙狩神祭”, 將青蛙作為祭品奉獻給神靈。 而在一些地方, 青蛙則被看作土地特別是溫泉的守護神。 如岐阜縣下呂村以溫泉和合掌式建築聞名, 村子附近的森林裡就有一座供奉青蛙的“青蛙神社”, “下呂”本身的發音就和青蛙相近。 一些日本佛寺也將青蛙當作“吉祥物”, 比如福岡縣小郡市的如意輪寺, 這座有1300年歷史的古寺裡有超過5000座青蛙石像, 多數來自信徒或市民捐贈, 因此也被稱為“青蛙佛寺”(如圖②)。

在日本人眼中, 青蛙是“萌萌的”、可以帶來幸運的“小物件”,

因為青蛙與日語“歸來”同音, 人們認為它能帶回財運、健康、幸運乃至姻緣。 直到現在, 一些日本人在錢包裡還會塞一個青蛙樣子的“吉祥物”來招財, 加上日本無處不在的動漫文化, 各種各樣的“青蛙物件”流行起來。 日本因此也出現一些專賣“青蛙雜物”的小店。 比如在東京武藏野市就有一家專賣各種青蛙形象的小店, 玩偶、飾品、擺件和日常用品等(如圖①)應有盡有。 在日本還有以青蛙為主題的餐廳、咖啡廳, 還有“愛蛙者團體”, 他們每年會舉行“青蛙節”, 展示各種與青蛙有關的自製主題作品, 呼籲人們愛護青蛙。

小人物的象徵

在現代日本人看來, 小小的青蛙類似於既無背景、也無權力的“小人物”, 無太多過人之處,反而容易淪為平庸。現代日語中一些和青蛙有關的俗語也反映出這點,如“蛙鳴蟬噪”(比喻說話或文章非常無聊)、“蛙生的就是蛙”(比喻出身不高)、“被蛇盯上的蛙”( 比喻人恐慌不安而反應遲鈍)、“井底之蛙不知大海”(比喻眼界淺薄毫無見識)、“望蛙成龍而不可得”(比喻子女無法達到父母很高的期待)、“蛙鳴招來蛇禍”(比喻因言辭不慎招致災禍),等等。但也有不少人認同青蛙的“平民性”,認為“這樣才是正常人的生活”而引起共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有一部流行漫畫名為《毅力青蛙》,講的是小主人公不慎摔倒壓著一隻青蛙,結果這只青蛙居然貼在他的T恤上再也不下來了,於是與主人公朝夕共處,一起成長。青蛙這樣的“小人物”要想出人頭地,必然要有頑強、執著的一面,“放下臉面”不斷爭取機會,而這也是不少普通日本人人生道路的寫照。

無太多過人之處,反而容易淪為平庸。現代日語中一些和青蛙有關的俗語也反映出這點,如“蛙鳴蟬噪”(比喻說話或文章非常無聊)、“蛙生的就是蛙”(比喻出身不高)、“被蛇盯上的蛙”( 比喻人恐慌不安而反應遲鈍)、“井底之蛙不知大海”(比喻眼界淺薄毫無見識)、“望蛙成龍而不可得”(比喻子女無法達到父母很高的期待)、“蛙鳴招來蛇禍”(比喻因言辭不慎招致災禍),等等。但也有不少人認同青蛙的“平民性”,認為“這樣才是正常人的生活”而引起共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有一部流行漫畫名為《毅力青蛙》,講的是小主人公不慎摔倒壓著一隻青蛙,結果這只青蛙居然貼在他的T恤上再也不下來了,於是與主人公朝夕共處,一起成長。青蛙這樣的“小人物”要想出人頭地,必然要有頑強、執著的一面,“放下臉面”不斷爭取機會,而這也是不少普通日本人人生道路的寫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