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羅縣:脫貧路上增進百姓幸福感

生活在寧夏南部山區的農民告別了山大溝深的老家, 異地搬遷揭開了幸福生活嶄新的一頁;農業產業化、鄉村旅遊等風生水起,

標本兼治、“輸血”與“造血”並舉的扶貧組合拳招招見效, 盤活了發展的內生動力;政企社全面聯動, 發力精准扶貧, 成為平羅現代城市精神的鮮活佐證……

作為石嘴山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平羅扶貧工作多點開花, 惠民紅利頻出, 一張亮眼的脫貧成績單見證著精准脫貧的成果:“十一五”以來, 平羅縣整合資金近10億元, 通過集中、勞務、插花三種安置方式, 搬遷安置生態移民5693戶29327人。 2014年至2015年脫貧361戶1469人, 2016年脫貧1083戶6148人, 2017年脫貧453戶2701人。 據測算, 2017年, 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50元, 同比增長9.3%;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00元, 同比增長11.9%。

當下, 平羅縣吹響了脫貧攻堅總決戰的號角, 正向著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衝刺, 穩紮穩打、因戶因人施策,

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

平羅縣共有3個貧困村,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36戶13425人。 目前, 平羅縣已有1897戶10318人成功摘掉了“窮帽子”。 近年來, 平羅縣以“四項脫貧計畫”和“五個助力行動”為抓手,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幫助貧困戶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觀念, 大力實施產業發展、就業培訓、教育扶貧等項目, 讓貧困人口通過參與各類幫扶專案邊幹邊學, 邊幹邊樹立信心。

2017年, 平羅縣加大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就業創業“雙20條”政策扶持力度, 年內開展兩次驗收, 鼓勵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力發展產業;開展就業技能培訓, 共舉辦服裝加工、駕駛員等技能培訓班30期1500人;堅持教育扶貧優先, 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子實行分類幫扶, 落實資金270萬元,

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0萬元, 落實移民中小學生免費乘坐校車政策;投資2.2億元, 實施廟廟湖調蓄補灌水庫、紅崖子萬畝沙荒地整治等脫貧攻堅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共24個, 投資290萬元在貧困村實施美化綠化工程, 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改善貧困村發展環境;積極推進貧困線與低保線“兩線合一”, 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150元, 對4585名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強化社會保障, 落實資金1104萬元, 全縣建檔立卡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同時, 安排107個市級單位和76個縣級單位開展幫扶工作, 各結對幫扶部門精准施策、精准幫扶, 入戶率達100%, 各結對幫扶部門從支持產業發展、勞務獎補等方面投入幫扶資金近600萬元。 自治區協力廠商評估平羅縣因村因戶幫扶工作滿意度達98.46%,

國家發改委廣西交叉檢查組對平羅縣“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工作進行交叉檢查, 並給于充分肯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依託生命力強的特色產業, 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是實現脫貧、走向富裕的根本路徑。

位於陶樂鎮廟廟湖村的寧夏新絲陸服飾有限公司, 是平羅縣引進的一家集服裝設計、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服裝加工勞動密集型企業。 一期計畫投資1.5億元, 已正式投產, 建成後可帶動500人就業;二期建成後可提供1000至2000個就業崗位, 年產服裝400萬件, 新增產值4.5億元, 為貧困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通過村集體土地入市和注入發展壯大村集體資金200萬元, 探索開展村企股份制合作, 實現前三年村委會保底分紅10萬元;第四年後每年按照3.5%進行利潤分紅。

“通過產業扶貧, 不僅引導低收入農戶參與就業, 更為其未來自主創業創新提供了思路和平臺, 真正變‘輸血’為‘造血’。 ”平羅縣扶貧辦主任樊燕說, 通過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大戶帶動, 以參股扶持、合作扶持等形式,特色產業成為平羅精准扶貧的有力手段。

平羅縣以庭院瓜菜種植和肉牛、肉羊、肉鴿、肉雞養殖為主,依託華泰農、天源復藏等16家農業企業,帶動發展庭院拱棚種植2000座,預計戶均增收800元;帶動發展庭院養殖1575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079戶,占68%,羊只存欄18650只、牛存欄1943頭,兔、雞、鴿達1.5萬餘隻,全年預計發放產業發展補助資金1000萬元,預計戶均增收6349元。同時,建成肉羊集中養殖園區1個,新建肉牛集中養殖園區2個、肉鴿養殖基地1個、枸杞番茄辣椒種植基地1個、菌菇種植基地1個。

走進平羅縣廟廟湖村,硬化後的道路寬敞、潔淨,筆直地向前延伸;藍頂白牆的居民房整齊劃一,與不遠處散發無限生機的現代化瓜菜大棚遙相呼應。通過集中安置方式,平羅縣建成了紅翔新村、紅瑞村和廟廟湖村3個集中安置區;通過勞務移民安置方式,建成勞務移民安置區1個,安置移民300戶1133人;通過插花安置方式,在黃渠橋鎮、高莊鄉等11個鄉鎮安置移民1624戶9546人,插花移民工作形成“平羅經驗”在全區推廣。

目前,平羅縣已全面完成“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安置324戶1590人的任務,收儲、修繕住房335套,收儲土地1590畝,先後投入6884.65萬元提前完成異地扶貧搬遷工作,完成搬遷安置324戶1590人,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蘆花雞個頭大,價格高,到年前我家養的80只雞就都能賣出去了,預計能收入5600元。”59歲的移民楊吉廷說。為確保“搬得來、穩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縣扶貧辦按照“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正在對靈沙鄉勝利村蘆花雞後續產業發展養殖專案進行立項,由合作社為建檔立卡戶提供雞苗,進行分戶散養,合作社再按照高於市場價格20%進行統一回收、統一銷售,戶均年增收9000元。同時,積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肉牛、肉羊養殖,確保異地扶貧搬遷和脫貧攻堅同步推進、按期脫貧。

安新居,再創業,奔富路。平羅縣結合改革試點,採取“大分散、小集中”,在姚伏、黃渠橋等10個鄉鎮規劃保留的中心村,通過回購、農戶聯合自建和新建的方式進行插花安置。“讓農戶從山上‘下得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穩得住’‘富得起’,還要讓他們‘融得進’。”樊燕說,通過發展牛羊、肉鴿、蘆花雞養殖等後續產業項目,鼓勵異地扶貧搬遷人口積極發展生產,確保如期脫貧。

“前幾天去貸款10萬元,用了一天時間就辦下來了,快的很!以前都不敢想。”平羅縣紅崖子鄉紅瑞村6區移民王銀科說,由於信譽度良好,他被評為扶貧金融貸款星級戶,享受到了各項金融優惠政策。平羅縣對貸款積極性高、信用良好以及自主創業或發展產業且信用良好的貧困戶提高額度;結合農業生產週期,將在發展初期資金緊張的農戶延長種養業貸款期限,緩解農戶和企業的還貸壓力。

一根稻草拋不過牆,一根木頭架不起梁。平羅縣充分發揮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補優勢,形成金融扶貧合力,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放寬扶貧貸款獲貸條件、提高扶貧貸款審批效率、提高扶貧小額信貸額度、延長扶貧貸款期限、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扶貧工作、完善評級授信和風險分擔機制等金融措施,確保平羅縣貸款增速高於全區貸款平均增速,貧困戶貸款增速高於普通農戶貸款平均增速。

在現有400萬元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基礎上,平羅縣新增風險補償金150萬元,累計達550萬元。今年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6757戶12.95億元。其中,建檔立卡戶扶貧小額貸款1233戶5637萬元,總體貸款覆蓋率達68.1%,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扶貧小額信貸任務,為370名建檔立卡戶到期扶貧小額貸款貼息28.3萬元。

同時,為寧夏興隆種子銷售有限公司、平羅縣盛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寧夏綠春種業有限公司和241戶殘疾人家庭發放康復扶貧貼息資金53.76萬元。發放互助資金借款876戶813.5萬元,建檔立卡戶“扶貧保”實現全覆蓋。設立扶貧產業擔保基金3000萬元,為扶貧龍頭企業、生態移民發展產業提供金融保障。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如今,決戰貧困最後千日衝刺的新起點已經來到。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平羅縣咬定目標、勠力攻堅,爭取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將攜手13425名摘掉“窮帽子”的貧困戶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的嶄新時代。

製作:平羅縣網路安全和資訊化辦公室

以參股扶持、合作扶持等形式,特色產業成為平羅精准扶貧的有力手段。

平羅縣以庭院瓜菜種植和肉牛、肉羊、肉鴿、肉雞養殖為主,依託華泰農、天源復藏等16家農業企業,帶動發展庭院拱棚種植2000座,預計戶均增收800元;帶動發展庭院養殖1575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079戶,占68%,羊只存欄18650只、牛存欄1943頭,兔、雞、鴿達1.5萬餘隻,全年預計發放產業發展補助資金1000萬元,預計戶均增收6349元。同時,建成肉羊集中養殖園區1個,新建肉牛集中養殖園區2個、肉鴿養殖基地1個、枸杞番茄辣椒種植基地1個、菌菇種植基地1個。

走進平羅縣廟廟湖村,硬化後的道路寬敞、潔淨,筆直地向前延伸;藍頂白牆的居民房整齊劃一,與不遠處散發無限生機的現代化瓜菜大棚遙相呼應。通過集中安置方式,平羅縣建成了紅翔新村、紅瑞村和廟廟湖村3個集中安置區;通過勞務移民安置方式,建成勞務移民安置區1個,安置移民300戶1133人;通過插花安置方式,在黃渠橋鎮、高莊鄉等11個鄉鎮安置移民1624戶9546人,插花移民工作形成“平羅經驗”在全區推廣。

目前,平羅縣已全面完成“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安置324戶1590人的任務,收儲、修繕住房335套,收儲土地1590畝,先後投入6884.65萬元提前完成異地扶貧搬遷工作,完成搬遷安置324戶1590人,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蘆花雞個頭大,價格高,到年前我家養的80只雞就都能賣出去了,預計能收入5600元。”59歲的移民楊吉廷說。為確保“搬得來、穩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縣扶貧辦按照“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正在對靈沙鄉勝利村蘆花雞後續產業發展養殖專案進行立項,由合作社為建檔立卡戶提供雞苗,進行分戶散養,合作社再按照高於市場價格20%進行統一回收、統一銷售,戶均年增收9000元。同時,積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肉牛、肉羊養殖,確保異地扶貧搬遷和脫貧攻堅同步推進、按期脫貧。

安新居,再創業,奔富路。平羅縣結合改革試點,採取“大分散、小集中”,在姚伏、黃渠橋等10個鄉鎮規劃保留的中心村,通過回購、農戶聯合自建和新建的方式進行插花安置。“讓農戶從山上‘下得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穩得住’‘富得起’,還要讓他們‘融得進’。”樊燕說,通過發展牛羊、肉鴿、蘆花雞養殖等後續產業項目,鼓勵異地扶貧搬遷人口積極發展生產,確保如期脫貧。

“前幾天去貸款10萬元,用了一天時間就辦下來了,快的很!以前都不敢想。”平羅縣紅崖子鄉紅瑞村6區移民王銀科說,由於信譽度良好,他被評為扶貧金融貸款星級戶,享受到了各項金融優惠政策。平羅縣對貸款積極性高、信用良好以及自主創業或發展產業且信用良好的貧困戶提高額度;結合農業生產週期,將在發展初期資金緊張的農戶延長種養業貸款期限,緩解農戶和企業的還貸壓力。

一根稻草拋不過牆,一根木頭架不起梁。平羅縣充分發揮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補優勢,形成金融扶貧合力,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放寬扶貧貸款獲貸條件、提高扶貧貸款審批效率、提高扶貧小額信貸額度、延長扶貧貸款期限、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扶貧工作、完善評級授信和風險分擔機制等金融措施,確保平羅縣貸款增速高於全區貸款平均增速,貧困戶貸款增速高於普通農戶貸款平均增速。

在現有400萬元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基礎上,平羅縣新增風險補償金150萬元,累計達550萬元。今年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6757戶12.95億元。其中,建檔立卡戶扶貧小額貸款1233戶5637萬元,總體貸款覆蓋率達68.1%,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扶貧小額信貸任務,為370名建檔立卡戶到期扶貧小額貸款貼息28.3萬元。

同時,為寧夏興隆種子銷售有限公司、平羅縣盛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寧夏綠春種業有限公司和241戶殘疾人家庭發放康復扶貧貼息資金53.76萬元。發放互助資金借款876戶813.5萬元,建檔立卡戶“扶貧保”實現全覆蓋。設立扶貧產業擔保基金3000萬元,為扶貧龍頭企業、生態移民發展產業提供金融保障。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如今,決戰貧困最後千日衝刺的新起點已經來到。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平羅縣咬定目標、勠力攻堅,爭取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將攜手13425名摘掉“窮帽子”的貧困戶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的嶄新時代。

製作:平羅縣網路安全和資訊化辦公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