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萬萬沒想到,華為虛擬股權,成功運行的Token?

在未來, 每個成功的區塊鏈應用都是一家生態型“未來公司”。 目前, 包括“比特幣”、“乙太幣”在內的區塊鏈應用, 市值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 但是, 主流經濟學家及投資人都認為這些數字資產毫無價值, 純粹是“泡沫”、“投機”。 斷言區塊鏈技術能創造“未來公司”, 似乎為時尚早。

2016年, 第一個完全區塊鏈化的公司項目就是“The DAO”, 其融資額已高達1.6億美元, 很受追捧, 但是因駭客攻擊而飽受爭議。 不過, 400年前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誕生之初, 也是如此受到質疑。 那麼, 區塊鏈技術和Token經濟模型, 如何促進公司新的演變?

也許, 答案就在華為虛擬股權制度裡。 華為虛擬股權:成功運行的 Token ?

我們可以看看華為的成長歷程。 30年前, 華為從2萬註冊資本起步, 成長為中國科技企業的名片, 預計2017年的收入將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1987年, 任正非與5位合夥人共同投資成立深圳市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即華為公司前身),

註冊資本僅2萬元。

3年後, 華為公司即自稱實行廣泛的“員工持股制度”。

2001年7月, 華為股東大會通過了股票期權計畫, 推出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虛擬股票期權計畫暫行管理辦法》。 推出虛擬受限股之後, 華為公司員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轉化成虛擬股, 原本就不具實質意義的實體股明確變為虛擬股。 華為2016年報顯示, 員工持股計畫參與人數為8.2萬人, 其中任正非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1.4%。

華為虛擬股權, 和區塊鏈項目有些類似:

1. 新產權框架:共用制, 非資本主導

2. 虛擬股權制:類似Token的虛擬股權, 而非《公司法》下的股權

3. 配股制度:類似發行機制, 實現人力資本的轉化

將華為虛擬股權作為一個區塊鏈專案來看, 可類比之處主要是以上三個關鍵點, 但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區塊鏈項目。

主要是華為虛擬股權沒有去中心化的記帳, 也是飽受爭議之處:

《金融時報》在一篇報導中這樣描述華為虛擬股權登記——“在華為深圳總部的一間密室裡, 有一個玻璃櫥櫃, 裡面放了10本藍色的冊子,

這些厚達數公分的冊子裡記錄著約80000名員工的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其他個人資訊……向外國記者首次展示持股簿冊, 是華為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目的是反駁有關華為在股權問題上一直不夠透明的批評。 ”

《財經》雜誌中對華為虛擬股權登記這樣描述——“每年此時, 表現優異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公司)員工們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裡去, 這是他們一年當中最期待的時刻。 這些華為公司的“奮鬥者”們會得到一份合同, 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 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 簽字完成之後, 必須交回公司保管, 沒有副本, 也不會有持股憑證, 但員工通過一個內部帳號, 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

但是, 這完全不影響華為虛擬股權制度, 視為偉大的區塊鏈專案實驗。 公司2.0:區塊鏈 技術+Token 經濟時代公司進化的大幕已經開啟。 華為的實驗, 說明通過發行類似Token的權利證明, 將人力資本作為財富創造與財富分配的要素, 是一個有效的機制。 經濟學家科斯認為, 公司(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於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和Token經濟模型,可以對公司進行升級,解決市場交易成本問題,在數位世界建立一套,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財富證明、財富流動、資源配置與分工協作的價值激勵系統。

現在,有了乙太坊及其訂立的 ERC20標準,任何人都可以在乙太坊上發行自訂的 token,這個token 可以代表任何權益和價值。

這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Token的新物種,就是公司的2.0版本。

不過,我國尚未建立起“虛擬貨幣”及ICO(Initial CoinOffering)的監管體系,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禁止了ICO、禁止交易平臺從事代幣、“虛擬貨幣”兌換買賣業務。本文重新審視華為虛擬股權制度,以區塊鏈技術和Token經濟模型,將人力資本引入現行公司框架,形成股權+Token的二元結構,建立一種更好的公司系統,實現整個社會財富創造的風險共擔,利益共用。或再誕生十個或百個華為

公司(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於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和Token經濟模型,可以對公司進行升級,解決市場交易成本問題,在數位世界建立一套,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財富證明、財富流動、資源配置與分工協作的價值激勵系統。

現在,有了乙太坊及其訂立的 ERC20標準,任何人都可以在乙太坊上發行自訂的 token,這個token 可以代表任何權益和價值。

這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Token的新物種,就是公司的2.0版本。

不過,我國尚未建立起“虛擬貨幣”及ICO(Initial CoinOffering)的監管體系,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禁止了ICO、禁止交易平臺從事代幣、“虛擬貨幣”兌換買賣業務。本文重新審視華為虛擬股權制度,以區塊鏈技術和Token經濟模型,將人力資本引入現行公司框架,形成股權+Token的二元結構,建立一種更好的公司系統,實現整個社會財富創造的風險共擔,利益共用。或再誕生十個或百個華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