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市推進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兩翼齊飛”

張家口新聞網訊(記者孫琳通訊員王金)2017年以來, 我市針對壩上地區地下水資源匱乏的現狀, 緊緊圍繞“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定位和到2020年壩上地區農業用水由1.26億立方米壓減到0.85億立方米以下、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的目標, 以優生態為先導, 以興產業為統領, 堅持節水、節肥、節藥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相結合, 力促以資源節約、生態高效, 努力推進旱作高效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兩翼齊飛”。

大力實施以膜下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工程。 針對不同地區水資源條件, 重點建設了以膜下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全市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15.06萬畝, 其中壩上地區蔬菜生產全部實現了膜下滴灌。 全市高效節水灌溉率達到76%, 每年減少地下水開採超過1650萬立方米。 同時, 廣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實施了投資近2億元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水肥一體化專案, 覆蓋面積達84.3萬畝。 建設蔬菜、馬鈴薯、玉米水肥一體化高產技術示範區9個, 畝均節水40%-60%, 節肥15%-20%, 水肥資源得以精准利用, 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大力發展旱作高效農業。 在多個縣區建立了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 集成展示旱作節水技術, 推廣全鋪膜溝播集雨技術5萬多畝, 推廣旱作玉米、雜交穀子“一增二改”增產技術30萬畝。 依託旱作農業技術推廣項目,

積極擴大抗旱節水優勢特色作物和旱作品種的種植規模。 近兩年來, 全市新增“張雜穀”、雜糧雜豆、油料、優質飼草等耐旱作物46萬畝, 推廣旱作地膜覆蓋130萬畝。

通過農藝節水、管理制度創新等手段,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實施保護性耕作60萬畝、農機深松82萬畝。 通過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 初步探索並逐步建立起以“總量控制, 定額用水、綜合收費、階梯計價、設立基金、協會管理、普惠於民”為核心的節水機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