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領先中國20年!這個國家用事實告訴我們,電影不是圈錢的

下班回到家, 家裡沒熱水, 原來是妻子忘記燒了, 於是一個穿著整潔的白襯衫, 打著領帶的男人, 微抬起下巴, 掄起手臂給了老婆一個響亮的耳光, 手法相當熟練。

14歲的女兒和掉了門牙的兒子, 看到了這一幕, 但他們什麼都不能做, 只能縮在角落裡瑟瑟發抖, 他們知道, 爸爸今天的心情又不好了。

這是印度阿米爾汗的又一巨作《神秘巨星》中的片段, 它揭露了印度的社會問題——女性社會地位低下。

配圖神秘巨星海報

提到阿米爾汗, 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一個用一部部電影改變自己國家, 敢於將印度的社會問題拿到檯面上的巨匠:

《三傻大鬧寶萊塢》向填鴨式教育宣戰, 上映4天票房達到742萬元, 超過在中國內地上映的所有印度寶萊塢電影單片票房, 創下歷史新高;

《地球上的星星》打破了對特殊人群, 更是斬獲了印度本土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故事三項大獎;

《我的個神啊》在宗教大國挑戰“神”的信仰, 獲得印度本土30億盧比、全球1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在中國的票房也成功破億。

《摔跤吧!爸爸》打破了對女性的偏見, 探討男女平等; 上映20天, 在印度本國獲得3.5億元票房, 在中國以12.95億綜合票房收官。

而《神秘巨星》講家庭暴力, 維護女權, 首日票房4300萬奪冠, 九天共獲得3.72億綜合票房, 且自上映後以25%左右的排片占比蟬聯單日票房冠軍一周。

正因為這些抨擊印度社會問題的電影, 如當頭棒喝式的刷屏。 讓這位來自印度的電影演員被外界賦予了諸多頭銜, 印度人說他是“寶萊塢巨星”, 美國時代雜誌說他是“印度良心”, 中國影迷說他是“印度‘劉德華’”。

而這些電影, 基本上都是出自他自己的公司——“Aamir Khan Productions Ltd.”,

中文譯為“阿米爾·汗影業”。 目前已經出品了《地球上的星星》《孟買日記》等十部電影。

除了電影, 米叔還專門主持了一檔電視節目《真相訪談》, 直面印度各種尖銳敏感的社會問題:兒童性侵, 家庭暴力, 強暴, 其中最敏感又最普遍的當屬女性問題。

有人說, 阿米爾汗是在揚家醜, 但他卻回擊道“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我們進步的第一步。 沒必要為自己的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而羞恥, 應該羞恥的是我們的國家在那一方面還有欠缺。 ”

值得慶倖的是, 在他拍了這些電影和節目後, 在民間爆發了“反對選擇性墮胎”遊行, 最後在高達99.8%的民眾支持起訴引產手術執行醫生, 直接推動了印度墮胎和性侵法案的通過。 阿米爾·汗也受邀到國會作證, 推動國會通過了保護兒童的相關法案。

說到這裡, 解局君想說, 阿米爾汗被稱為“印度良心”當之無愧。

而印度電影在近些年在海外聲名遠播, 不僅是這些電影題材百無禁忌。

“咖喱味兒的英語, 一言不合就唱跳, 五毛錢特效......"這些早就不是印度電影的標籤。

從產業繁榮度、代表作或者價值觀對外輸出方面, 印度電影已經甩出中國好幾條街了。

印度是全球電影產量最大的國家

印度電影市場主要由寶萊塢、托萊塢、考萊塢、莫萊塢、桑達塢五個大的製片廠組成。 其中以寶萊塢更是與好萊齊名的電影製作基地, 而目前已經高度產業化。

近幾年來, 印度以每年1000部左右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這一資料是好萊塢的2倍, 中國的3倍。

此外, 印度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特效代工廠。 很多特效師來自好萊塢, 性價比非常高。 因此製作出了包括《巴霍巴厘王》在內的印度史詩級大片, 以至於影片公映僅10天就拿下1618萬美元, 超過《季風婚宴》保持了15年的北美票房紀錄。

從近兩年全球影視業的資料看,目前印度電影的出口量僅次於美國,且在北美和英國的影響力高居進口片第一。

以2016年的北美市場為例,過100萬美元票房的外語片總共有46部,印度電影就占了29部,而華語電影僅3部。

甚至在TOP 10的榜單上,印度電影就獨佔了6席。

寶萊塢的高度產業化不僅保證了電影的品質,高效的海外發行效率使印度電影收割了一批來自英、澳、美、加,甚至日、俄、德等國家的粉絲,以至於印度電影的總收益有30%左右是來自於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為了迎合更多海外風格,從2012年開始,印度電影在風格上更加國際化。減少輸出歌舞片,以社會現實題材為主,阿米爾汗的作品大多就是反映印度社會問題,文化反思的片子,這些電影一上映,就霸屏各大影院。

說到這裡,我們來反觀一下中國的電影。

雖然本土票房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去年450億元的票房規模遠超過印度的150億元,但在海外票房成績上發展緩慢,能夠在海外取得良好口碑和票房的電影屈指可數。

李安的《臥虎藏龍》獲得當年北美外語片票房冠軍已經是18年前的事情了!

而中國電影走不出國門的原因,解局君也不必多說。

能夠沉下心來打磨一部好電影的電影人屈指可數。大部分電影抱著賺快錢的心態,找一線流量明星來撐個場,一個電影幾個月就能上線。

狗血的青春片、煽情的愛情片充斥著中國電影市場。很多電影講不好故事,更不用說承載文化和思考。

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趕上印度電影?解局君想,這個問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回答。

從近兩年全球影視業的資料看,目前印度電影的出口量僅次於美國,且在北美和英國的影響力高居進口片第一。

以2016年的北美市場為例,過100萬美元票房的外語片總共有46部,印度電影就占了29部,而華語電影僅3部。

甚至在TOP 10的榜單上,印度電影就獨佔了6席。

寶萊塢的高度產業化不僅保證了電影的品質,高效的海外發行效率使印度電影收割了一批來自英、澳、美、加,甚至日、俄、德等國家的粉絲,以至於印度電影的總收益有30%左右是來自於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為了迎合更多海外風格,從2012年開始,印度電影在風格上更加國際化。減少輸出歌舞片,以社會現實題材為主,阿米爾汗的作品大多就是反映印度社會問題,文化反思的片子,這些電影一上映,就霸屏各大影院。

說到這裡,我們來反觀一下中國的電影。

雖然本土票房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去年450億元的票房規模遠超過印度的150億元,但在海外票房成績上發展緩慢,能夠在海外取得良好口碑和票房的電影屈指可數。

李安的《臥虎藏龍》獲得當年北美外語片票房冠軍已經是18年前的事情了!

而中國電影走不出國門的原因,解局君也不必多說。

能夠沉下心來打磨一部好電影的電影人屈指可數。大部分電影抱著賺快錢的心態,找一線流量明星來撐個場,一個電影幾個月就能上線。

狗血的青春片、煽情的愛情片充斥著中國電影市場。很多電影講不好故事,更不用說承載文化和思考。

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趕上印度電影?解局君想,這個問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回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