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抓住機遇推動檢察文化與業務融合發展

司法改革無疑給檢察文化建設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在此背景下檢察文化建設要適應司改新要求, 抓重點補短板, 發揮“關鍵少數”作用, 增強職業認同和職業自信, 發揮先進人物和典型案例功能, 將境界還原為責任, 更好地實現文化與業務虛實融合共同發展。

一、挑戰與機遇:檢察文化建設亟待加強。 司法責任制的確立迫切需要文化保障。 確立司法責任制是這次司法改革的核心, 原有的行政化運作模式被打破, 習慣性的工作理念、思維、格局、能力等都將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同時, 司法責任制使員額制檢察官主體地位大大提升, 相對獨立性大大增強。 顯然, 確立司法責任制, 需要根據問題導向加強和改進檢察文化建設, 為改革提供精神、素養支撐和保障。

訴訟制度的重大改革迫切需要文化規範。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對檢察官的執法理念、綜合素養、執法水準、清廉要求等方面, 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檢察官在認罪認罰程式中的彈性權力大大擴張, 如何保證檢察權正確行使, 迫切需要加強和改進檢察文化建設, 以強化檢察官的內心自律和外在規範制約。

司法職業化的推進迫切需要文化引領。 司法職業化需要一大批職業認同深刻、職業理想崇高、職業信念堅定, 孜孜不倦為職業和事業奮鬥一生的“自覺、自信、自強、自律”的檢察官, 並伴隨實踐和經驗的積累成為職業精英, 這就迫切需要檢察文化引領。

堅持問題導向的現實迫切需要文化融合。 近些年, 全國檢察系統湧現出一些文化建設的“樣本”, 但從數量和職業化的角度考量,

還存在明顯不足, 如:對檢察文化的內涵、重點及作用缺乏實踐化認識, 注重“口頭文化”“門面文化”“盆景文化”;重業務輕文化甚至把二者對立起來;一些人職業文化缺失, 只求利益、安穩、輕鬆而不思進取。 新形勢下, 迫切需要我們站在專業化、職業化的高度, 認真審視文化與業務的關係, 解決二者融合發展的問題。

二、文化與業務:檢察文化建設的幾種關係。 一是文化建設與業務建設的關係。 檢察文化作為一種職業文化, 一方面反映並受制於職業活動的基本特徵、職業責任和價值追求;另一方面對職業活動發揮引領、規範、凝聚、激勵等能動作用。 因此, 文化建設必須圍繞業務建設這個根本、主體和中心,

著眼于提升職業素養和工作品質, 融入檢察業務工作, 實現同頻共振、良性互動、文化育檢、文化強檢。

二是檢察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首先, 檢察文化是社會文化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必然要體現國家文化、歷史文化、時代文化的共同要求。 其次, 檢察文化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分支, 必然要體現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共性。 再次, 檢察文化是一種職業文化, 是對全部檢察機關、檢察人員的共同要求, 只與社會的不同職業相區別, 不因地域、層級不同而各成一家。 職業性是檢察文化的本質內涵和根本特點。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公職人員和政法幹警的倫理規範, 都是檢察職業倫理的組成部分;同時, 檢察文化作為一種職業文化,

基本內容具有全國統一性, 雖然可以適當融入地方元素和特色, 但不能忽略職業性才是它的生命。

三是核心文化與輔助文化的關係。 檢察文化自身是一個系統, 包括了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內容。 最高檢《關於加強檢察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 檢察職業精神是檢察文化的核心。 而檢察職業精神以忠誠為基石, 以為民為宗旨, 以公正為核心, 以服務大局為使命, 以清廉為操守。 顯然, 核心文化是整個體系的精髓、靈魂、基礎和關鍵, 是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必須集中優勢力量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凸顯其核心地位。 當然, 法律監督能力、紀律作風和自身廉政、職業形象等建設, 也是重要和必需的, 但應當以核心文化為靈魂, 並將其貫穿于各項文化建設的始終。

三、融合與發展:檢察文化培育踐行路徑。在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應當重點抓好檢察職業精神的培育。要切實抓好三個重點:一是法治信仰。一個合格的檢察官,首先必須是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二是公正信念。檢察官既要在自身辦案中追求公正,還要通過有效監督維護公正,對公正的責任和作用更加重大。執著追求和維護公正,就要自覺做到實體公正、程式公正、形象公正;既要注重總體公正,又要追求個案公正、類案公正;既要保持日常公正,更要在辦案中高度警覺,敢於擔當,堅守公正。三是人本理念。組織文化的中心是以人為主體的人本文化。強化人本理念,有兩方面的意義:對內,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凝聚人、培養人;對外,人本理念是司法為民在執法辦案中的具體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執法,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關注每一起案件涉及的直接人群和間接人群,提高執法辦案的綜合成效。

積極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引領文化建設。一要緊緊抓住“關鍵少數”。“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因此,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才能有效推進檢察文化建設。作為領導尤其是一把手,既要狠抓檢察文化培育各項工作的落實,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更要以良好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作出表率。二要突出抓好員額制檢察官的職業精神培育。該群體是履行檢察職能的主體,其職業精神的“高度”決定了執法辦案的“水準”,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單位的“精神風貌”、職業形象。三要堅持抓黨建帶隊建。把全面從嚴治黨深度融入各項檢察工作,把黨性培育、信念教育與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充分發揮黨員在文化與業務融合發展中的引領、模範作用。

增強職業認同職業自信,夯實文化根基。要引導幹警充分認識檢察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功能價值,把職業與人生價值、生命意義聯繫起來,增強職業認同感、歸屬感、榮耀感,激發自我實現需求;要從單一績效管理向績效和職業認同相結合的人本管理轉變,為幹警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路徑;要增強檢察人員的法治自信、職業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其敬業愛崗,自覺養成、內化和踐行檢察職業精神。

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功能,樹立文化標杆。一要注重發揮先進人物的示範功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先進典型往往是最生動的標杆。同時,要勇於批評譴責那些違背檢察文化要求的行為,形成強勢的輿論環境。二要注重發揮典型案例的引導功能。典型個案最能夠形象、生動、實在地體現和檢驗執法理念、職業精神、職業良知、執法規範和辦案能力,最能夠詮釋和展示對法律的信仰、理解和運用,是檢察文化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的最生動教材。

境界還原責任虛實融合,踐行文化要求。檢察文化最終要入心、入責、入行,才能自覺地滲透到履行職能的一點一滴中,而不是刻意去表現、展示。因此,檢察文化必須轉化為檢察實踐,融入職業責任。責任不是高尚,不是無私,不是奉獻,而是分內應該做好的事情;雖然平平淡淡,但卻重於泰山。(四川省簡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楊堰甯)

並將其貫穿于各項文化建設的始終。

三、融合與發展:檢察文化培育踐行路徑。在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應當重點抓好檢察職業精神的培育。要切實抓好三個重點:一是法治信仰。一個合格的檢察官,首先必須是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二是公正信念。檢察官既要在自身辦案中追求公正,還要通過有效監督維護公正,對公正的責任和作用更加重大。執著追求和維護公正,就要自覺做到實體公正、程式公正、形象公正;既要注重總體公正,又要追求個案公正、類案公正;既要保持日常公正,更要在辦案中高度警覺,敢於擔當,堅守公正。三是人本理念。組織文化的中心是以人為主體的人本文化。強化人本理念,有兩方面的意義:對內,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凝聚人、培養人;對外,人本理念是司法為民在執法辦案中的具體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執法,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關注每一起案件涉及的直接人群和間接人群,提高執法辦案的綜合成效。

積極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引領文化建設。一要緊緊抓住“關鍵少數”。“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因此,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才能有效推進檢察文化建設。作為領導尤其是一把手,既要狠抓檢察文化培育各項工作的落實,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更要以良好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作出表率。二要突出抓好員額制檢察官的職業精神培育。該群體是履行檢察職能的主體,其職業精神的“高度”決定了執法辦案的“水準”,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單位的“精神風貌”、職業形象。三要堅持抓黨建帶隊建。把全面從嚴治黨深度融入各項檢察工作,把黨性培育、信念教育與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充分發揮黨員在文化與業務融合發展中的引領、模範作用。

增強職業認同職業自信,夯實文化根基。要引導幹警充分認識檢察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功能價值,把職業與人生價值、生命意義聯繫起來,增強職業認同感、歸屬感、榮耀感,激發自我實現需求;要從單一績效管理向績效和職業認同相結合的人本管理轉變,為幹警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路徑;要增強檢察人員的法治自信、職業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其敬業愛崗,自覺養成、內化和踐行檢察職業精神。

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功能,樹立文化標杆。一要注重發揮先進人物的示範功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先進典型往往是最生動的標杆。同時,要勇於批評譴責那些違背檢察文化要求的行為,形成強勢的輿論環境。二要注重發揮典型案例的引導功能。典型個案最能夠形象、生動、實在地體現和檢驗執法理念、職業精神、職業良知、執法規範和辦案能力,最能夠詮釋和展示對法律的信仰、理解和運用,是檢察文化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的最生動教材。

境界還原責任虛實融合,踐行文化要求。檢察文化最終要入心、入責、入行,才能自覺地滲透到履行職能的一點一滴中,而不是刻意去表現、展示。因此,檢察文化必須轉化為檢察實踐,融入職業責任。責任不是高尚,不是無私,不是奉獻,而是分內應該做好的事情;雖然平平淡淡,但卻重於泰山。(四川省簡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楊堰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