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春節習俗:宰過年豬

糧食收起來了, 豬也肥了, 一到臘月, 忙了一年的莊稼人家, 就要操心宰豬了。 宰豬是莊稼人年末的一樁大事, 必須早操心早打算早安排, 一切都得按習俗, 一步一步來, 絲毫馬虎不得。

瞧日子

宰豬是一定要瞧個日子的, 很鄭重, 絕對不能隨意。 首先要確定自己家大約在臘月的哪段時間宰豬, 再在這一段時間內具體確定某一天。 先看屬相, 宰豬日的屬相一定不能和自家某個成員的屬相相同, 不然就不是宰豬, 是“宰自己”, 要把所有家庭成員的屬相避開, 選擇一個和所有家庭成員的屬相都不衝突的日子;其次是不能逢“破”, “破”日也是不能宰豬的;再次就是要避開“水甲子”, 據說“水甲子”日宰的豬醃不住。

如果家庭成員較多而且屬相又多, 又要滿足不逢“破”、不是“水甲子”, 符合這樣條件的日子往往還真是不好挑。 屬相實在撇不開的話, 就只要把當家人的避開即可。

反正無論如何, 是不會發生豬養肥了沒日子宰的事情的。

挖鍋洞

豬宰了要燙, 燙了才能褪毛, 所以必須有足夠的開水, 也必須有足夠寬敞的地方能讓大家施展手腳。 於是就在院子外面相對寬敞的地方挖個鍋洞, 用來燒開水燙豬。

一般都是在宰豬的頭天就把鍋洞挖好。 其實就是在稍微平坦一點的地方挖一個圓圓的坑, 能放下一口大鍋即可, 再在稍微低點的一方開個口, 用來添加生火的柴火, 這就是宰豬鍋洞。

一般說來, 鍋洞都是多年使用的。 今年挖好, 用了一次, 過了年就填了, 以免小孩啊或者是牲畜走路的時候掉進去。 第二年要宰豬, 把去年的鍋洞掏開, 再拌一點泥漿, 把鍋和鍋洞的接觸部分糊嚴即可。

宰豬

宰豬的日子, 主人家往往要起個大早, 天濛濛亮就把大鍋放在頭天挖好的鍋洞上, 倒上一鍋水, 用柴草在鍋洞裡生起火, 燒著水,

等候著宰豬匠的到來。 宰豬匠是頭幾天就請好說定的, 一般都很準時, 說幾點就幾點來。 要是宰豬匠按時來了, 主人家的水還沒燒開, 主人家總是少不了被宰豬匠揶揄幾句, 調侃幾句, 遇到脾氣暴躁性子急的宰豬匠, 活計又忙, 一天要宰好幾家, 責怪幾句也是很常見的。 主人家往往陪著個笑臉, 又是火不著啊, 又是鍋洞挖的不好啊, 甚至咋個搞了睡黃掉啦之類的原因一一念叨出來。

除了宰豬匠以外,少不了還要請幾個拉豬的,大家齊心合力才能和宰豬匠一起七手八腳把又肥又大的豬搞定。

在院子裡正對堂屋門的地方,擺上一張厚實的長方形“條桌”,就開始動手了。

如果豬乖,從圈裡放出來,幾個人上手就拉翻;如果豬膽子小,千呼萬喚不出來,這種情況下,就要驚動喂了一年豬的女主人了。女主人都會端來一小盆豬食,一邊喚豬一邊把豬食倒在豬槽內。貪吃的豬兒拖著肥碩的身軀搖搖擺擺地來吃早點的時候,埋伏著的拉豬的人從後面猛撲上去,一把把豬的後腳捏住、提起,豬兒沉重地倒在地上,其他人迅速按住四腳,宰豬匠按住豬頭,在豬鼻子上刺一刀,用一根早就準備好的草繩往豬嘴上一紮,再往剛才刺的洞裡一穿,豬嘴就被紮得結結實實了。

由於嘴被紮住,剛才異常響亮的嚎叫聲頓時顯得沉悶。大家在豬兒最後的撕心裂肺的嚎叫聲中,把它提上堂屋門口的條桌,豬頭是要正對著堂屋門的。堂屋裡的供桌上,女主人早就點好了三柱香,還點亮了敬神用的香油燈,還準備好了一個盆子,裡面放了些撒了鹽巴的清水,放在豬頭下麵準備接豬血,豬血也叫旺子、晃子,估計是豬血在盆子裡凝結以後還晃晃蕩蕩的原因吧。

宰豬匠動刀之前,主人還要拿來三份燒紙,在豬頭上繞幾圈,口中念念有詞,最後把紙燒在豬頭前的地上。宰豬匠摸摸豬脖子,似乎是找准氣管,一刀進去。熱騰騰的鮮血就從宰口裡和宰豬刀的空心刀把裡嘩嘩嘩地流出來,淌在條桌面前的鹽水盆子裡。有些老人,總是在宰豬匠旁邊交待:要滿口紅啊,要滿口紅啊……滿口紅其實就是宰豬的時候豬血有一部分從嘴裡流出來。其實這只是宰豬匠的一點技術而已,就看主人家需不需要血從嘴裡來。莊稼人圖個吉利,大約就是要預示著來年家人平安,糧食豐收,牲畜順利,日子紅紅火火之意吧。

血放得差不多了,豬開始痙攣、四腳往空中胡蹬亂踢,嚎叫聲逐漸衰弱,最後豬頭垂落下來,氣絕身亡。主人這時候要拿一遝紙錢,在豬脖子的宰口處抹上些豬血,稱為“血錢”,放置一旁晾乾後在除夕夜祭祖時燒。

大家或提或抬,把豬弄到鍋洞邊,放在鋪好的稻草上,再把豬老人家的半截身子挪移進鍋裡燙,還要用水瓢舀開水從身上澆。誰說死豬不怕開水燙啊,熱氣騰騰中,只要幾分鐘,大家輕輕拔拔毛試試,說“來了來了”,於是就從鍋裡拖上來,拿刮刨刷刷刷地刮毛刮細皮,黑漆漆的豬褪了毛馬上就變得白白嫩嫩的。

豬毛是歸宰豬匠所有的。宰豬不收費,收豬毛,一個宰豬匠冬臘月忙一季下來,遇到豬毛管錢的年頭,據說還是要賣上千塊錢呢!

把毛刮乾淨,又要把洗得白白淨淨的豬抬上條桌,然後由宰豬匠把豬頭割下來,掛在牆上。主人家得閒的時候再用稻草把毛燒乾淨,洗了煮熟,等除夕夜祭拜祖先時用。再把脖子一整個的割下來,叫做“項圈”。餘下來開破、扒內臟、下火腿、砍肉等等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

砍成塊的肉用一個大簸箕裝起來,還冒著熱氣,放在院子裡或是堂屋中。女主人總要割來一大塊瘦的,或是炒蔥或是炒蒜,做早飯用。

幾個小時前還在哼哼的豬轉眼就上了桌子。吃飯時,大家都會笑呵呵地說:“來來來,嘗點頭刀菜。”頭刀菜當然就是宰豬匠第一刀放出來的豬血,酸菜煮旺子,是吃早飯一定少不了的一碗菜。

下午比較閑,男的就開始醃肉啦!以每十斤肉放三兩鹽巴的標準,在一個大盆裡把豬肉搓上鹽巴,再一塊一塊地堆放在大鍋裡,大約醃制十來天后,從血紅的鹽水裡撈出來,用草繩栓了掛起晾乾,這就是全家人一年的肉食啦。醃肉醃出來的血紅的鹽水叫做醃肉湯,肉撈起以後還要拿醃肉湯來熬鹽巴,不過熬出來的鹽巴成黑紅色,叫紅鹽,人是不能吃啦,留著偶爾喂餵牲口用。

在男人醃肉的同時,女人也開始酥肉,把肉切成片,放上鹽巴,再放入麵粉或是洋芋粉,攪成糊狀,放在香油裡炸成坨。小孩子們可是最喜歡的啦,趁熱的時候吃,又脆又香。到正月裡都還可以拿來冷吃。

請客

宰豬是一定要請客的,俗稱“吃宰豬飯”,多則七八桌,少則兩三桌。要是哪家宰豬不請客,那簡直就是小氣到了萬劫不復的境界了。請的客基本就是村裡的長者、親戚、好朋友,如果家裡有人在外面工作,總要把單位的同事請來,大家熱熱鬧鬧,其樂融融,既風光又有面子。順便說一句,如果在鄉鎮和農村工作的人,到了臘月吃不到一頓宰豬飯,足以說明這人的人緣糟糕到了何等地步。

客人傍晚的時候就來了,總要問問“宰得幾百斤?”主人就會回答三百多斤或者是四百斤,客人總是稱讚:好大啊!養豬厲害得很嘛!

客人落座,喝茶,抽煙,主人必定要把剛出鍋的酥肉端些來,給大家嘗嘗,先“打打底”,客人總喜歡說“好香呢酥肉,酥得好呢!”

冬天天氣短,開飯不久差不多都黃昏了。滿滿一大桌子菜,都是家園所出,豬是自己養的,菜是自己種的,絕對的綠色食品,絕對的安全放心。雖然各家手藝不同,端出來的菜也不盡相同,但是有兩碗是必不可少的,一是頭刀菜——酸菜煮旺子,沒了這道菜,還叫什麼宰豬飯啊?二是“黑皮子”,在五花肉的皮子上抹上蜂蜜和酒,放在油裡炸,把肉裡的油炸掉一部分後,再用水煮。煮出來後肥而不膩,隱約還淡淡的有點甜味兒,特別是暗黑色的皮子,入口即化,醇香味濃。

大家圍坐在桌子周圍,說著些溫暖的話,喝著醉人的酒,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展望著來年的農事安排。主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招呼著大家拈菜、吃肉、添飯。女主人總是不停地往菜碗裡添菜——添頭刀菜、添黑皮子、添酥肉,忙個不停。

臘月裡的天氣總是很涼,客人們喝酒總是興趣高昂,吃幾個鐘頭鬧幾個鐘頭,偶爾還要劃劃拳,菜冷了不要緊,女主人會端去熱了又端回來。

吃飽喝足,客人們還要坐在火塘邊吹吹牛,喝喝茶,嗑嗑瓜子,直到很晚了,才告辭各自散去。在皎潔的月光下,深一腳淺一腳向自己家走去。

除了宰豬匠以外,少不了還要請幾個拉豬的,大家齊心合力才能和宰豬匠一起七手八腳把又肥又大的豬搞定。

在院子裡正對堂屋門的地方,擺上一張厚實的長方形“條桌”,就開始動手了。

如果豬乖,從圈裡放出來,幾個人上手就拉翻;如果豬膽子小,千呼萬喚不出來,這種情況下,就要驚動喂了一年豬的女主人了。女主人都會端來一小盆豬食,一邊喚豬一邊把豬食倒在豬槽內。貪吃的豬兒拖著肥碩的身軀搖搖擺擺地來吃早點的時候,埋伏著的拉豬的人從後面猛撲上去,一把把豬的後腳捏住、提起,豬兒沉重地倒在地上,其他人迅速按住四腳,宰豬匠按住豬頭,在豬鼻子上刺一刀,用一根早就準備好的草繩往豬嘴上一紮,再往剛才刺的洞裡一穿,豬嘴就被紮得結結實實了。

由於嘴被紮住,剛才異常響亮的嚎叫聲頓時顯得沉悶。大家在豬兒最後的撕心裂肺的嚎叫聲中,把它提上堂屋門口的條桌,豬頭是要正對著堂屋門的。堂屋裡的供桌上,女主人早就點好了三柱香,還點亮了敬神用的香油燈,還準備好了一個盆子,裡面放了些撒了鹽巴的清水,放在豬頭下麵準備接豬血,豬血也叫旺子、晃子,估計是豬血在盆子裡凝結以後還晃晃蕩蕩的原因吧。

宰豬匠動刀之前,主人還要拿來三份燒紙,在豬頭上繞幾圈,口中念念有詞,最後把紙燒在豬頭前的地上。宰豬匠摸摸豬脖子,似乎是找准氣管,一刀進去。熱騰騰的鮮血就從宰口裡和宰豬刀的空心刀把裡嘩嘩嘩地流出來,淌在條桌面前的鹽水盆子裡。有些老人,總是在宰豬匠旁邊交待:要滿口紅啊,要滿口紅啊……滿口紅其實就是宰豬的時候豬血有一部分從嘴裡流出來。其實這只是宰豬匠的一點技術而已,就看主人家需不需要血從嘴裡來。莊稼人圖個吉利,大約就是要預示著來年家人平安,糧食豐收,牲畜順利,日子紅紅火火之意吧。

血放得差不多了,豬開始痙攣、四腳往空中胡蹬亂踢,嚎叫聲逐漸衰弱,最後豬頭垂落下來,氣絕身亡。主人這時候要拿一遝紙錢,在豬脖子的宰口處抹上些豬血,稱為“血錢”,放置一旁晾乾後在除夕夜祭祖時燒。

大家或提或抬,把豬弄到鍋洞邊,放在鋪好的稻草上,再把豬老人家的半截身子挪移進鍋裡燙,還要用水瓢舀開水從身上澆。誰說死豬不怕開水燙啊,熱氣騰騰中,只要幾分鐘,大家輕輕拔拔毛試試,說“來了來了”,於是就從鍋裡拖上來,拿刮刨刷刷刷地刮毛刮細皮,黑漆漆的豬褪了毛馬上就變得白白嫩嫩的。

豬毛是歸宰豬匠所有的。宰豬不收費,收豬毛,一個宰豬匠冬臘月忙一季下來,遇到豬毛管錢的年頭,據說還是要賣上千塊錢呢!

把毛刮乾淨,又要把洗得白白淨淨的豬抬上條桌,然後由宰豬匠把豬頭割下來,掛在牆上。主人家得閒的時候再用稻草把毛燒乾淨,洗了煮熟,等除夕夜祭拜祖先時用。再把脖子一整個的割下來,叫做“項圈”。餘下來開破、扒內臟、下火腿、砍肉等等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

砍成塊的肉用一個大簸箕裝起來,還冒著熱氣,放在院子裡或是堂屋中。女主人總要割來一大塊瘦的,或是炒蔥或是炒蒜,做早飯用。

幾個小時前還在哼哼的豬轉眼就上了桌子。吃飯時,大家都會笑呵呵地說:“來來來,嘗點頭刀菜。”頭刀菜當然就是宰豬匠第一刀放出來的豬血,酸菜煮旺子,是吃早飯一定少不了的一碗菜。

下午比較閑,男的就開始醃肉啦!以每十斤肉放三兩鹽巴的標準,在一個大盆裡把豬肉搓上鹽巴,再一塊一塊地堆放在大鍋裡,大約醃制十來天后,從血紅的鹽水裡撈出來,用草繩栓了掛起晾乾,這就是全家人一年的肉食啦。醃肉醃出來的血紅的鹽水叫做醃肉湯,肉撈起以後還要拿醃肉湯來熬鹽巴,不過熬出來的鹽巴成黑紅色,叫紅鹽,人是不能吃啦,留著偶爾喂餵牲口用。

在男人醃肉的同時,女人也開始酥肉,把肉切成片,放上鹽巴,再放入麵粉或是洋芋粉,攪成糊狀,放在香油裡炸成坨。小孩子們可是最喜歡的啦,趁熱的時候吃,又脆又香。到正月裡都還可以拿來冷吃。

請客

宰豬是一定要請客的,俗稱“吃宰豬飯”,多則七八桌,少則兩三桌。要是哪家宰豬不請客,那簡直就是小氣到了萬劫不復的境界了。請的客基本就是村裡的長者、親戚、好朋友,如果家裡有人在外面工作,總要把單位的同事請來,大家熱熱鬧鬧,其樂融融,既風光又有面子。順便說一句,如果在鄉鎮和農村工作的人,到了臘月吃不到一頓宰豬飯,足以說明這人的人緣糟糕到了何等地步。

客人傍晚的時候就來了,總要問問“宰得幾百斤?”主人就會回答三百多斤或者是四百斤,客人總是稱讚:好大啊!養豬厲害得很嘛!

客人落座,喝茶,抽煙,主人必定要把剛出鍋的酥肉端些來,給大家嘗嘗,先“打打底”,客人總喜歡說“好香呢酥肉,酥得好呢!”

冬天天氣短,開飯不久差不多都黃昏了。滿滿一大桌子菜,都是家園所出,豬是自己養的,菜是自己種的,絕對的綠色食品,絕對的安全放心。雖然各家手藝不同,端出來的菜也不盡相同,但是有兩碗是必不可少的,一是頭刀菜——酸菜煮旺子,沒了這道菜,還叫什麼宰豬飯啊?二是“黑皮子”,在五花肉的皮子上抹上蜂蜜和酒,放在油裡炸,把肉裡的油炸掉一部分後,再用水煮。煮出來後肥而不膩,隱約還淡淡的有點甜味兒,特別是暗黑色的皮子,入口即化,醇香味濃。

大家圍坐在桌子周圍,說著些溫暖的話,喝著醉人的酒,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展望著來年的農事安排。主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招呼著大家拈菜、吃肉、添飯。女主人總是不停地往菜碗裡添菜——添頭刀菜、添黑皮子、添酥肉,忙個不停。

臘月裡的天氣總是很涼,客人們喝酒總是興趣高昂,吃幾個鐘頭鬧幾個鐘頭,偶爾還要劃劃拳,菜冷了不要緊,女主人會端去熱了又端回來。

吃飽喝足,客人們還要坐在火塘邊吹吹牛,喝喝茶,嗑嗑瓜子,直到很晚了,才告辭各自散去。在皎潔的月光下,深一腳淺一腳向自己家走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