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八點總結得太全面了!管理必須為經營服務!

文:楊連民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九芝堂行銷總公司總經理

2017年7月18日, 陳春花教授在華為內部發佈了一篇題為《當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 企業就離虧損不遠了》的文章, 得到有“羅馬廣場”稱號的華為內網論壇心聲社區官方公眾號頭條重磅轉載, 文章很快就刷屏。 這篇文章講清了企業到底應如何正確對待經營和管理。

現實中, 我們常常為經營和管理的關係而苦惱。 要麼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管理上而忽視經營, 要麼只顧抓經營而忽視管理;可見, 掌握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正確處理好經營與管理的關係,

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以往的企業實踐和學習中, 我體會德魯克先生和陳春花教授對上述問題講的最清楚。 雖然二位都是管理學家, 但他(她)們都有著極其豐富的企業經驗。 下面將兩位管理學家的主要觀點歸納、闡述如下供參考。 不妥和不準確之處, 還請朋友們多多指正。

1

經營是龍頭, 解決企業的定位、商業模式和發展策略問題, 對企業的發展和未來負責。

2

管理是基礎, 主要是解決績效問題。 也就是說管理為績效負責, 通過運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為經營加分。

3

機會在外面

經營是企業市場活動的行為, 是對外的;追求從外部獲取資源和建立影響, 關注的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管理是指理順工作流程、發現問題的行為, 是對內的;強調對內部資源的整合並建立秩序, 關注的是以人為本, 以實現員工的價值為導向。

德魯克先生說:“公司內部的所為只會增加費用, 而機會在外面。 大多數公司內部進行的各項工作, 不管你是打著管理的旗號, 若沒有處理好與經營的關係, 不會有好的結果”。 陳春花教授認為:“組織內部只有成本, 結果存在於組織的外部”。

德魯克先生在《優秀公司的五個標準》一文中指出:“優秀公司的時間主要花在外部為客戶創造價值上, 而平庸公司的時間, 都花在內部你搞我、我搞你的人際關係和組織內耗上”。

4

經營與管理相互依存、互為補充

管理, 首先要跟上經營的發展步伐, 為經營服務。

其次也不能超越經營的速度。 德魯克先生說得好:“先有經營後有管理, 管理必須與經營相匹配”。 陳春花教授認為:“經營大於管理, 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就是說經營定位決定管理定位, 要確保管理水準匹配經營水準, 千萬不能讓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管理做什麼, 必須由經營來決定。

人們常常說管理是一門藝術, 也是一門科學, 要把管理的各種手段應用得很好, 並不完全取決於你對管理工具的熟練程度, 還取決於管理工具應用的時間點、發展階段、經營規模等。 所以, 充分理解經營和管理的關係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做好管理的重要前提。

5

企業的績效包含著效益和效率兩個方面的內容,

必須同時都關注到

對於管理而言,

我們需要有好的效益的同時, 又需要用最快的時間達成這個結果。

陳春花教授認為:“無論你採用何種管理形式和管理行為, 只要是能夠產生績效的, 我們就認為是有效的管理行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夠產生績效, 這個管理行為或者管理形式就是無效的, 我們可以確定後者就是管理資源的浪費”。

6

管理是一種分配

“管理其實很簡單, 它只是需要做一個分配就好了, 就是分配權力、責任和利益。 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 必須把權力、責任和利益等分, 成為一個等邊三角形。 在管理上出錯基本上都是沒有把這三樣東西分成等邊三角形”。

“很多管理者喜歡把權力、利益留下, 把責任分出去;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權力留下,

把利益和責任一起分出去;也有管理者認為責任和權力以及利益都應該留在自己的手上, 根本不做分配”。

“這些管理觀點都是非常錯誤的。 管理是在責任的基礎上所做的行為選擇,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我們需要在界定責任的同時, 配備合適的資源, 並讓人們可以管理所獲得的結果。 因此, 基於責任所做的權力和利益的分配, 就是最合適的管理行為”。

“我強調把責任分下去,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 就是只有分配責任, 人才才會真正地被培養起來。 沒有責任, 人是無法真正激發出能力和熱情, 也無法真正發揮他的作用”。

“唯有把責任分配下去, 讓每一個成員承擔起他們的責任, 管理才會發揮實際的功能, 再加上我們給予和責任相適應的資源和分享, 管理的效能就會發揮出來”。

7

在這篇刷屏文章《當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企業就離虧損不遠了》中,陳春花教授開宗明義:“組織管理觀決定了人們如何進行管理活動,如何看待管理、回答管理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就是管理觀的問題。只有了清晰的管理觀,才會有清晰的管理行為”。並分享了組織管理觀:“管理只對績效負責,管理是一種分配,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8

華為之前的成功之處恰恰是管理水準和經營水準匹配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學華為卻鮮有成功的關鍵所在。以下是華為人閱讀《當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企業就離虧損不遠了》一文後的主要留言精選:

貼合實際的好貼,管理與經營兩條線,把支撐服務搞成了牽引業務,概念和執行有些偏離了。

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很多人並不懂這個道理,越做越多,越管越多,慢慢就把企業作死了。

管理之所以不能淩駕於經營,是因為管理是手段,經營才是目的。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展示誰是管理大師。很多企業最終沒有搞好,都是沒有理解管理為什麼是手段,需要特別注意的是:A、管理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你面對的資源和環境,決定你應該採取什麼管理手段,面對管理思路,你最好不要有喜好,不要刻意去設計,這都會導致你不能審時度勢,犯機會主義錯誤。B、管理是動態的。今天管用的,明天不一定管用;別人管用的,你不一定管用。所以,權變很重要,在時間和空間(對人)上都要權變。

本文轉自藥苑雜談

原標題為:經營與管理

轉載已獲授權

近期熱文薦讀

2000家藥企大限來臨!一致性評價將改變藥店命運?

2018院外處方藥市場趨勢與挑戰|獨家報告

管理的效能就會發揮出來”。

7

在這篇刷屏文章《當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企業就離虧損不遠了》中,陳春花教授開宗明義:“組織管理觀決定了人們如何進行管理活動,如何看待管理、回答管理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就是管理觀的問題。只有了清晰的管理觀,才會有清晰的管理行為”。並分享了組織管理觀:“管理只對績效負責,管理是一種分配,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8

華為之前的成功之處恰恰是管理水準和經營水準匹配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學華為卻鮮有成功的關鍵所在。以下是華為人閱讀《當管理水準超過經營水準,企業就離虧損不遠了》一文後的主要留言精選:

貼合實際的好貼,管理與經營兩條線,把支撐服務搞成了牽引業務,概念和執行有些偏離了。

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很多人並不懂這個道理,越做越多,越管越多,慢慢就把企業作死了。

管理之所以不能淩駕於經營,是因為管理是手段,經營才是目的。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展示誰是管理大師。很多企業最終沒有搞好,都是沒有理解管理為什麼是手段,需要特別注意的是:A、管理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你面對的資源和環境,決定你應該採取什麼管理手段,面對管理思路,你最好不要有喜好,不要刻意去設計,這都會導致你不能審時度勢,犯機會主義錯誤。B、管理是動態的。今天管用的,明天不一定管用;別人管用的,你不一定管用。所以,權變很重要,在時間和空間(對人)上都要權變。

本文轉自藥苑雜談

原標題為:經營與管理

轉載已獲授權

近期熱文薦讀

2000家藥企大限來臨!一致性評價將改變藥店命運?

2018院外處方藥市場趨勢與挑戰|獨家報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