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深圳獨佔鰲頭!全社會研發投入GDP占比珠佛超廣州!

“中國要強, 中國人民生活要好, 必須有強大科技。 ” 多年來, 中央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科技強國也成為我國的重大發展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重要規劃, 要想建設成為媲美紐約大灣區、三藩市大灣區和東京大灣區的全球第四大灣區, 以及高度繁榮發達的世界級城市群, 科技創新研發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

過去一年珠三角九市的科研方面有何成績, 未來一年又有何規劃, 前不久剛公佈的九市2018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端倪。

由圖表可見, 2017年深圳的R&D(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 占GDP比重4.13%, 高居珠三角首位。 如此的研發投入強度, 放眼全國也僅次於北京。

接下來的排名則比較令人意外, 作為核心城市的廣州並未緊隨其後, 而是占比分別為2.9%和2.7%的珠海和佛山, 廣州只能以2.5%的占比落到第四位。 看來, 要想不被深圳全面超越, 廣州的確應該加大力度了。

除了R&D占GDP比重外, 廣州去年新增高新企業數量約4000家, 而深圳新增的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為3193家, 作為一線城市的廣深新增高新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城市。 而東莞、中山和佛山在這方面亦有1000多甚至超過2000家, 表現不俗。

下面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排名前列的幾大城市在創新研發方面都有哪些側重點, 以及有何具體的成績和舉措。

廣州:生物醫藥科技是重中之重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資料、雲計算、3D列印等最前沿的科技概念, 但生物醫藥始終還是廣州的重中之重。

在報告中,

國際生物島被列為廣深科技走廊中的重大創新平臺, 而生物醫療產業也被廣州列入重點扶持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 報告還專門提到去年獲批的兩大生物醫藥類重點實驗室: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美國冷泉港實驗室。

作為華南醫療資源彙聚中心的廣州, 隨著去年多個國際一流生物醫藥項目的落地運營, 在生物醫藥科技方面正逐步形成產業集聚。

(廣州國際生物島)

深圳: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創新之都

在科技創新方面, 深圳去年可謂成績斐然:獲國家科技獎15項, 獲中國專利金獎5項、占全國1/5, 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在85%以上、居全國第一。 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193家, 累計達1.12萬家, 新組建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3家、基礎研究機構3家、製造業創新中心5家、海外創新中心7家。

在深圳的報告提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創新之都。 不可否認, 涉及各領域的眾多科研專案讓深圳擁有豪言壯語的底氣: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國家基因庫二期、網路空間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健康科學實驗室, 工業母機、5G移動通信、合成生物學。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規劃建設石墨烯產業基地,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新材料等創新型產業。

(深圳灣創新科技中心)

珠海:龍頭企業引領技術創新

珠海的報告中指出,去年格力電器獲第三屆中國品質獎,格力智慧裝備製造、泰坦新動力、雲洲智慧等科技型企業產值翻倍增長,麗珠醫藥、健帆生物、賽納列印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發展良好,另外還有一批新興企業加快成長。

在重點科技項目方面,去年成功創建了全國首個深海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烽火海洋等3個專案入選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專案。

(珠海格力)

佛山:技術改造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

佛山把工業技術改造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報告提出,實施工業轉型升級,以技術改造、智慧化高端化、擁抱互聯網等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全產業鏈躍升。去年共投資771.5億元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比2016年增長39.4%,連續4年總量位居全省首位,累計超過一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佛山對研發創新的另一個重要舉措是人才培養,報告提出,分別與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共建全學段佛山校區,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建佛山研究生院,創建兩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國家示範基地。

東莞:鞏固電子資訊產業的優勢和地位

東莞製造業的核心是手機和電子資訊產業,因此報告提出,實施智慧終端機產業生態系統建設計畫,加快推進華為、OPPO、VIVO、紫光等重大專案建設,補強核心晶片、高端顯示幕等關鍵配套,著力鞏固電子資訊產業的優勢和地位。

此外,報告還指出要在其他製造業加快推進自動化、智慧化改造,培育300個以上改造應用專案,建設2至3個智慧製造示範專案。籌建國家智慧製造裝備監督檢驗中心,實施萬名智慧製造人才提升工程,力爭3年內撬動融資支持100億元以上。

(東莞聯科國際資訊產業園)

在各地的工作報告中,都把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放在重要位置,從人才引進、產業升級、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發力,而對於這些城市來說,立足現有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和地方特色去制定科技創新政策,更好地承擔好各自的職能和角色,融入大灣區才是最有效的發展戰略。

Kitsch投稿於粵港澳大灣區網,轉載請注明(無注明來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責任權利)

想要瞭解更多粵港澳大灣區資訊,關注本號後點擊頭像底部功能表內容或者前往YGA.cn 查看吧!

工業母機、5G移動通信、合成生物學。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規劃建設石墨烯產業基地,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新材料等創新型產業。

(深圳灣創新科技中心)

珠海:龍頭企業引領技術創新

珠海的報告中指出,去年格力電器獲第三屆中國品質獎,格力智慧裝備製造、泰坦新動力、雲洲智慧等科技型企業產值翻倍增長,麗珠醫藥、健帆生物、賽納列印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發展良好,另外還有一批新興企業加快成長。

在重點科技項目方面,去年成功創建了全國首個深海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烽火海洋等3個專案入選國家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專案。

(珠海格力)

佛山:技術改造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

佛山把工業技術改造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報告提出,實施工業轉型升級,以技術改造、智慧化高端化、擁抱互聯網等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全產業鏈躍升。去年共投資771.5億元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比2016年增長39.4%,連續4年總量位居全省首位,累計超過一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佛山對研發創新的另一個重要舉措是人才培養,報告提出,分別與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共建全學段佛山校區,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建佛山研究生院,創建兩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國家示範基地。

東莞:鞏固電子資訊產業的優勢和地位

東莞製造業的核心是手機和電子資訊產業,因此報告提出,實施智慧終端機產業生態系統建設計畫,加快推進華為、OPPO、VIVO、紫光等重大專案建設,補強核心晶片、高端顯示幕等關鍵配套,著力鞏固電子資訊產業的優勢和地位。

此外,報告還指出要在其他製造業加快推進自動化、智慧化改造,培育300個以上改造應用專案,建設2至3個智慧製造示範專案。籌建國家智慧製造裝備監督檢驗中心,實施萬名智慧製造人才提升工程,力爭3年內撬動融資支持100億元以上。

(東莞聯科國際資訊產業園)

在各地的工作報告中,都把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放在重要位置,從人才引進、產業升級、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發力,而對於這些城市來說,立足現有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和地方特色去制定科技創新政策,更好地承擔好各自的職能和角色,融入大灣區才是最有效的發展戰略。

Kitsch投稿於粵港澳大灣區網,轉載請注明(無注明來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責任權利)

想要瞭解更多粵港澳大灣區資訊,關注本號後點擊頭像底部功能表內容或者前往YGA.cn 查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