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俄媒:美國中產階級羞於承認吃不飽,挨餓的越來越多

近期,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發表的題為《美國人因挨餓而感到羞恥——2009年起美國開始談論食品短缺危機》的文章稱, 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菜籃子正在急劇縮水。 從一方面來說這似乎是節食者的隊伍在壯大。 但原因更簡單和可悲——人們越來越沒錢買吃的。

文章稱, 現在人們公開談論美國中產階級迅速變窮的話題。 但目前羞於承認的是, 包括素食在內的許多大行其道的節食其實與缺錢有關。 2016年有4120萬美國人淪為“吃不飽的人”。 但人們為吃不飽而感到羞恥, 把它當成秘密。

“表面光鮮”的饑餓遊戲

文章稱, 2008年經濟危機後,

美國開始廣泛使用食品短缺一詞。 受食品短缺困擾的人不僅是非法移民和吸毒者, 還有大量有工作的公民, 例如多子女家庭。 通常賺錢主力是父親, 而母親做兼職。 如果父親失業, 就等於讓家庭吃不飽飯。

原則上, 美國中產家庭中夫妻任何一方失業都可能令整個家庭面臨生存困境——即便是收入較少的一方。

問題在於, 絕大多數這種家庭都有房貸。 斷供意味著失去所有。 因此, 按時向銀行還貸令人們放棄了很多。

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生亞歷山卓·海澤爾回憶了2009年, “從外面看我們家與鄰居家一樣漂亮, 而裡面卻藏著挨餓中產階級的秘密。 大衰退打碎了我們的生活。 一夜之間我們從吃新鮮食品淪為吃過期罐頭和大米。 父母經常不吃午飯或晚飯, 以便把吃的省給孩子們。 鄰居們給我們送來熱飯菜, 好讓我們撐到週末。 但父母把這個秘密藏得很好, 以至於我們甚至不認為自己屬於挨餓的人”。

文章稱, 2009年, 5000多萬美國人生活在“食品短缺”的狀況下。 隨著經濟的復蘇,

這個數字在下降——如今餓肚子的人略多於4000萬。 但有意思的是:其中有越來越多的人住在中產階級生活的發達地區, 那裡林蔭道旁的房屋正是“表面光鮮”。

儘管目前經濟在增長, 中產階級往往被迫接受低收入工作或賺外快。 而按揭、貸款或公共住宅的固定支出壓力則在持續增加。

被迫租房的人也屬於高風險人群。 房租不斷上漲, 而公共住宅在變貴, 但與俄羅斯一些地區不同(好幾年的費用都不交), 在美國一逾期立即斷水斷電。 因此租房者面臨選擇——要麼付房租, 要麼交錢吃飯。 通常他們選擇前者。

做兼職養育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埃米·奈特承受不起一下上漲30%的房租, 她住回了父母家並向他們支付房租。

儘管美國向家庭提供食品券, 但奈特只買得起最便宜的食物——通心粉、大米和麵包。 由於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 奈特和她的孩子們迅速發胖。 這就是發達國家的饑餓現狀——人們常年吃不到新鮮水果、正常的肉和魚, 因此發胖並引發種種疾病。

文章稱, 這些問題在美國房價快速上漲的州尤為尖銳。

俄勒岡的房價和房租的上漲態勢令食物短缺者人數至今仍在增加。 埃米·奈特剛好來自俄勒岡。

把吃不飽當成秘密

文章稱, 2009年起美國開始談論食品短缺危機。 所有主流媒體都做了這一主題的報導。 不過人們的絕望沒有以群眾遊行的形式表現出來——人們為吃不飽而感到羞恥, 把它當成秘密;尤其是那些自詡中產階級的人。

作者尼爾·加布勒在《大西洋》月刊中寫道:“美國是失敗者和成功者的國度。 與貧窮鬥爭——這是恥辱之源。 沉默是唯一的防禦。 ”他承認自己屬於那49%的美國人, 緊急情況下口袋裡甚至掏不出400美元。

文章稱, 美國的饑餓問題已被稱作“寂靜的危機”。 這令人想起大蕭條時期。

上世紀30年代美國沒有做人口統計, 一些歷史學家推測,美國當時經歷了真正的饑荒,只不過是“寂靜的”。

那些專門介紹如何在超市找出打折食品並為全家製作經濟飯菜的烹飪書籍大受歡迎,例如用冷凍玉米煮的一碗湯或番茄通心粉。讀者們喜歡這些生存秘訣。

文章稱,英國和美國的媒體願意支持這種趨勢。最嚴肅的刊物上都出現了諸如《小夥子花2.75美元吃得像國王一樣》的標題。流行的飲食試驗把需求冒充成美德。在垃圾桶找吃的時候,說服自己是在為保護生態而戰。

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吃喝玩樂遊購在美國,請關注華人生活網

一些歷史學家推測,美國當時經歷了真正的饑荒,只不過是“寂靜的”。

那些專門介紹如何在超市找出打折食品並為全家製作經濟飯菜的烹飪書籍大受歡迎,例如用冷凍玉米煮的一碗湯或番茄通心粉。讀者們喜歡這些生存秘訣。

文章稱,英國和美國的媒體願意支持這種趨勢。最嚴肅的刊物上都出現了諸如《小夥子花2.75美元吃得像國王一樣》的標題。流行的飲食試驗把需求冒充成美德。在垃圾桶找吃的時候,說服自己是在為保護生態而戰。

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吃喝玩樂遊購在美國,請關注華人生活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