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榜樣的力量——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張鵬飛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張鵬飛

張鵬飛, 男, 共青團員,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

2016年4月7日, 張鵬飛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上發表題為“Continuous directional water transport on the peristome surface ofNepenthes alata”的論文, 這是《Nature》首次刊發我國高校機械工程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 張鵬飛也成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第一位在《Nature》上發表論文的博士研究生。 2017年2月獲工信部2016年度工信創新獎學金特等獎(排名第1)。

2008年, 承載著父母的期望, 張鵬飛考入北京航空航太大學;2012年保送碩士研究生, 從事仿生介面的設計與製造研究, 2013年碩博連讀, 師從張德遠教授和陳華偉教授,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研究工作。

師法自然水往高處流

張鵬飛的研究方向屬於多學科交叉領域, 重點是向大自然學習, 因而與豬籠草這個具有“食肉”特點的植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雖然已經有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眾多研究者對豬籠草進行過細緻的分析和研究, 但是在張鵬飛依然發現了從未引人注意的神奇現象——他發現了在豬籠草口緣存在著液體單方向的搬運現象, 水在豬籠草口緣實現了“水往高處流”的反常理運動。

隨後, 經過長期的探索與鑽研, 張鵬飛同導師一道, 第一次系統地闡釋了液滴定向搬運現象和機理, 揭示了自然生物原型體表表面單方向液體搬運新現象, 開創性地提出了無動力自潤滑防粘新理念, 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了世界頂級期刊《Nature》上。 這是《Nature》首次刊發中國高校機械工程學科的首篇, 張鵬飛成為北航歷史上第一個在《Nature》上發表論文的在讀博士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人都在研究豬籠草, 但是我仔細研究這個微結構, 發現只有在合適的液滴大小下, 這一現象才最明顯。 ”張鵬飛回憶道, “或許平時我閱讀的書籍, 做過的事情對這次發現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我在碩士博士期間閱讀了比較多的文獻, 涉及的知識面也比較廣, 包括了生物、微電子、機械、化學等等, 我喜歡在平時把不同的學科之間構建聯繫, 思考不同學科之間的邏輯, 這對培養發現問題或者說解決問題的‘嗅覺’起了一定的作用。 ”

學以致用上下而求索

日復一日的試驗研究看似枯燥, 張鵬飛一直堅信天道酬勤, 樂在其中。 在此前發現自然的基礎上, 張鵬飛發展了單方向液體輸送新方法、新結構, 開創液體二維表面搬運新領域建立了全新的介面防粘模型和理論;發明了自組裝微孔成形方法,

並以此為基礎創建了孔結構製造、潤滑防粘完整工藝;創建了金屬表面高溫防粘工藝方法, 並將工藝方法應用到載能微創手術器械上, 顯著提升了軟組織減粘效果。

憑藉持之以恆的努力和腳踏實地的科研, 從以本科畢業設計內容發表第一篇文章開始, 張鵬飛已經發表學術論文14篇, 其中SCI論文10篇, 8篇處在JCR分區Q1區, 6篇為中科院TOP期刊, 影響因數之和超過87;重要國際會議論文3篇, EI論文2篇;3篇論文被雜誌選為了封面文章, 包括被邀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的《中國科學基金》上發表的封面論文。 此外, 還申請發明專利4項, 其中2項已授權。 發表的第一篇SCI論文即被雜誌選為了封面文章。

2017年3月, 張鵬飛脫穎而出, 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工業和資訊化部2016年創新創業獎學金創新特等獎。

榜樣示範傳播正能量

走出實驗室, 張鵬飛還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他積極服務于班級建設, 在碩士階段擔任班級副班長及團委書記;擔任了本科生《工程圖學》課程助教, 每週定期指導一年級本科生的學習和上機實驗;他還擔任了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助教, 以親身經歷為一年級研究生答疑解惑。

2015年, 張鵬飛入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研究生成才表率優秀事蹟報告團, 講述自己對於本科到研究生的思想轉變、科研方法和論文寫作的心得體會, “有些人可能具有創新的天分, 但是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 做科研就會停留於表像。永遠不要看低自己的能力,無論是對於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夯實基礎都很重要,此外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投入思考,努力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鍛煉科研嗅覺,就一定能成功!”張鵬飛講述自身從事仿生科研所遇到的故事、所得到的體會分享給廣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激勵本研學生獻身科研勇於創新。此外,在首屆工信部“七校論壇”上,張鵬飛作為北航的代表作了報告發言。

張鵬飛發現了自然之美,在學習和超越自然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

往期精彩

中國大學生線上

做科研就會停留於表像。永遠不要看低自己的能力,無論是對於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夯實基礎都很重要,此外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投入思考,努力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鍛煉科研嗅覺,就一定能成功!”張鵬飛講述自身從事仿生科研所遇到的故事、所得到的體會分享給廣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激勵本研學生獻身科研勇於創新。此外,在首屆工信部“七校論壇”上,張鵬飛作為北航的代表作了報告發言。

張鵬飛發現了自然之美,在學習和超越自然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

往期精彩

中國大學生線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