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胡亞林小小說三題

一堆鐵疙瘩

面前一堆個個銹蝕得變了模樣的鐵疙瘩, 在喜子的眼裡就像一堆金子, 讓他樂不可支。 他想, 剛剛開始幹收廢品這活,

就逮著了一條大魚, 發筆小財不說, 還能在方武跟前長長面子。

於是, 有些傲氣的喜子, 哼著小調去請方武來開開眼界。

喜子在老家農村初中沒有讀完, 便輟學外出打工。 看見同村的殘疾退伍軍人方武在市里收廢品挺好, 便加入這個隊伍的行列。

然而, 讓他鬱悶的是, 頭一天方武就嘮嘮叨叨, 指教自己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還說天上不會掉餡餅, 真要是有餡餅掉下來, 如果吃了, 那是會噎死人的。

喜子租住的小院子, 雜亂無章, 但那一堆銹蝕得非常厲害的鐵疙瘩, 格外顯眼。 方武走近一看, 嚇一跳:“天哪!這是從什麼地方弄來的?”

“怎麼了?眼紅了?”喜子洋洋得意, “不偷不搶, 從教育培訓中心施工工地民工手裡收購而來。 雖是廢鐵一堆,

但這可是俺的第一桶金!”

方武一心想讓這堆鐵疙瘩在小院子內多留幾天, 甚至還要出高價收購它。 這下, 喜子雖然感到臉上有光, 但有點摸不著頭腦。 他不知道方武要出高價買這堆廢鐵疙瘩, 葫蘆裡到底賣的啥藥。

離開小院的方武, 連著幾天不在喜子的視線內。 他帶著個筆記本, 一頭紮進市里的地方誌史料館。

大約一周之後, 有人看見方武從教育局的大門出來, 臉色非常難看, 嘴裡還不停地嘟囔著什麼。

喜子聽說後急眼了, 他認為方武在耍弄自己, 他要方武儘快對這堆鐵疙瘩給個明確說法。 否則, 他就要想辦法處理了。

“急啥呀, 兄弟。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看你這些天心閑無事不著急, 俺可等不及了, 手裡的本錢全砸進去了。

要不, 你管俺的吃住!”

“管就管!但你這一堆鐵疙瘩, 賣給俺沒商量!”

“真要是寶貝, 再過兩天俺漲價了可別怪俺耍孬喲。 ”

“一言為定!”方武沒加思索就答應了。

喜子急著想要揭開方武的私密。 連著兩天, 他看見方武先去了教育培訓中心施工工地, 還在本子上寫寫畫畫的。 然後, 方武又去了信訪局接待處, 出來時, 一個領導模樣的人還笑著同方武親切握手。 思前想後, 喜子怎麼都沒搞懂方武的一舉一動。

在方武居住的出租屋裡, 哥兒倆悶頭吃著晚飯。 方武不言不語, 急得喜子都快要尿褲子。

“武子哥, 急死人了, 你倒是說句話呀!”

“說什麼, 有什麼好說的?”

“又是兩天過去了, 你不長不短的, 那一堆鐵疙瘩俺可真要賣了哈!”

“渾小子, 看你滿腦子就知道錢、錢、錢,

沒出息!”方武這會兒真的發火了。

見方武內心有不好言語的東西, 喜子只好出門透透氣。

溜達一圈回屋, 喜子聽到方武的手機在響, 卻不見方武人影。 情急之下, 喜子接聽了電話。 聽著聽著, 喜子的眼睛發直了, 一下子像犯了傻……

方武回來進屋時, 喜子仍然沒有回過神。 直到方武將剛剛從銀行取款機取出來的1000元錢遞到他手上時, 他才如夢初醒, 上下嘴唇抖動不停。

“喜子, 你這又是唱的哪一出?”

“武子哥, 剛才……電話那邊說你發現了市里幾十年來一直要找的日偽時期的彈藥庫舊址, 排除了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 還說市里要特別表彰獎勵你呢!”

見方武一直沒動聲色, 喜子又冷冷地補充道:“不過, 他們只是電話核實情況。

這麼大的事, 我怕會給你惹出什麼麻煩, 乾脆說電話打錯了!”

一聽這話, 方武先是一驚, 然後微笑地指著喜子說:“我忙活了這些天, 你倒說話不怕咬舌頭, 讓我說你什麼好呢。 這樣, 明天我去趟政府部門說明來龍去脈。 ”

瞬間, 喜子臉紅到脖子根。 “求求武子哥帶上我吧, 讓我在領導面前亮亮醜, 心裡舒坦些!”

喜子好像忽然心裡亮堂了。

追電影

大約半年光陰,村裡唯一的女知青單英,像變了個人似的,一個長得眉清目秀,性格十分靦腆的姑娘,晚上經常帶著村裡一幫大姑娘小媳婦,到處追著鄉里的電影隊看電影,有時奔走10多公里,仍然不知疲倦,樂不可支。

說到她帶領大家追看的電影,都是些老掉牙的戰爭片,比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英雄兒女》,聽說有的人看“三戰一英雄”不下10遍,連片中的演員臺詞都能準確背誦。

單英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勞動之餘,總是抱著書本不放;夜深人靜,又要挑燈寫作不停。平日裡,不願跟大家湊熱鬧,更甭說自己領頭摸黑追電影,特別是對那些戰爭片,追得有滋有味!都23、4歲的人了,也不考慮個人成家的事,老母親為此沒少嘮叨。

一場電影一場夢。單英的心思像長了翅膀,不斷飛向遠方那個不知名的地方......

這天晚上,天淅瀝瀝下著小雨。單英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半年前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又浮現眼前。

漆黑的夜晚,雷雨交加。後半夜,雨停不一會兒,突然,有人大叫:“村裡小學校著火了!快救火呀!”

剛剛睡熟的單英,驚醒後急忙披上雨衣,拿起臉盆向村小學跑去。

因雷擊電線短路跳出的火花,借著風勢很快燃燒起來。熊熊大火,點亮了夜空,映紅了學校。

此時,只見一個魁梧的身影利索地爬上房頂,迅速用淋濕的被子強力撲打火頭,全然不顧自身所處的險境。在壓住火頭後,他又及時指揮爬上房頂的幾個年青人,分路包抄,形成撲火強勢,很快,剛剛還肆無忌憚的明火全部被撲滅。他那一舉一動,儼然戰場上精明的指揮員,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泰然處之。

事後,單英聽說帶頭沖上房頂撲火拼指揮滅火的英俊小夥,是回村探親的軍人王成,不由得心生敬意,繼而臉上泛起紅暈,心裡有些怦怦亂跳。

王成在十多天的假期中,一直泡在學校裡,幫助恢復學校的正常學習生活秩序。而單英的心,像一隻飛來飛去的蝴蝶,始終伴隨左右,一刻也不肯離開,這樣,她才會感到踏實、甜蜜,充滿幸福......

一直到王成假逾歸隊,單英芳心未露,她想將這份美好的記錄好好珍藏,常想常新。她堅信,總會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窗外,嘰嘰喳喳的麻雀,將單英從甜蜜的睡夢中叫醒。單英的心情爽極了,仿佛整個情緒仍沉浸在昨晚幸福的回憶之中。

活場上,大夥幹得熱火朝天。比起村裡的小夥子大姑娘們,單英毫不示弱。不但這樣,她還約了王成的妹妹王霞等一幫姑娘們,晚飯後再去5公里外的楊村看《英雄兒女》電影,引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

......

皓月當空。走在彎曲的羊腸小徑上,單英與王霞的話題聚焦到王成。

“你哥哥的名字與影片《英雄兒女》裡的主角相同,好有意思呀。不過,幾個月前他探家在學校撲火的情景,真像個英雄!”

“俺爹原來給他起的名字叫王正。俺哥從小崇拜英雄,自從看了《英雄兒女》之後,在學校就改名王成了。”

“你哥是俺村裡唯一的軍人,也是父老鄉親們的驕傲呵!”

“俺哥服役才滿兩年時,就立了一次三等功。這不,滿三年後又改了志願兵。俺哥在部隊工作幹勁可大了。哎,唯一讓爹娘操心的都24歲了,俺哥還不考慮個人的婚姻大事。”

“聽廣播說,南方邊界作戰已經打響,你哥他們邊防部隊,很可能會首當其衝參戰!”

“難怪呢。俺哥要是參戰,肯定是個能立功的大英雄!”

“肯定的!俺完全相信他,也會等他勝利歸來時,獻上一朵俺親手為他做的好大好大的大紅花!”說完,單英將王霞親昵地緊緊擁在懷裡。

“單英姐,你真好。俺能感覺到你心裡裝著俺哥呢!”

“死丫頭,說啥呢。快看電影去,《英雄兒女》已經開演了!”單英說完,與王霞和一幫姑娘們,拔腿向放映地跑去。

......

一個月之後,在南方某地的烈士陵園裡,一隊隊朝氣蓬勃的少先隊員們,向王成等一批烈士墓獻花、敬禮,並齊聲朗誦歌頌英雄的抒情詩......

與此同時,在王成的家鄉墳地,也多了一座墳塋,墓碑上赫然寫著:夫王成之墓,落款:妻單英。

面子

稚氣未脫的知青祁春林,見外號叫老牛皮的人不一會就丟下秧母田拔秧苗的活,去旁邊的小樹林裡撒尿,開始還感到好奇。見一上午老牛皮連著六、七次去方便,而且每次都要十分鐘左右才回來,祁春林認定老牛皮偷懶,屬於老隊長批評的愛討便宜,不好好幹活的那種人,便在大夥面前高聲大語揭了老牛皮的短。

“臭小子,管到老子頭上了,一點面子都不給,等著瞧,看俺怎麼收拾你的!”外號老牛皮的人說著,牙咬得咯咯響。

驕陽似火的中午,一片新綠的水田裡,完成插秧任務的人們分別回家吃午飯了。唯有春林一人還在深一腳淺一腳的將老牛皮堆積在自己尚未插綠的秧框裡多餘的秧把,一趟又一趟地送上田埂。苦不堪言的他,痛駡與自己秧框隔壁插秧的老牛皮,“整人的大壞蛋,太不講道德了。”

夕陽西下的傍晚,在另一片水田裡,完成插秧任務的人們,哼著小調分別收工回家。還是春林一個人,因秧框隔壁插秧的老牛皮討巧用完了自己擺好的秧把,不得不從田埂上將備好的秧把一趟一趟,深一腳淺一腳地運到尚未插綠的秧框內。然後,吭哧吭哧費勁地插著,嘴裡不停地怒駡:“老牛皮,你真不得好死!”不過,這回幸虧有老隊長出手相助,並教了他快速插秧的一些要領和方法,才沒摸黑收工。

當晚,腰酸腿疼躺在床上的春林,回憶白天發生的一幕幕,淚如泉湧......

雖然被老牛皮明整暗辱的滋味不太好受,但讓性格倔強的春林很是不服氣。他仔細揣摸著老隊長交給的“莫插枕頭秧,雙手水面忙”的方法,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熟能生巧,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叫板老牛皮。想著想著,春林笑了,而且笑得很自信,接著放出一句硬話:“狗日的老牛皮,俺們走著瞧,好戲還在後頭呢!”

誰料想,春林積蓄的智慧和力量還沒來得及釋放呢,就被老隊長、老牛皮等眾多的農民提名推薦上工農兵大學深造學習了。

真要離開了,春林的鼻子酸酸的。春林說:“俺永遠也不會忘記真心實意培養俺的父老鄉親們!”

山不轉水轉。20多年後,春林由外縣一名局長提任家鄉分管農業的副縣長。

事有巧合,南方某投資商來縣內考察,偏偏看上了春林30年前插隊的村東三裡路那片很不起眼的荒地......

正是插秧季節。這天,春林不打招呼,興致勃勃地回村“探親”。

在距村裡不遠的一塊水田邊,春林脫鞋下田不聲不響的幫助一對小夫妻插起秧來。

面對這個和藹可親的陌生人,小夥子首先開腔:“不好意思,田裡又髒又累,怎能勞你大駕呢!”

“小夥子,30年前俺當知青就在這兒插隊鍛煉,信不信?”

“你是春林叔叔呀!俺爹之前跟俺們說起過你,他說你有種,一定是個當官的料!”

“要說呀,你爹這個老牛皮,俺還得感謝他才是。如果沒有他那兩下子,俺日後不可能拼命發奮努力的!”

“春林叔,你老可能有所不知,俺爹一直為那年插秧算計你,後悔很長時間呢。他說那時因患嚴重的前列腺炎,尿頻尿急尿不盡,夜晚失眠,白天疲勞,內心很痛苦。根本不是幹活偷懶耍滑,他不說,大夥也不理解。哎,他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說著說著,小夥子有些哽咽了。

“啊?原來是這樣子!”春林的心好像被什麼東西杵了一下。之後,便是一陣沉默,只有春林插秧的手指快速點破水面的“嗖嗖”聲......

還是小夥子打破沉默,“俺爹長期患病,又沒有錢及時對症治療,前列腺炎發展成前列腺癌,不到60歲就走了,埋在距村東三裡的荒地。俺爹走前不讓佔有用的土地,說死人與活人爭地盤太沒面子,睡在荒地裡不惹人嫌。”

聽著聽著,春林淚流不止。他說要儘快去看看老牛皮的墳,似乎這樣他才能心安。同時,心裡也默默開始醞釀起給老牛皮遷墳的事。

半年之後,春林在給老牛皮新遷的墳頭含淚下跪,“老哥哥,春林向你鄭重道歉了,今天俺要還你一個面子,讓你在那邊大大方方、有尊嚴的過著!你睡的荒地,如今成了聚寶盆,能讓大夥摔掉窮帽子。你這個老牛皮確實太有面子啊!”

此時,墳塋上幾十個花圈燃燒正旺,紙煙灰飛騰,支撐花圈兩端的竹棍被燒得不斷發出“劈裡啪啦”的響聲。這陣勢,風風光光,很不一般......

作者簡介:胡亞林,固始縣人,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會員,佛山市作協會員,佛山市小小說學會副秘書長。2014年開始小小說創作,堅持筆耕不輟。作品散見《南方法治報》《佛山日報》《羊城晚報》《中國國防報》《空軍報》《微型小說月報》《荷風》《新青年》等報刊。

追電影

大約半年光陰,村裡唯一的女知青單英,像變了個人似的,一個長得眉清目秀,性格十分靦腆的姑娘,晚上經常帶著村裡一幫大姑娘小媳婦,到處追著鄉里的電影隊看電影,有時奔走10多公里,仍然不知疲倦,樂不可支。

說到她帶領大家追看的電影,都是些老掉牙的戰爭片,比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英雄兒女》,聽說有的人看“三戰一英雄”不下10遍,連片中的演員臺詞都能準確背誦。

單英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勞動之餘,總是抱著書本不放;夜深人靜,又要挑燈寫作不停。平日裡,不願跟大家湊熱鬧,更甭說自己領頭摸黑追電影,特別是對那些戰爭片,追得有滋有味!都23、4歲的人了,也不考慮個人成家的事,老母親為此沒少嘮叨。

一場電影一場夢。單英的心思像長了翅膀,不斷飛向遠方那個不知名的地方......

這天晚上,天淅瀝瀝下著小雨。單英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半年前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又浮現眼前。

漆黑的夜晚,雷雨交加。後半夜,雨停不一會兒,突然,有人大叫:“村裡小學校著火了!快救火呀!”

剛剛睡熟的單英,驚醒後急忙披上雨衣,拿起臉盆向村小學跑去。

因雷擊電線短路跳出的火花,借著風勢很快燃燒起來。熊熊大火,點亮了夜空,映紅了學校。

此時,只見一個魁梧的身影利索地爬上房頂,迅速用淋濕的被子強力撲打火頭,全然不顧自身所處的險境。在壓住火頭後,他又及時指揮爬上房頂的幾個年青人,分路包抄,形成撲火強勢,很快,剛剛還肆無忌憚的明火全部被撲滅。他那一舉一動,儼然戰場上精明的指揮員,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泰然處之。

事後,單英聽說帶頭沖上房頂撲火拼指揮滅火的英俊小夥,是回村探親的軍人王成,不由得心生敬意,繼而臉上泛起紅暈,心裡有些怦怦亂跳。

王成在十多天的假期中,一直泡在學校裡,幫助恢復學校的正常學習生活秩序。而單英的心,像一隻飛來飛去的蝴蝶,始終伴隨左右,一刻也不肯離開,這樣,她才會感到踏實、甜蜜,充滿幸福......

一直到王成假逾歸隊,單英芳心未露,她想將這份美好的記錄好好珍藏,常想常新。她堅信,總會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窗外,嘰嘰喳喳的麻雀,將單英從甜蜜的睡夢中叫醒。單英的心情爽極了,仿佛整個情緒仍沉浸在昨晚幸福的回憶之中。

活場上,大夥幹得熱火朝天。比起村裡的小夥子大姑娘們,單英毫不示弱。不但這樣,她還約了王成的妹妹王霞等一幫姑娘們,晚飯後再去5公里外的楊村看《英雄兒女》電影,引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

......

皓月當空。走在彎曲的羊腸小徑上,單英與王霞的話題聚焦到王成。

“你哥哥的名字與影片《英雄兒女》裡的主角相同,好有意思呀。不過,幾個月前他探家在學校撲火的情景,真像個英雄!”

“俺爹原來給他起的名字叫王正。俺哥從小崇拜英雄,自從看了《英雄兒女》之後,在學校就改名王成了。”

“你哥是俺村裡唯一的軍人,也是父老鄉親們的驕傲呵!”

“俺哥服役才滿兩年時,就立了一次三等功。這不,滿三年後又改了志願兵。俺哥在部隊工作幹勁可大了。哎,唯一讓爹娘操心的都24歲了,俺哥還不考慮個人的婚姻大事。”

“聽廣播說,南方邊界作戰已經打響,你哥他們邊防部隊,很可能會首當其衝參戰!”

“難怪呢。俺哥要是參戰,肯定是個能立功的大英雄!”

“肯定的!俺完全相信他,也會等他勝利歸來時,獻上一朵俺親手為他做的好大好大的大紅花!”說完,單英將王霞親昵地緊緊擁在懷裡。

“單英姐,你真好。俺能感覺到你心裡裝著俺哥呢!”

“死丫頭,說啥呢。快看電影去,《英雄兒女》已經開演了!”單英說完,與王霞和一幫姑娘們,拔腿向放映地跑去。

......

一個月之後,在南方某地的烈士陵園裡,一隊隊朝氣蓬勃的少先隊員們,向王成等一批烈士墓獻花、敬禮,並齊聲朗誦歌頌英雄的抒情詩......

與此同時,在王成的家鄉墳地,也多了一座墳塋,墓碑上赫然寫著:夫王成之墓,落款:妻單英。

面子

稚氣未脫的知青祁春林,見外號叫老牛皮的人不一會就丟下秧母田拔秧苗的活,去旁邊的小樹林裡撒尿,開始還感到好奇。見一上午老牛皮連著六、七次去方便,而且每次都要十分鐘左右才回來,祁春林認定老牛皮偷懶,屬於老隊長批評的愛討便宜,不好好幹活的那種人,便在大夥面前高聲大語揭了老牛皮的短。

“臭小子,管到老子頭上了,一點面子都不給,等著瞧,看俺怎麼收拾你的!”外號老牛皮的人說著,牙咬得咯咯響。

驕陽似火的中午,一片新綠的水田裡,完成插秧任務的人們分別回家吃午飯了。唯有春林一人還在深一腳淺一腳的將老牛皮堆積在自己尚未插綠的秧框裡多餘的秧把,一趟又一趟地送上田埂。苦不堪言的他,痛駡與自己秧框隔壁插秧的老牛皮,“整人的大壞蛋,太不講道德了。”

夕陽西下的傍晚,在另一片水田裡,完成插秧任務的人們,哼著小調分別收工回家。還是春林一個人,因秧框隔壁插秧的老牛皮討巧用完了自己擺好的秧把,不得不從田埂上將備好的秧把一趟一趟,深一腳淺一腳地運到尚未插綠的秧框內。然後,吭哧吭哧費勁地插著,嘴裡不停地怒駡:“老牛皮,你真不得好死!”不過,這回幸虧有老隊長出手相助,並教了他快速插秧的一些要領和方法,才沒摸黑收工。

當晚,腰酸腿疼躺在床上的春林,回憶白天發生的一幕幕,淚如泉湧......

雖然被老牛皮明整暗辱的滋味不太好受,但讓性格倔強的春林很是不服氣。他仔細揣摸著老隊長交給的“莫插枕頭秧,雙手水面忙”的方法,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熟能生巧,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叫板老牛皮。想著想著,春林笑了,而且笑得很自信,接著放出一句硬話:“狗日的老牛皮,俺們走著瞧,好戲還在後頭呢!”

誰料想,春林積蓄的智慧和力量還沒來得及釋放呢,就被老隊長、老牛皮等眾多的農民提名推薦上工農兵大學深造學習了。

真要離開了,春林的鼻子酸酸的。春林說:“俺永遠也不會忘記真心實意培養俺的父老鄉親們!”

山不轉水轉。20多年後,春林由外縣一名局長提任家鄉分管農業的副縣長。

事有巧合,南方某投資商來縣內考察,偏偏看上了春林30年前插隊的村東三裡路那片很不起眼的荒地......

正是插秧季節。這天,春林不打招呼,興致勃勃地回村“探親”。

在距村裡不遠的一塊水田邊,春林脫鞋下田不聲不響的幫助一對小夫妻插起秧來。

面對這個和藹可親的陌生人,小夥子首先開腔:“不好意思,田裡又髒又累,怎能勞你大駕呢!”

“小夥子,30年前俺當知青就在這兒插隊鍛煉,信不信?”

“你是春林叔叔呀!俺爹之前跟俺們說起過你,他說你有種,一定是個當官的料!”

“要說呀,你爹這個老牛皮,俺還得感謝他才是。如果沒有他那兩下子,俺日後不可能拼命發奮努力的!”

“春林叔,你老可能有所不知,俺爹一直為那年插秧算計你,後悔很長時間呢。他說那時因患嚴重的前列腺炎,尿頻尿急尿不盡,夜晚失眠,白天疲勞,內心很痛苦。根本不是幹活偷懶耍滑,他不說,大夥也不理解。哎,他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說著說著,小夥子有些哽咽了。

“啊?原來是這樣子!”春林的心好像被什麼東西杵了一下。之後,便是一陣沉默,只有春林插秧的手指快速點破水面的“嗖嗖”聲......

還是小夥子打破沉默,“俺爹長期患病,又沒有錢及時對症治療,前列腺炎發展成前列腺癌,不到60歲就走了,埋在距村東三裡的荒地。俺爹走前不讓佔有用的土地,說死人與活人爭地盤太沒面子,睡在荒地裡不惹人嫌。”

聽著聽著,春林淚流不止。他說要儘快去看看老牛皮的墳,似乎這樣他才能心安。同時,心裡也默默開始醞釀起給老牛皮遷墳的事。

半年之後,春林在給老牛皮新遷的墳頭含淚下跪,“老哥哥,春林向你鄭重道歉了,今天俺要還你一個面子,讓你在那邊大大方方、有尊嚴的過著!你睡的荒地,如今成了聚寶盆,能讓大夥摔掉窮帽子。你這個老牛皮確實太有面子啊!”

此時,墳塋上幾十個花圈燃燒正旺,紙煙灰飛騰,支撐花圈兩端的竹棍被燒得不斷發出“劈裡啪啦”的響聲。這陣勢,風風光光,很不一般......

作者簡介:胡亞林,固始縣人,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會員,佛山市作協會員,佛山市小小說學會副秘書長。2014年開始小小說創作,堅持筆耕不輟。作品散見《南方法治報》《佛山日報》《羊城晚報》《中國國防報》《空軍報》《微型小說月報》《荷風》《新青年》等報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