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美經貿關係前景如何?聽國家智囊怎麼說

在剛剛過去的2018夏季達沃斯論壇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點闡述了美國國內政策, 呼籲人們前往美國投資, 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進入新的一年, 中美經貿關係有何“變與不變”, 不僅關係到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 也關係到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月29日下午兩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邀請“二軌中美對話”的中方代表就中美貿易戰的風險與對策問題進行公開報告與討論。

防範風險與應對挑戰並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發表了題為《中美經貿關係面臨新考驗——特朗普政策調整與貿易戰風險》的專題報告, 從美對華經貿政策調整、貿易摩擦風險上升和中國應對政策討論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他首先回顧了特朗普上任元年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歷程。 一方面, 美國經濟增速趨勢性下降、居民收入停滯不前等國內問題派生出失落感與危機感,

以及過去十年中美國和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相對貢獻下降的焦慮感促使美國試圖通過調整外部經貿關係來尋求解決之道。

另一方面, 近年來中國的快速穩定發展為美國帶來危機感和某種認知困惑, 是除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立場取向問題之外的重要原因。

在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方針的強硬化調整下, 中美貿易摩擦風險趨於上升。 此外, 中美貿易不平衡繼續擴大、美國國內政治因素推波助瀾、去年貿易調查立案數激增也成為導致兩國貿易摩擦風險加大的要素。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風險, 中方既要有主動調整緩解風險的方針, 也要有反制回應的必要措施。 同時, 實施綜合的配套政策,

實現推進國內改革發展進程與應對貿易摩擦負面影響效果兼收, 是促進消極因素向積極因素轉變的重要途徑。

依據自身深化改革需要進行調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結合參加2018冬季達沃斯論壇的經歷, 分享了對於中美貿易戰的觀點。

林毅夫教授指出, 造成中美貿易逆差的根源在於美國自身政策, 而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原因是基於美國國內的政治目的, 因此中方不宜過度反應, 要依據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進行調整。

在美國與他國的對外貿易逆差中, 中國作為其戰略競爭對手, 引起的關注最大。 在任何意義上, 中國作為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之一,

都不是特殊的。 越南、印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和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相似的。 並且, 隨著中國勞動力密集產業的向外轉移, 這種趨勢會更明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也就盧鋒教授的報告發表了觀點。

姚洋院長回顧了中美關係發展為平等的戰略對手的過程, 指出中國的技術趕超成為如今美國精英最為擔憂的關鍵。 面對風險, 當今的中國應做到“以我為主”, 擴大內需, 以開放促進國內改革, 如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推進國企改革等。

向松祚教授談到中美經貿關係演變受到政治、情緒和真實經濟貿易的三方面因素影響, 政治意圖和心理情緒成為中美貿易戰的主導因素,

而真正存在的經濟貿易問題較少被美方提及。 因此中國一要講究策略、管理情緒、有所作為, 二要因勢利導, 推動改革開放。

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共同組織的“二軌中美經濟對話”已經進行了八年多, 日漸成為中美貿易交流重要的民間管道。 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言, 學者與政治家有所不同, 學者要發出正確的聲音, 分析背後真正的原因, 歷史的發展將自有證明。

2018年, 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第四十個年頭, 我們應抓住這個契機, 改革的進程中化解中美貿易摩擦, 在開放中擴大中美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國策說 楊湛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