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快訊」聚焦脫貧攻堅 尋找石樓精神(十六)豐泰農莊董事長 冉海軍

聚焦脫貧攻堅 尋找石樓精神

導 語

多年來, “輸血式扶貧”的陽光雨露惠澤了不少貧困群眾, 但至今仍有不少群眾未能擺脫貧困, 究其原因, 多半是主觀能動力不夠, 更有甚者, 就喜歡躲在陽坡坡上曬太陽。 的確, 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家庭, 還是一個村、一個縣, 如果一味人窮志短, 安於現狀, 坐等靠要, 不思進取, 怨天尤人, 把貧窮當作一種習慣, 缺乏脫貧致富的志氣和勇氣, 沒有奮發向上的信心和決心, 即便是再多的金錢和物質幫扶, 也只能解一時之困, 難以拔思想之窮根。

志不立, 窮根難斷。 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

從來都不缺苦難的代表。 但在這“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窮鄉僻壤, 能從苦難中走出精彩人生的無疑是時代佼佼者, 他們為夢而戰, 是不屈的鬥士, 更是生活的強者, 他們就是“石樓精神”的代表。

讓我們走近這些不屈的鬥士、生活的強者、敬業的楷模!

回鄉養驢 致富不忘父老鄉親

記石樓縣豐泰農莊董事長冉海軍

考察覓商機 回鄉養驢

“冉海軍為王家溝村60戶貧困戶每人發放了1000元, 還為村集體捐贈了2萬元……”雖然現在是寒冬臘月, 但王家溝村裡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瞬間讓全村的每一個角落沸騰了,

溫暖了每一個貧困戶的心。

冉海軍是誰?他幹什麼呢?他為什麼要給貧困戶發錢呢?帶著這些疑問, 記者來到了位於王家溝村山谷的豐泰農莊採訪冉海軍。

走進農莊大門, 最先吸引記者目光的是左側一幢二層辦公樓, 設有辦公室、職工宿舍、餐廳、廚房、KTV等,

辦公樓的後面是飼養場區, 院子裡面有花園、涼亭木屋……農場周圍是一座座高山, 環境優美, 空氣新鮮, 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防疫保護屏障。

穿著格子襯衣, 臉上始終掛著憨憨的微笑, 為人低調的冉海軍出生于龍交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1997年,

不滿17歲的冉海軍隻身一人前往交口打工。 在外闖蕩多年, 積累了不少積蓄的冉海軍, 不止滿足于個人致富, 還想帶領父老鄉親一起脫貧致富。

為了能多陪陪父母, 為了能多為父老鄉親們做點事, 冉海軍選擇回鄉創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 他發現毛驢養殖週期短、效益高、技術含量低、市場前景好, 能掙大錢,值得一干。

說幹就幹,2016年8月23日,冉海軍註冊創辦了豐泰農莊,開始選址、破土動工、平整土地、壘圍牆、搭鋼結構棚頂……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個擁有辦公樓、飼料棚、飼養場區、屠宰場、冷庫等的現代化農莊建成。當年臘月十六,第一批引進的驢子在這裡順利安家落戶。

該農莊共分四期開發,目前已經完成了前兩期,三期正在建設中。二期占地800餘畝,有20個飼養場區,設有100餘個牲口飲食欄位,分成母驢、公驢、幼驢不同飼養區域,還有驢馬活動場,場內擁有母驢1240頭、公驢130頭、駱駝2峰、蒙古馬2匹。目前已交易毛驢227頭,實現銷售收入295萬。

致富不忘父老鄉親 “甜果”大家一起吃

得知記者的來意,冉海軍滔滔不絕的嘮起了“驢”嗑。他一邊掰著手指頭,一邊興高采烈地講著未來的規劃,“第一繼續擴大農莊規模;第二帶領父老鄉親一起發“驢財”,思路再清晰不過了。

“這些母驢2018年7月份下駒子,到時候我將實行“借驢還驢”辦法,鼓勵貧困戶發展家庭圍欄圈養驢。同時,不斷擴大規模,除了屠宰、養殖、銷售外,還將加工阿膠、阿膠糕、生熟驢肉,到時候,農莊將吸收更多的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加入,助力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冉海軍信心滿滿地說。

“以前俺家的玉米秸稈要麼拿回去燒火,要麼直接在地裡焚燒。今年,俺家的4噸玉米秸稈全部賣給了海軍,還收入了1600元嘞。今年,海軍的農莊按每噸400元的價格收了俺們貧困戶的400噸玉米秸稈、穀子秸稈”,貧困戶楊升應高興地告訴記者。

採訪結束後,記者在冉海軍的陪同下來到第五飼養場區,但見黑頭黑臉黑肚皮,體型健碩的驢子,時而亮一下大嗓門,時而撒開了歡兒,時而將腦袋伸出柵欄……“這些傢伙不挑食,好養活,我一定積極發展養驢產業,讓這些個驢子真正成為我們村的致富驢,帶領龍交鄉的父老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冉海軍邊走邊說。

能掙大錢,值得一干。

說幹就幹,2016年8月23日,冉海軍註冊創辦了豐泰農莊,開始選址、破土動工、平整土地、壘圍牆、搭鋼結構棚頂……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個擁有辦公樓、飼料棚、飼養場區、屠宰場、冷庫等的現代化農莊建成。當年臘月十六,第一批引進的驢子在這裡順利安家落戶。

該農莊共分四期開發,目前已經完成了前兩期,三期正在建設中。二期占地800餘畝,有20個飼養場區,設有100餘個牲口飲食欄位,分成母驢、公驢、幼驢不同飼養區域,還有驢馬活動場,場內擁有母驢1240頭、公驢130頭、駱駝2峰、蒙古馬2匹。目前已交易毛驢227頭,實現銷售收入295萬。

致富不忘父老鄉親 “甜果”大家一起吃

得知記者的來意,冉海軍滔滔不絕的嘮起了“驢”嗑。他一邊掰著手指頭,一邊興高采烈地講著未來的規劃,“第一繼續擴大農莊規模;第二帶領父老鄉親一起發“驢財”,思路再清晰不過了。

“這些母驢2018年7月份下駒子,到時候我將實行“借驢還驢”辦法,鼓勵貧困戶發展家庭圍欄圈養驢。同時,不斷擴大規模,除了屠宰、養殖、銷售外,還將加工阿膠、阿膠糕、生熟驢肉,到時候,農莊將吸收更多的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加入,助力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冉海軍信心滿滿地說。

“以前俺家的玉米秸稈要麼拿回去燒火,要麼直接在地裡焚燒。今年,俺家的4噸玉米秸稈全部賣給了海軍,還收入了1600元嘞。今年,海軍的農莊按每噸400元的價格收了俺們貧困戶的400噸玉米秸稈、穀子秸稈”,貧困戶楊升應高興地告訴記者。

採訪結束後,記者在冉海軍的陪同下來到第五飼養場區,但見黑頭黑臉黑肚皮,體型健碩的驢子,時而亮一下大嗓門,時而撒開了歡兒,時而將腦袋伸出柵欄……“這些傢伙不挑食,好養活,我一定積極發展養驢產業,讓這些個驢子真正成為我們村的致富驢,帶領龍交鄉的父老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冉海軍邊走邊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