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密民國時期“白酒雙雄”,史料記載了許多傳奇故事

說到民國時期的酒, 很多人都從老語文課本《孔乙己》中學到過, 孔乙己在喝酒擺出“排出九文大錢要溫兩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派頭, 在民國時期, 這件普遍而悠閒的事情, 既是孔乙己的日常, 也是民國民眾愛酒的一個縮影。

那麼, 民國時候最受上流社會歡迎的白酒是誰呢?這還得從民國時期盛行的“白酒雙雄”說起。

“白酒雙雄”在民國時候很暢銷

取材於真實歷史的電視劇《錢王》曾經在央視熱播, 主角王熾開創的上海十六鋪天順祥酒行和全德槽坊(雙溝酒廠前身)就是密切的廠商關係, 他在重慶、成都、昆明、武漢、北京、濟南等大城市均設有分號,

雙溝大麯行銷全國, 雖因戰亂, 但到民國時期也從未斷絕。 而這也讓雙溝與洋河, 在民國時期極為盛行, 因此當時朝野稱之“白酒雙雄”。
​圖:民國蘇州觀前街文廟附近

諸多地方史料, 都記載有銷售洋河雙溝美酒的酒行。

例如江蘇專銷洋河的裕泰, 蘇州的元大昌。 其中在最繁華的南京和蘇杭一帶, 雙溝大麯不僅是市民日常宴飲的一部分, 也成為觀前街繁華街景的一道縮影。 蘇州元大昌酒行, 每年至少要運十數船雙溝大麯銷往蘇杭, 一船七八噸到十幾噸不等。 其中元大昌總號地處山塘河畔, 山塘街、觀前街屬於姑蘇繁華之地, 腰貼雙溝大麯紅字標識的大酒罈一溜多排, 成為民國蘇州繁華街景的一道縮影。

“國酒不能亡”, 國立大學師生徒步搬酒

1937年8月13日, 日本登陸上海, 淞滬會戰爆發。 雖然此次大戰規模比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更大、更殘酷、更慘烈, 雖有數十萬軍隊在上海與日軍展開決戰, 三百裡外的南京岌岌可危。 此後, 隨著上海失陷,

為了堅定抗戰到底決心, 國民政府於11月中旬決定遷都重慶。
​據檔案館史料記載, 1937年, 遷都重慶時, 江滬地區相繼失守, 有人想要把洋河大麯等江蘇名酒坊搬到後方, 苦於找不到藉口, 便問計買辦大佬虞洽卿, 虞提出“國酒不能亡”, 遂向國民政府請願把洋河大麯等蘇地名酒坊搬到大後方,
最終戰事緊張, 故未能成行, 洋河隨後短暫停釀直至抗戰勝利;有知情人回憶, 中央大學西遷時, 抱著雞犬不留予日本人的愛國情懷, 曾有師生徒行背走校內款待訪校外賓的洋河酒。
​雙溝則在新四軍的幫助下苦苦支撐,
成了新四軍的“抗日酒”。 鮮為人知的是, 當時華中和淮北地區的主要領導劉少奇、陳毅、鄧子恢、彭雪楓等人也經常秘密聚集雙溝酒廠, 指揮作戰。 每次新四軍打了勝仗, 酒坊老闆賀子謀都會拿出最好的雙溝大麯慰問將士, 並由此與陳毅將軍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在那一段峰火連天的歲月裡, 隱藏著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和情懷, 即使是一杯晶瑩剔透的酒, 也凝聚著歷史的深沉厚重, 往往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滄桑感。 民國時期的“白酒雙雄”, 雖經歷史的變故、峰火的洗禮, 但仍然延續著骨子裡的傳承, 就像洋河在這個新時代再一次成為“新國酒”, 讓消失的歷史印記得以重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