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志攀:大多數老闆都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我只想做長

本來想在2017年底做個年終總結, 可是距離現在已經有些時日。 每一次想要作這一篇速朽的文案, 才下筆, 便感到萬分的困難。 一來, 怕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發現全是口水賬對讀者無益;二來, 怕傳播乏力有損我們這家從事文案工作的公司招牌。 後來, 又細想了一回, 自己文體卑下, 實屬“引車賣漿者”之流, 不應心生僭越那些眾星拱月的各路大V之列。 這樣一來便怡然自得了, 用真誠的心把自己想表達的說出來, 其他的也顧不得了……希望下面我的“年終總結”能給您帶來啟發。

時間:2017年9月

從一個平臺到另一個平臺。

辭去了了一家經營了15年的老牌傳統公司的品牌負責人角色, 時至今日, 我依舊相信這家經歷了15年的企業是很有魅力的, 在中國, 企業的平均壽命2.5年而它做到了15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然而, 比起在這個平臺, 有另外一個平臺更讓我著迷——我回到了自己公司, 第一次全身心操盤這一家誕生不久的企業。

某一天, 在一個只有幾平方的孵化器隔間, 自己悄悄在一個角落的一張破舊的A4紙上胡亂寫了幾個數字之後, 扯著嗓門說道:“距離2017年結束還有4個月時間, 我們要在今年做到10萬”, 我看著小夥伴的神情, 似乎並不相信。 當然, 我很理解, 畢竟當時全公司每個月也不過是一兩萬出頭……

時間:2017年10月

後來, 9月份我們就完成了年度目標的50%……

再次扯著嗓門說道:“距離2017年結束還有3個月時間, 我們要在今年做到50萬”依舊似乎無人相信。 我很理解, 畢竟5萬跟50萬可是整整的10倍增長。

時間:2017年11月

再接著, 我們超額完成了10月份定的年度目標的3倍以上:突破了100萬這道坎。 更讓人驚喜的是, 從1萬到100萬我們的人事結構完全沒有任何變化。

“2018年我們將創造1000萬營收, 你們相信嗎?”當一次一次的目標一次一次地實現, 儘管1000萬這是一個對於我們來說不敢想像的數字, 但我已經感受不到我的小夥伴像當初那種“否定”的氣息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 原來真的有“戰而勝, 愈戰愈勇”類似常勝將軍的感覺。 回顧起來那段時間是瘋狂地定目標瘋狂地實現目標。 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快感,

也許是因為自己想要並不只是這些, 那種感覺很快便消散開去。

時間:2017年12月

這個月沒有目標, 對於公司而言, 業務進展的更加順暢了, 已經相對穩定了。 對於我個人而言, 作為12年的最後一個月, 我在這個月做的更多的是對於經營成果的複盤總結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為何我們能夠在短短三個月內創收超過100萬以上並且保持80%以上的利潤?以下這些企業經營心得, 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 不管你是在職工作人員還是創業者……

需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創業?

“你為什麼創業?”這個問題我聽過也問過身邊很多創業者, 其實這是一個創業初心的問題。 根據自己的陋聞所見, 如果回答以下幾個答案的創業者他們的企業情況大多數時間都在調整業務方向, 變化不定經常面臨企業週期性生存危機。

回答1:不想給別人打工, 我要成為百萬富翁。

回答2:要改變世界, 打敗BAT。

回答3:成為XXX一樣的人, 所以我要創業。

回答4:我要證明我比別人行, 我可以!

這4種回答都有一個共同點,

既目光的焦點都在外部事物, 太關注外部事物會容易喪失方向感。 如果創業是為了不想給別人打工?那麼當你成為老闆的時候很大可能性你會變得像曾經那個讓你厭惡的領導一樣摳門、粗暴、無腦……這裡面的本質問題你應該思考的是別人為什麼願意跟著你幹?改變世界這種話都是小朋友說的, 要知道 BAT也是會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的;成為XXX?你連別人的生活背景都不瞭解你又怎麼說要成為他/她呢?如果一個人創業的動機是因為要跟別人較真, 那麼接下來的委屈得撐爆你的小心臟。 百萬之後是什麼?BAT之後是什麼?別人是什麼?這些都是變化的, 應該有一個更大更遠的願景而它是亙古不變的, 值得一生去追尋的, 不管外界的如何變化,就是在這一條路走到底。

“那你為什麼創業?”

“我是懵懵懂懂很自然就創業了。在我沒有正式創業之前,我收到過不少大型企業的高薪offer,也有業務主動找上門來,還有人等著我回來創業,管家式我一直想做一個“員工”幸福感很高像家一樣的企業,這是我的初心。好像各種資源(能力基本面+經營基本面+人事基本面+價值基本面)都擺在面前了,就等著我跳出來創業。然後很自然地就開始了,一開始就有營收”

所以,當你如果初心是為了想賺更多錢而創業,我覺得是很容易失敗的。

需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企業都活不長?

下麵這張表,你看過了嗎?

以上這些風口上的“豬”都摔死了,可見創業多麼驚心動魄。各種風口各種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那個新奇,這個有特色,創業者們一路追趕,但風口不是那麼好追的。有一張圖那會在朋友圈刷屏了我覺得很有意思:

有人說這是“順勢而為”,有人說他們“吃屎都沒趕上熱的。其實我覺得這些創業者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點,風口不是不可以追,而是你光腳的人家開車甚至開火箭去追,你說你勝算有多大?最後只會給別人做了嫁衣還賠了寶貴時間。我沒有追過風口可能是因為我比較笨,所以在接受新事物,我總是慢半拍,也聽不懂一些詞彙概念。但是我很清楚的就是:一個初創企業要時刻關注企業利潤,除了利潤以外再大的風口都是浮雲。利潤才能夠保證生存,只要有機會就把小錢先掙了,別一張口就是我先掙它一個億。你說你靠融資,如果你連企業的生存都保證不了,又如何保證你能找到資本?資本市場變幻莫測,沒等你融到資你可能就宣佈倒閉了,這類事件不絕於耳,各個是悲劇收場。

所以要想企業活的久一點,不要去湊熱鬧,風口跟一個億都是別人家才做得了的。只要有機會,一點一點小錢慢慢積累,把目光聚焦在企業利潤上。

需要思考的第三個問題: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曾經每天都在思考,最開始的時候,我說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的文案生產效率(我們公司的業務)後來想想應該再補充成我們的高性價比文案水準(單位時間更高效率產出更高品質並且價格更低的稿子),反復琢磨後,還是覺得不對。因為這些呈現出來的只是一種結果,應該有更本質的更加與眾不同的【核心】。

競爭力應該是分階段的,大型企業自然有他諸如技術硬體上的競爭力,不過對於一個初創企業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一家企業是企業創始人個性的縮影。如果這個創始人自私摳門,那麼企業的員工幸福指數不會高,工作積極性肯定低下;如果這個企業創始人激進善變,那麼企業的業務就會經常變化,產品服務肯定不精;如果這個企業創始人缺乏企業道德,那麼企業經營過程中肯定不乏失信違約違法等行為。

那麼我呢?我是一個很注重企業道德的人,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把企業名稱定為【道商】有道德經商的意思。我比較信奉傳統那一套仁義禮智信,陰陽太極等傳統的文化哲學。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幫助別人總會有人願意幫助你,做到不欺騙,少私欲,守信,真誠待人,真心地對“員工”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真誠地去服務客戶,不忽悠不失信對待客戶,再困難的境遇也堅決不做“偷雞摸狗”的勾當。只有如此,一定會時來運轉的。

因為我是這樣想的並且老把它掛嘴邊,我的小夥伴們潛移默化受到影響,我們的企業是很簡單的,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沒有複雜的管理成本。因此,關於上面問題我的答案是: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堅守高度的企業道德下衍生出來的組織效能”。因為這個,我們工作的幸福感很高,工作積極性很高,服務水準也更真誠;因為這個,我們的客戶感受到更靠譜的合作夥伴,更願意跟我們合作;因為這個,我想是能夠吸引更多比我優秀的人才跟我一塊共事的。而這個也將成為我們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呢?

需要思考的第四個問題:企業如何做的更長久?

關於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最沒有發言權的,畢竟公司才成立1年不到,不過我想談談我的看法,請多指教。我時刻在想,要是明天公司就倒閉了,我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我也發不出工資或者規避經營風險下調大家的工資,我得小夥伴會不會恨我甚至將我告上法庭?因為有所恐懼,所以我變得小心謹慎。為了預防這種悲劇的發生,我給公司定了第一條並且是很明確的戰略方向。

不斷提高“員工”的幸福感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其實這個也是我的初心,要意識到在當下,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稱之為服務業,90後開始成為職場主力軍,個性算得上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標籤。從某種意義上講,服務態度可能比服務的專業水準更加重要,而要把整個服務水準提高起來就必須真正意義上的把“員工”當人看。把“員工”當作賺錢工具,服務效率肯定是低下的,自然你得經營效率就比別人弱。再者,因為你把員工幸福感放在重要位置,你就會小心謹慎地控制風險經營利潤,有更高的企業利潤來幫助“員工”發展,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企業俞來愈和諧,人才流失就少,企業資源浪費就少,整個組織效能就會提高,進而就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強了,企業自然就活得比較長久。

總結:

1.創業的初心如果因為想賺更多錢往往會創業失敗,因為創業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你得具備4個基本面:能力基本面+經營基本面+人事基本面+價值基本面。能力基本面反應你本身的市場價值,經營基本面反應你的業務能力,人事基本面反應你的組織能力,價值基本面反應你的精神品質和人生格局。

2.每個企業都是從小做到大再做到偉大,別一開始就想掙大錢,偉大的企業都是從小錢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為了生存,你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企業利潤而不是外界如何變化,只要有一點變現的機會,哪怕小錢,別看不上,撿起來。

3.不同階段的企業有不同的競爭力評估標準,對於初創企業來說,企業創始人的人品就是企業的縮影,這些底層文化所帶來的企業經營效率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堅守企業道德,導人向善,做一個靠譜的令人尊敬的企業,真誠服務你的客戶。

4.要把“員工”的幸福感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這是企業做長久的根本保證,要關注你的“員工”幸福感,把企業利潤花在幫助他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建設上,不要把他們當成賺錢工具,只有這樣才能放大他們的價值,企業服務水準才會好,客戶才會滿意,經營效率才會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會增強,自然就能活的更長久。

最後,對於充滿美好期待以及不確定性的2018年寫上我的寄語。

1.希望我們公司在2018年50%以上的小夥伴月薪過萬,更加幸福快樂!

2.希望我們能夠服務更多的一流客戶並且説明他們更加成功以及輕鬆,永遠爭做最靠譜的合作夥伴。

3.再活一年,明年有幸的話再寫一篇年終總結跟大家分享。

以上,才疏學淺言辭有很多不當的地方還請包涵,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予以指教!不勝感激!

換個“家”辦公,業務不停。

————寫於春節放假前一天2018年1月31日

不管外界的如何變化,就是在這一條路走到底。

“那你為什麼創業?”

“我是懵懵懂懂很自然就創業了。在我沒有正式創業之前,我收到過不少大型企業的高薪offer,也有業務主動找上門來,還有人等著我回來創業,管家式我一直想做一個“員工”幸福感很高像家一樣的企業,這是我的初心。好像各種資源(能力基本面+經營基本面+人事基本面+價值基本面)都擺在面前了,就等著我跳出來創業。然後很自然地就開始了,一開始就有營收”

所以,當你如果初心是為了想賺更多錢而創業,我覺得是很容易失敗的。

需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企業都活不長?

下麵這張表,你看過了嗎?

以上這些風口上的“豬”都摔死了,可見創業多麼驚心動魄。各種風口各種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那個新奇,這個有特色,創業者們一路追趕,但風口不是那麼好追的。有一張圖那會在朋友圈刷屏了我覺得很有意思:

有人說這是“順勢而為”,有人說他們“吃屎都沒趕上熱的。其實我覺得這些創業者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點,風口不是不可以追,而是你光腳的人家開車甚至開火箭去追,你說你勝算有多大?最後只會給別人做了嫁衣還賠了寶貴時間。我沒有追過風口可能是因為我比較笨,所以在接受新事物,我總是慢半拍,也聽不懂一些詞彙概念。但是我很清楚的就是:一個初創企業要時刻關注企業利潤,除了利潤以外再大的風口都是浮雲。利潤才能夠保證生存,只要有機會就把小錢先掙了,別一張口就是我先掙它一個億。你說你靠融資,如果你連企業的生存都保證不了,又如何保證你能找到資本?資本市場變幻莫測,沒等你融到資你可能就宣佈倒閉了,這類事件不絕於耳,各個是悲劇收場。

所以要想企業活的久一點,不要去湊熱鬧,風口跟一個億都是別人家才做得了的。只要有機會,一點一點小錢慢慢積累,把目光聚焦在企業利潤上。

需要思考的第三個問題: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曾經每天都在思考,最開始的時候,我說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的文案生產效率(我們公司的業務)後來想想應該再補充成我們的高性價比文案水準(單位時間更高效率產出更高品質並且價格更低的稿子),反復琢磨後,還是覺得不對。因為這些呈現出來的只是一種結果,應該有更本質的更加與眾不同的【核心】。

競爭力應該是分階段的,大型企業自然有他諸如技術硬體上的競爭力,不過對於一個初創企業來說,從某種意義上,一家企業是企業創始人個性的縮影。如果這個創始人自私摳門,那麼企業的員工幸福指數不會高,工作積極性肯定低下;如果這個企業創始人激進善變,那麼企業的業務就會經常變化,產品服務肯定不精;如果這個企業創始人缺乏企業道德,那麼企業經營過程中肯定不乏失信違約違法等行為。

那麼我呢?我是一個很注重企業道德的人,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把企業名稱定為【道商】有道德經商的意思。我比較信奉傳統那一套仁義禮智信,陰陽太極等傳統的文化哲學。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幫助別人總會有人願意幫助你,做到不欺騙,少私欲,守信,真誠待人,真心地對“員工”好提高他們的幸福感,真誠地去服務客戶,不忽悠不失信對待客戶,再困難的境遇也堅決不做“偷雞摸狗”的勾當。只有如此,一定會時來運轉的。

因為我是這樣想的並且老把它掛嘴邊,我的小夥伴們潛移默化受到影響,我們的企業是很簡單的,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沒有複雜的管理成本。因此,關於上面問題我的答案是: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堅守高度的企業道德下衍生出來的組織效能”。因為這個,我們工作的幸福感很高,工作積極性很高,服務水準也更真誠;因為這個,我們的客戶感受到更靠譜的合作夥伴,更願意跟我們合作;因為這個,我想是能夠吸引更多比我優秀的人才跟我一塊共事的。而這個也將成為我們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呢?

需要思考的第四個問題:企業如何做的更長久?

關於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最沒有發言權的,畢竟公司才成立1年不到,不過我想談談我的看法,請多指教。我時刻在想,要是明天公司就倒閉了,我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我也發不出工資或者規避經營風險下調大家的工資,我得小夥伴會不會恨我甚至將我告上法庭?因為有所恐懼,所以我變得小心謹慎。為了預防這種悲劇的發生,我給公司定了第一條並且是很明確的戰略方向。

不斷提高“員工”的幸福感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其實這個也是我的初心,要意識到在當下,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稱之為服務業,90後開始成為職場主力軍,個性算得上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標籤。從某種意義上講,服務態度可能比服務的專業水準更加重要,而要把整個服務水準提高起來就必須真正意義上的把“員工”當人看。把“員工”當作賺錢工具,服務效率肯定是低下的,自然你得經營效率就比別人弱。再者,因為你把員工幸福感放在重要位置,你就會小心謹慎地控制風險經營利潤,有更高的企業利潤來幫助“員工”發展,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企業俞來愈和諧,人才流失就少,企業資源浪費就少,整個組織效能就會提高,進而就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強了,企業自然就活得比較長久。

總結:

1.創業的初心如果因為想賺更多錢往往會創業失敗,因為創業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你得具備4個基本面:能力基本面+經營基本面+人事基本面+價值基本面。能力基本面反應你本身的市場價值,經營基本面反應你的業務能力,人事基本面反應你的組織能力,價值基本面反應你的精神品質和人生格局。

2.每個企業都是從小做到大再做到偉大,別一開始就想掙大錢,偉大的企業都是從小錢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為了生存,你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企業利潤而不是外界如何變化,只要有一點變現的機會,哪怕小錢,別看不上,撿起來。

3.不同階段的企業有不同的競爭力評估標準,對於初創企業來說,企業創始人的人品就是企業的縮影,這些底層文化所帶來的企業經營效率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堅守企業道德,導人向善,做一個靠譜的令人尊敬的企業,真誠服務你的客戶。

4.要把“員工”的幸福感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這是企業做長久的根本保證,要關注你的“員工”幸福感,把企業利潤花在幫助他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建設上,不要把他們當成賺錢工具,只有這樣才能放大他們的價值,企業服務水準才會好,客戶才會滿意,經營效率才會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會增強,自然就能活的更長久。

最後,對於充滿美好期待以及不確定性的2018年寫上我的寄語。

1.希望我們公司在2018年50%以上的小夥伴月薪過萬,更加幸福快樂!

2.希望我們能夠服務更多的一流客戶並且説明他們更加成功以及輕鬆,永遠爭做最靠譜的合作夥伴。

3.再活一年,明年有幸的話再寫一篇年終總結跟大家分享。

以上,才疏學淺言辭有很多不當的地方還請包涵,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予以指教!不勝感激!

換個“家”辦公,業務不停。

————寫於春節放假前一天2018年1月31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