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ES上不斷崛起的深圳企業 因性價比高吸引買家和合作商

CES上人頭攢動。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由深圳企業製作的機器人在CES上展示。

深圳晚報記者 唐文雋 實習生 馬僑儀

今年是劉大可第6次參加位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簡稱CES)了, 劉大可是深圳寬洋網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對於他來說, 參展本應是輕車熟路。

然而, 在參展的第一天, 現場洶湧的人流還是讓劉大可有點措手不及。 他從未在CES上見到這麼多參展商,

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參展商。

劉大可的感覺是敏銳的。 1月9日至12日, 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 這個素有科技界風向標之稱的展覽吸引了來自全球近4500家企業, 中國參展商有1000多家, 其中深圳企業就有近700家, 佔據全球參展商總數的1/7。

除了在數量上不斷增加, 深圳企業也開始展現出與過去不一樣的姿態。 幾年前, 深圳大多數企業仍以“加工廠”的形式在展會上拉訂單。 而今年, 他們展現更多的是創新產品, 並尋求國際合作。 華為、中興、一電科技、柔宇科技等來自深圳的企業, 以高新技術產品在CES上獲得諸多關注。

從1967年在美國芝加哥成立, 到2005年變成全球最大的年度電子展覽, CES不斷探索演變, 現今已成為全球各大科技企業爭相奔赴的“寶地”。

作為後起之星的深圳參展商, 正在這個世界性的舞臺上, 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著他們的崛起。

參展接觸外商

在2004年前, 許多從事電子產業的深圳企業從未聽過CES。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千禧之年, 深圳的電子產業不斷發展, 到2003年, 深圳已擁有6000多家電子企業。 這些企業時常能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 工廠裡的機器每天轟隆隆地運轉著, 為外商加工產品。 長年累月下來, 他們對國外的產品、工藝、加工程式了然於胸, 然而大部分的企業卻從未與這些產品的真正下單人——外商打過交道。

據深圳市新時代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範文佳回憶, 彼時深圳雖有許多企業在為外商加工產品, 但都是與國企外貿公司打交道。

由於企業需取得外貿經營權才能從事對外進出口貿易, 而在當時, 由於取得外貿經營權的門檻高, 許多民營企業無法獲得, 只好求助於擁有外貿經營權的國企。 通常國企會與外商合作, 他們取得訂單後, 再將需要加工的部分交予民營企業。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4年。 2004年7月, 我國對《對外貿易法》進行了修訂, 將外貿經營權管理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登記制, 取消了外貿經營權的門檻限制, 並將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範圍擴大到個人。

此次修訂讓許多人有了從事對外進出口貿易的機會, 要進行對外貿易, 首先得接觸外商, 瞭解外商的需求, 建立聯繫並展現公司實力, 實現這些最佳途徑之一就是參加國外的展會。

彼時的CES抓住了消費電子產品發展的風向, 逐漸成為科技界較為認可的全球性展會, 一些深圳外貿企業開始聽說CES, 他們渴望去參展以便開拓國際市場。 然而, 當時的CES並未在中國流行, 怎麼申請、怎麼去參展等問題都成了深圳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範文佳很快發現了這一商機。 2001年, 他成立了深圳市時代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公司業務最初是做國內的展會, 而在2006年, 他突然發現深圳做外貿的公司日益增多。 許多公司想去國外參展卻苦於不知從何下手, 他隨即調整了公司方向, 開始專注於做國外的展會, 説明客戶到國外參展。

剛開始的第一年, 深圳參展企業很少, 範文佳公司只有了幾十個客戶。 但沒過多久,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展。 隨著中國的參展商逐年增多,CES開始注重中國市場。為了讓中國參展商能更高效地參加CES,CES在中國定下了13家官方代理,由他們來説明中國的參展商做前期準備。範文佳的公司則是其中一家。

不知不覺間,12年過去了,範文佳見證了不少企業從2006年就開始參展,到如今已經上市。

登陸國際舞臺

2009年,劉大可第一次參加CES。

劉大可的公司成立之初業務以加工音響設備為主,客戶大多為國內企業。在運營9年後,劉大可意識到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他想開拓國外市場。2009年,在一次與同行的聊天中,劉大可無意間聽說了CES。

擺在他面前的CES是機遇還是陷阱?劉大可不確定,2009年,他謹慎地以觀展商的身份去參展。

CES比劉大可想像中的要大,偌大的展館裡擺滿了或大或小的展位。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隨處可見拖著大箱子的買家,他們仔仔細細地看各個參展商的資訊,生怕錯過了良機。

“這個展會充滿了商業機會。”劉大可當即就在心裡定下了2010年的參展計畫。

等真正參展的時候,劉大可才發現內心的煎熬。整整4天,他都坐在展位裡,翹首企盼有客戶過來。對他來說,CES就是他開拓客戶、拉取訂單的地方。展會上,劉大可能認識20多個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客戶鮮少會在現場下訂單,通常展會後彼此還會進行深入溝通,最終,達成合作的客戶大約能有10個。

劉大可的公司不是個案。早期去參展的大多數深圳企業都是以銷售為目的,他們極少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在展會上找到新的客戶,拿到加工訂單。

然而這樣的狀態沒有持續多久。2011年前,深圳企業在CES上都能獲得許多訂單,但2011年之後,由於經濟危機帶來的創傷,訂單數量開始減少。

同時,隨著全球的聯繫不斷加強,過去外商只能通過郵件報價的時代逐漸過去,許多外商飛來深圳進行比價。競爭越大,企業就不得不壓低利潤“搶”訂單。一些企業撐不下去,倒閉了,有些則轉型做自己的品牌。

這樣的淘汰在參展商的更替中顯現得淋漓極致。據範文佳回憶,在新時代帶領的參展企業中,每年都會有20%~30%的新面孔,這意味著同等比例的公司被淘汰或轉型了。

劉大可也從加工企業轉型,開始做起自有品牌。為了與大公司競爭,他不斷在包裝上尋求創新。

2018年,劉大可第一次帶著公司自有品牌參加CES,他發現,深圳像他這樣轉型的企業占了一大半。比起過去,現在的CES更像是公司集聚交流的展會,這些企業把CES看作是展示的舞臺,而在這個舞臺上,他們不再拼命拉訂單,他們更在意的,是增加自身產品曝光率,找分銷商把產品遠銷海外。

好展位難求

為了參加2018年的CES,蘿拉(Laurent)從深圳出發,足足轉了4次機,中間還在日本停留了一晚上,才抵達拉斯維加斯。

談及此事時蘿拉十分“崩潰”。蘿拉是在深圳市雲頂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工作的法國人,此次代表公司去參展。由於開展前幾個星期才訂機票,直飛的機票早已賣光,無奈之下,他不得不選擇這趟航班。

除了訂機票,訂酒店和訂展位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由於公司參展的議程提得較晚,蘿拉去年7月份才在網上報名、申請展位,展館內靠門口和中間的展位都已經被其他人訂了,最後,公司只申請到一個位置較偏的展位,客流量比其他展位少了許多。

“CES的展位真是太緊張了,稍晚一點就訂不到好的展位。”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總監李婧淑對此也深有感觸。2018年是他們第二次參加CES,汲取了去年經驗的他們,在2017年參加展會時就訂好了來年的展位。今年,他們的展位在一個比較好的位置,人流量也增加了不少。

除了搶到好的展位,必要的曝光也至關重要。大多數建立自有品牌的深圳參展商不再像過去一般守著攤位等待買家,而是借助展會這個平臺,主動去找國外媒體報導,以期在國外擁有一定的知名度,讓客戶主動找上門。

為了在國外市場宣傳公司的新產品Oclean智慧牙刷,蘿拉特地在參展前聯繫了十幾家外國媒體,邀請他們來展位元前參觀和報導。

對於大多數深圳企業來說,平時在國內難以接觸外國媒體,而CES則提供給他們一次絕佳的機會。

而劉大可則不如蘿拉熟悉國外的媒體,為此,他專門找了美國當地一家公關公司,讓他們幫忙找了十幾家媒體對公司產品進行報導宣傳。

一場展會下來,劉大可花了十幾萬元,但他卻認為很值得。每次來CES,劉大可都能和一些平時難以碰面的產業鏈上下游夥伴見面溝通。今年,他還與亞馬遜的相關負責人一起吃飯,並商談合作事宜。

專利意識待加強

“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聽到外國友人稱讚深圳產品了。”李婧淑回憶道。

每次李婧淑在展會上和各國客戶介紹自己是深圳企業,問對方是否去過深圳時,對方都會回答:“當然去過,做消費電子行業的,一般都去過深圳。”在外國友人眼中,深圳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堪稱海外買家的“天堂”。

在CES上,“深圳產品”因其性價比高而被越傳越遠,感興趣的買家和合作商也逐漸增多。據李婧淑透露,其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有70余項專利,還擁有國內最領先的步態演算法,價格也比日韓企業便宜二分之一,所以國外買家都願意和他們合作。

近年來,憑藉深厚的產業優勢,深圳中小型創業公司尤其是科技類的企業遍地開花。這些科技類企業更注重自主創新能力與速度。

李婧淑明顯感覺到,在CES上,中國的創新能力逐年增強,創新速度也較海外更快,來自全球各地的目光都聚向中國深圳。

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在今年的CES上就對媒體表示,3年前他第一次來CES時,還沒有太多外國用戶瞭解柔宇科技,心裡有些失落。但現在柔宇科技不但收穫大量關注,高清移動影院Royole Moon還在今年獲得了CES創新大獎。

然而,伴隨著不斷崛起的“深圳創造”,問題也隨之浮現。

從事國際展覽相關業務十餘年的範文佳說,深圳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專利意識。

除了CES,世界上還有許多著名的展會,如德國漢諾威電子展、德國柏林國際消費展會等。歐洲對專利權較為注重,通常會對參展的每個企業進行侵權排查。之前一些去德國參展的企業就曾因為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而在開展的第一天被封展。

CES中國負責人李偉也對媒體表示,中國企業雖在崛起,參展企業眾多,但在品質上還有追趕國際前沿的空間。在晶片、新顯示材料和技術等方面仍缺乏核心技術。

事實上,以CES為代表的國際展會在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它們更像是一面鏡子,將深圳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清楚地照了出來。同時,這面鏡子也在提醒著深圳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道路上,還需不斷地創新,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在CES上,“深圳產品”因其性價比高而被越傳越遠,感興趣的買家和合作商也逐漸增多。

隨著中國的參展商逐年增多,CES開始注重中國市場。為了讓中國參展商能更高效地參加CES,CES在中國定下了13家官方代理,由他們來説明中國的參展商做前期準備。範文佳的公司則是其中一家。

不知不覺間,12年過去了,範文佳見證了不少企業從2006年就開始參展,到如今已經上市。

登陸國際舞臺

2009年,劉大可第一次參加CES。

劉大可的公司成立之初業務以加工音響設備為主,客戶大多為國內企業。在運營9年後,劉大可意識到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他想開拓國外市場。2009年,在一次與同行的聊天中,劉大可無意間聽說了CES。

擺在他面前的CES是機遇還是陷阱?劉大可不確定,2009年,他謹慎地以觀展商的身份去參展。

CES比劉大可想像中的要大,偌大的展館裡擺滿了或大或小的展位。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隨處可見拖著大箱子的買家,他們仔仔細細地看各個參展商的資訊,生怕錯過了良機。

“這個展會充滿了商業機會。”劉大可當即就在心裡定下了2010年的參展計畫。

等真正參展的時候,劉大可才發現內心的煎熬。整整4天,他都坐在展位裡,翹首企盼有客戶過來。對他來說,CES就是他開拓客戶、拉取訂單的地方。展會上,劉大可能認識20多個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客戶鮮少會在現場下訂單,通常展會後彼此還會進行深入溝通,最終,達成合作的客戶大約能有10個。

劉大可的公司不是個案。早期去參展的大多數深圳企業都是以銷售為目的,他們極少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在展會上找到新的客戶,拿到加工訂單。

然而這樣的狀態沒有持續多久。2011年前,深圳企業在CES上都能獲得許多訂單,但2011年之後,由於經濟危機帶來的創傷,訂單數量開始減少。

同時,隨著全球的聯繫不斷加強,過去外商只能通過郵件報價的時代逐漸過去,許多外商飛來深圳進行比價。競爭越大,企業就不得不壓低利潤“搶”訂單。一些企業撐不下去,倒閉了,有些則轉型做自己的品牌。

這樣的淘汰在參展商的更替中顯現得淋漓極致。據範文佳回憶,在新時代帶領的參展企業中,每年都會有20%~30%的新面孔,這意味著同等比例的公司被淘汰或轉型了。

劉大可也從加工企業轉型,開始做起自有品牌。為了與大公司競爭,他不斷在包裝上尋求創新。

2018年,劉大可第一次帶著公司自有品牌參加CES,他發現,深圳像他這樣轉型的企業占了一大半。比起過去,現在的CES更像是公司集聚交流的展會,這些企業把CES看作是展示的舞臺,而在這個舞臺上,他們不再拼命拉訂單,他們更在意的,是增加自身產品曝光率,找分銷商把產品遠銷海外。

好展位難求

為了參加2018年的CES,蘿拉(Laurent)從深圳出發,足足轉了4次機,中間還在日本停留了一晚上,才抵達拉斯維加斯。

談及此事時蘿拉十分“崩潰”。蘿拉是在深圳市雲頂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工作的法國人,此次代表公司去參展。由於開展前幾個星期才訂機票,直飛的機票早已賣光,無奈之下,他不得不選擇這趟航班。

除了訂機票,訂酒店和訂展位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由於公司參展的議程提得較晚,蘿拉去年7月份才在網上報名、申請展位,展館內靠門口和中間的展位都已經被其他人訂了,最後,公司只申請到一個位置較偏的展位,客流量比其他展位少了許多。

“CES的展位真是太緊張了,稍晚一點就訂不到好的展位。”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海外銷售總監李婧淑對此也深有感觸。2018年是他們第二次參加CES,汲取了去年經驗的他們,在2017年參加展會時就訂好了來年的展位。今年,他們的展位在一個比較好的位置,人流量也增加了不少。

除了搶到好的展位,必要的曝光也至關重要。大多數建立自有品牌的深圳參展商不再像過去一般守著攤位等待買家,而是借助展會這個平臺,主動去找國外媒體報導,以期在國外擁有一定的知名度,讓客戶主動找上門。

為了在國外市場宣傳公司的新產品Oclean智慧牙刷,蘿拉特地在參展前聯繫了十幾家外國媒體,邀請他們來展位元前參觀和報導。

對於大多數深圳企業來說,平時在國內難以接觸外國媒體,而CES則提供給他們一次絕佳的機會。

而劉大可則不如蘿拉熟悉國外的媒體,為此,他專門找了美國當地一家公關公司,讓他們幫忙找了十幾家媒體對公司產品進行報導宣傳。

一場展會下來,劉大可花了十幾萬元,但他卻認為很值得。每次來CES,劉大可都能和一些平時難以碰面的產業鏈上下游夥伴見面溝通。今年,他還與亞馬遜的相關負責人一起吃飯,並商談合作事宜。

專利意識待加強

“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聽到外國友人稱讚深圳產品了。”李婧淑回憶道。

每次李婧淑在展會上和各國客戶介紹自己是深圳企業,問對方是否去過深圳時,對方都會回答:“當然去過,做消費電子行業的,一般都去過深圳。”在外國友人眼中,深圳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堪稱海外買家的“天堂”。

在CES上,“深圳產品”因其性價比高而被越傳越遠,感興趣的買家和合作商也逐漸增多。據李婧淑透露,其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有70余項專利,還擁有國內最領先的步態演算法,價格也比日韓企業便宜二分之一,所以國外買家都願意和他們合作。

近年來,憑藉深厚的產業優勢,深圳中小型創業公司尤其是科技類的企業遍地開花。這些科技類企業更注重自主創新能力與速度。

李婧淑明顯感覺到,在CES上,中國的創新能力逐年增強,創新速度也較海外更快,來自全球各地的目光都聚向中國深圳。

柔宇科技CEO劉自鴻在今年的CES上就對媒體表示,3年前他第一次來CES時,還沒有太多外國用戶瞭解柔宇科技,心裡有些失落。但現在柔宇科技不但收穫大量關注,高清移動影院Royole Moon還在今年獲得了CES創新大獎。

然而,伴隨著不斷崛起的“深圳創造”,問題也隨之浮現。

從事國際展覽相關業務十餘年的範文佳說,深圳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專利意識。

除了CES,世界上還有許多著名的展會,如德國漢諾威電子展、德國柏林國際消費展會等。歐洲對專利權較為注重,通常會對參展的每個企業進行侵權排查。之前一些去德國參展的企業就曾因為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而在開展的第一天被封展。

CES中國負責人李偉也對媒體表示,中國企業雖在崛起,參展企業眾多,但在品質上還有追趕國際前沿的空間。在晶片、新顯示材料和技術等方面仍缺乏核心技術。

事實上,以CES為代表的國際展會在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它們更像是一面鏡子,將深圳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清楚地照了出來。同時,這面鏡子也在提醒著深圳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道路上,還需不斷地創新,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在CES上,“深圳產品”因其性價比高而被越傳越遠,感興趣的買家和合作商也逐漸增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