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月,夜才美

一輪明月, 天際高懸, 它盈虧有時, 升落有定;它跨越時空, 亙古如斯。 此時, 2018年首場天文奇觀——超級藍血月全食正在上演。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此刻, 誰正與你共賞這一輪千古皓月?

《月到天心》

作者/林清玄

月光下, 每一種事物都有了光明, 真好!

二十多年前的鄉下沒有路燈, 夜裡穿過田野要回到家裡, 差不多是摸黑的, 平常時日都是借著微明的天光, 摸索著回家。 偶爾有星星, 就亮了許多, 感覺到心裡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時候, 心裡就整個沉澱下來, 絲毫沒有了對黑夜的恐懼。 尤其是在夏夜, 月亮的光格外有輝煌的光明, 能使整條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來。

鄉下的月光是很難形容的, 它不像太陽的投影是從外面來, 它的光明猶如從草樹、從街路、從花葉, 乃至從屋簷下、牆垣內部微微地滲出, 有時會誤以為萬事萬物的本身有著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霧, 到處都彌漫著清氣, 當螢火蟲成群飛過, 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來的精靈。

每一種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 真是好!

更好的是, 在月光底下, 我們也覺得自己心裡有著月亮、有著光明, 那光明雖不如陽光溫暖, 卻是清涼的, 從頭頂的發到腳尖的指甲都能感受到月的清涼。

走一段路, 抬起頭來, 月亮總是跟著我們, 照著我們。 童年的歲月裡, 我們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種親切的生命, 就如同有人提燈為我們引路一樣。 我們在路上, 月在路上;我們在山頂, 月在山頂;我們在江邊, 月在江中;我們回到家裡, 月正好在家屋門前。

每個人心裡都有月亮埋藏, 只是自己不知罷了。

直到如今, 童年看月的景象及月光下的鄉村都還歷歷如繪。 但對於月之隨人卻帶著一絲迷思, 月亮永遠跟隨我們, 到底是錯覺還是真實的呢?

長大以後才知道, 真正的事實是, 每個人心中有一片月, 它是獨一無二、光明湛然的, 當月亮照耀我們時, 它反映著月光, 感覺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

在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心裡都有月亮埋藏, 只是自己不知罷了。 只有極少數的人, 在黑暗的時刻, 仍然放散月的光明, 那是知覺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從前讀過許多誦月的詩,有一些頗能說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陽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確實,如果我們能把心眼放開到天一樣大,月不就在其中嗎?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來山就大於月亮了。還有一首是宋代理學家邵雍所寫《清夜吟》: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風來水面,都有著清涼明淨的意味,只有細微的心情才能體會,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們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沒有見到心靈之月,則月亮只是極短暫的偶遇,哪裡談得上什麼永恆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讓自己光明吧!

圖/俄羅斯攝影師leonid tishkov、Boris Bendikov

月出皎兮,佳人盼兮

“湖光秋月兩相和”是月皆為景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是月總關情

它的哪一面,令你如癡如醉?

「寄思之月」

《望月懷遠》

唐 |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憶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多情之月」

《水調歌頭·中秋》

宋 | 米芾

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

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秋波媚》

宋 | 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潮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浪漫之月」

《古朗月行》(節選)

唐 |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秋波媚》

宋 |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

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台瓊闕。

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

閑雲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幽靜之月」

《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喜遇王處士》

隋末唐初 | 王績

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永恆之月」

《把酒問月》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相逢冬月滿,天涯共此“食”

直播還在繼續中

掃碼圖片二維碼,一起來賞月吧

從前讀過許多誦月的詩,有一些頗能說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陽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確實,如果我們能把心眼放開到天一樣大,月不就在其中嗎?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來山就大於月亮了。還有一首是宋代理學家邵雍所寫《清夜吟》: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風來水面,都有著清涼明淨的意味,只有細微的心情才能體會,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們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沒有見到心靈之月,則月亮只是極短暫的偶遇,哪裡談得上什麼永恆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讓自己光明吧!

圖/俄羅斯攝影師leonid tishkov、Boris Bendikov

月出皎兮,佳人盼兮

“湖光秋月兩相和”是月皆為景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是月總關情

它的哪一面,令你如癡如醉?

「寄思之月」

《望月懷遠》

唐 |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憶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多情之月」

《水調歌頭·中秋》

宋 | 米芾

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

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秋波媚》

宋 | 陸遊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潮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浪漫之月」

《古朗月行》(節選)

唐 |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秋波媚》

宋 |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

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台瓊闕。

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

閑雲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幽靜之月」

《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喜遇王處士》

隋末唐初 | 王績

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永恆之月」

《把酒問月》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相逢冬月滿,天涯共此“食”

直播還在繼續中

掃碼圖片二維碼,一起來賞月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