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日本人發明了二維碼,可是賺大錢的卻是中國人

曾幾何時, 當人們說起“掃碼”的時候, 想到的更多是超市購物結帳時, 收銀員掃描的商品條碼(linear barcode, 即“一維碼”)。

那時候的一維碼掃碼反應速度慢, 資訊容量小, 並且只能用實體的掃描槍進行物理掃描, 無法像二維碼圖片那樣由手機進行數碼掃描。

而如今在中國, 人們每天打開手機掃一掃方便快捷的二維碼, 成了像呼吸一樣自然的本能動作。 付款、購物、點餐、訂票、廣告、流覽網頁都能用上二維碼。

每經小編(nbdnews)注意到, 淩空網創始人徐蔚早在2011年就開始申請“二維碼掃一掃專利”, 並先後拿下了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區域的二維碼掃碼技術專利權。

2017年9月, 徐蔚擔任董事局主席的中國發碼行公司, 光是依靠海外專利授權就賺了至少7億元。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二維碼(QR code,也稱“快速反應碼”)其實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人發明了。

可惜日本人當時雖然手握二維碼專利權, 但僅僅將狹窄的目光放在特定的收費專案上, 完全沒能預料到二維碼在未來社會的廣泛應用。

每經小編(nbdnews)注意到, 根據日本發明二維碼的Denso Wave公司網站資料, 該公司已在事實上放棄了對日常使用的二維碼的專利費用索求, 只針對企業用戶量身定制的二維碼洽談收費。

從1994年發明二維碼, 到2011年徐蔚申請註冊“二維碼掃一掃專利”, 日本人總共“領跑”了18年, 卻終因自己的短視, 白白放棄了這只親手養大的下金蛋的母雞。

豐田供應商發明二維碼

除了業內人士, 很少有人知道, 二維碼的發明者騰弘原(Masahiro Hara)來自日本Denso Wave公司,

這家公司是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 Corporation)旗下的子公司。

日本電裝於1949年從豐田汽車公司獨立出來, 但主要業務仍然是給豐田供應汽車零配件。 日本電裝如今還保持著全球第二大汽車零件供應商的地位, 全球雇員數量超過15萬。

由於高精度的汽車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資訊(原料來源、產地等), 而傳統的條碼資訊容量很有限。 如何在零件標籤上存儲更多的產品資訊, 成了日本電裝需要攻克的難題。

DensoWave作為日本電裝旗下負責資訊技術的子公司, 承接了這項攻關任務。 騰弘原帶領團隊進行了兩年的研究, 終於將標籤上的一維碼升級成二維碼, 資訊儲量一下增加了250倍!

騰弘原團隊最早做出的二維碼雛形

和條碼相比, 最初的二維碼由不同顏色的色塊承擔不同的記錄功能, 大幅提高了資訊容量。

過去條碼只能存儲20個日文字元, 很難滿足庫存管理的需要, 而新的二維碼可以存儲5000個日文字元, 足夠將好幾頁說明書濃縮在零件標籤頁上。

在此基礎上, Denso Wave公司做出了今天常見的黑白二維碼。

如今的二維碼可以轉換為數位、圖像、二進位位元組和漢字(日文Kanji)等形式,由智慧手機的感測器掃描後進行解讀。

創始人錯失巨大商機

每經小編(nbdnews)注意到,二維碼自發明以來,受到了全球範圍內資訊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

News& Tech網站作者感慨道,

“二維碼這樣簡單的形式裡,竟然蘊含了無數的可能性。如果商業推廣得當,這本該是一隻不斷會下金蛋的母雞。”

而在二維碼發明20周年之際,歐洲專利局甚至將2014“歐洲發明大獎”隆重頒發給騰弘原。

在頒獎致辭中,歐洲專利局代表提出,“二維碼的社會價值和科技意義都同等偉大。”

儘管如此,創始人騰弘原從發明之初就一直不看好二維碼能夠被社會廣泛應用。Denso Wave公司儘管擁有二維碼技術的專利權,但並沒有考慮過向全社會收費或出售專利。

DensoWave想做的,僅僅是向企業用戶推廣日本電裝內部的二維碼管理體系,以此收取一些費用。

甚至在2014年,騰弘原在領取歐洲專利局的大獎時還語出驚人,認為“二維碼最多還有10年壽命”。

同時,在歐美國家,也似乎沒有人意識到二維碼隱藏的巨大商機。一位幫人免費生成二維碼的美國網站主甚至向科技雜誌Gizmodo表示,

“這個技術其實用穀歌工具就能實現,這麼簡單的東西我就不打算收費了。”

此外,二維碼技術帶來的惡意連結和盜取個人資訊等安全問題,也讓一些人不看好它被廣泛使用的前景。

如今,二維碼官方網站(QR code.com)還是由Denso Wave公司運營,設有中、英、日、韓四個語言版本。

根據該網站介紹,Denso Wave公司依然有幫企業客戶定制二維碼的收費服務,但對普通人日常掃碼使用的二維碼技術不收取專利費。

中國移動應用場景領先全球

2011年,淩空網創始人徐蔚申請註冊了“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幾年時間內徐蔚相繼擁有了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採用條碼影像進行通信的方法、裝置和移動終端”專利權。

據中國網報導,2017年9月5日,中國發碼行公司(徐蔚擔任董事局主席)在上海總部舉行了授權簽約儀式。發碼行有限公司授權美國發碼行、中國臺灣地區發碼行使用二維碼掃一掃技術專利,獨家授權費用約7億元人民幣,且同時發碼行公司享有美國、中國臺灣地區被授權方20%股權。

那麼,為什麼二維碼的全球專利權會被中國人逐漸收入囊中呢?

每經小編(nbdnews)注意到,根據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的統計,就在徐蔚最早申請專利的2011年,美國只有20%的智慧手機用戶曾經掃過二維碼,而這個比例在加拿大則只有16%,在英國和西班牙更只有12%左右。

在西方民眾普遍對二維碼和移動支付感到陌生的時候,中國的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出現了爆發式的普及,甚至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

據艾瑞諮詢報告,截至2016年底,中國的協力廠商移動支付規模達到38萬億人民幣(約合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韓國總統文在寅都曾對移動支付在中國的普及感到吃驚,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在路邊買栗子或者在餐館買單,讓外國政要都讚歎不已。

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2016年中國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掃碼就達10億人次,使用支付寶掃碼達到5億人次。

照此計算,每年中國人使用二維碼的次數至少達5000億次左右。假設當初騰弘原規定對每次掃碼收取一分錢專利費,那麼現在他每年光在中國就能賺上50億元了。

如今的二維碼可以轉換為數位、圖像、二進位位元組和漢字(日文Kanji)等形式,由智慧手機的感測器掃描後進行解讀。

創始人錯失巨大商機

每經小編(nbdnews)注意到,二維碼自發明以來,受到了全球範圍內資訊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

News& Tech網站作者感慨道,

“二維碼這樣簡單的形式裡,竟然蘊含了無數的可能性。如果商業推廣得當,這本該是一隻不斷會下金蛋的母雞。”

而在二維碼發明20周年之際,歐洲專利局甚至將2014“歐洲發明大獎”隆重頒發給騰弘原。

在頒獎致辭中,歐洲專利局代表提出,“二維碼的社會價值和科技意義都同等偉大。”

儘管如此,創始人騰弘原從發明之初就一直不看好二維碼能夠被社會廣泛應用。Denso Wave公司儘管擁有二維碼技術的專利權,但並沒有考慮過向全社會收費或出售專利。

DensoWave想做的,僅僅是向企業用戶推廣日本電裝內部的二維碼管理體系,以此收取一些費用。

甚至在2014年,騰弘原在領取歐洲專利局的大獎時還語出驚人,認為“二維碼最多還有10年壽命”。

同時,在歐美國家,也似乎沒有人意識到二維碼隱藏的巨大商機。一位幫人免費生成二維碼的美國網站主甚至向科技雜誌Gizmodo表示,

“這個技術其實用穀歌工具就能實現,這麼簡單的東西我就不打算收費了。”

此外,二維碼技術帶來的惡意連結和盜取個人資訊等安全問題,也讓一些人不看好它被廣泛使用的前景。

如今,二維碼官方網站(QR code.com)還是由Denso Wave公司運營,設有中、英、日、韓四個語言版本。

根據該網站介紹,Denso Wave公司依然有幫企業客戶定制二維碼的收費服務,但對普通人日常掃碼使用的二維碼技術不收取專利費。

中國移動應用場景領先全球

2011年,淩空網創始人徐蔚申請註冊了“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幾年時間內徐蔚相繼擁有了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採用條碼影像進行通信的方法、裝置和移動終端”專利權。

據中國網報導,2017年9月5日,中國發碼行公司(徐蔚擔任董事局主席)在上海總部舉行了授權簽約儀式。發碼行有限公司授權美國發碼行、中國臺灣地區發碼行使用二維碼掃一掃技術專利,獨家授權費用約7億元人民幣,且同時發碼行公司享有美國、中國臺灣地區被授權方20%股權。

那麼,為什麼二維碼的全球專利權會被中國人逐漸收入囊中呢?

每經小編(nbdnews)注意到,根據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的統計,就在徐蔚最早申請專利的2011年,美國只有20%的智慧手機用戶曾經掃過二維碼,而這個比例在加拿大則只有16%,在英國和西班牙更只有12%左右。

在西方民眾普遍對二維碼和移動支付感到陌生的時候,中國的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出現了爆發式的普及,甚至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

據艾瑞諮詢報告,截至2016年底,中國的協力廠商移動支付規模達到38萬億人民幣(約合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韓國總統文在寅都曾對移動支付在中國的普及感到吃驚,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在路邊買栗子或者在餐館買單,讓外國政要都讚歎不已。

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2016年中國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掃碼就達10億人次,使用支付寶掃碼達到5億人次。

照此計算,每年中國人使用二維碼的次數至少達5000億次左右。假設當初騰弘原規定對每次掃碼收取一分錢專利費,那麼現在他每年光在中國就能賺上50億元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