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瑞敏:三十多年的管理哲學

經濟縱覽

【張瑞敏:三十多年的管理哲學】

傳統企業的管理哲學有三大要素:管理的主體、客體、手段。 所謂管理主體就是管理者;客體就是被管理者,

或者再擴大就是人、財、物, 時間和空間, 都被你的管理者管理。 但在互聯網時代一定要改變, 因為互聯網帶來的最重要的一點, 我個人認為就三個字:零距離。

管理大師德魯克有一句話, 互聯網消除了距離, 這是它最大的影響。 沒有距離, 現在變成什麼? 變成是去中心化。 原來以企業為中心, 或以名牌為中心, 現在用戶不是以這個為中心, 而是以自己的體驗為中心。 實際可以看到, 在網上每個人都是評論員, 每個人都是新聞發佈員, 這一點對管理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原來的管理哲學就有問題。

我們內部提出來八個字:企業即人, 人即企業。 企業不再是原來管理員工的, 而是變成一個平臺, 能夠給員工創造一個機會,

讓員工發揮自己的作用。 我們提出員工創客化, 每個員工都可以創業。 這和原來企業的結構完全不一樣。

文化, 是一個企業的基因。 海爾的企業文化就是一個應變的文化, 對於我們內部來說就四個字:自以為非, 要經常根據外部變化來改變自己。 我們認為沒有什麼成功企業, 如果你認為你成功了, 只不過是踏准了時代的節拍。 但時代是變化非常快的, 你總能踏準時代節拍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你要爭取做到。

我們收購日本的三洋白電之前, 三洋白電部分虧損好多年, 最嚴重的部門虧損了八年, 我們拿過來之後八個月的時間就止虧了, 很重要一個原因, 就是改變了它的企業文化。

日本的文化就是團隊精神, 再一個就是員工序列工資,

為什麼有這個? 文化基因在裡面。 其實日本文化是四個字:唯尊是從, 誰是尊者誰是領導就聽誰的。 八十年代我們把日本作為樣板學習, 但到了互聯網時代, 日本企業有問題了, 不是它的做法不行, 也不是品質不行, 而是它的文化有問題。

實際上, 不管是美國人、日本人還是東亞人, 還是東南亞人, 還是非洲人, 都希望表現自己的價值, 都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給他一個機會, 不管什麼人他都會認同你。 我認為這就回到企業文化的一個本質, 就是你能不能把員工當做主人, 這不是空話。

有一句話叫拿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兒, 既有效率又省錢;拿公家的錢辦公家的事兒既浪費錢又沒有效率。 所以說到家,

其實還是人, 海爾是企業即人, 人即企業。 這也是我三十多年管理的一些體會。

總第4483期

責任編輯:劉楊青

審校:吳微、李瑤

回復序號查看相關視頻

【33】丨朴槿惠遭罷免, 韓國正進入全盤不穩定時期——中企思智庫于彥忠秘書長訪談

【31】丨為何全球只有韓國陷入“總統魔咒”——中企思智庫于彥忠秘書長訪談

【34】丨作為民族英雄, 普京明年仍將當選總統——中企思智庫專訪華黎明大使

【35】丨半島局勢詭秘, 中國軍方早已做好準備——中企思智庫專訪華黎明大使

【37】丨金一南:做難事必有所得

【38】丨羅援:能戰方能止戰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中企思智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