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央視直播|風雪來襲,煤電油怎麼運輸,武東人告訴你

1月25日、26日, 武漢地區普降入冬以來的首場大雪, 室外氣溫低至零下5度。 美麗的雪景令人愉悅興奮, 但是卻給鐵路運輸帶來嚴重的影響。

坐在溫暖的空調房內、乘上平穩的汽車、吃著熱乎乎的米飯, 你可曾想到電煤、汽柴油、糧食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物資在此惡劣天氣下是如何保持運輸暢通的呢?

今天武鐵小編來到了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東郊嚴西湖畔的武昌東編組站, 這是一個集路網、路場、路企為一身的一等甲級路廠聯合編組站。

武昌東站目前主要擔負九江、株洲方向交口列車和武九東線、京廣南線及武漢北方向的車流疏解和輸送作業。 車站銜接1個貨場, 3條專用線、2條專用鐵道, 日均裝卸車千餘輛, 辦理車數3500多車, 可以說, 湖北省境內長江以南的鐵路運輸物品大部分將經過武昌東站重新編發, 並源源不斷輸送到各大型電廠、鋼廠、石油化工廠及各類儲備庫。 特別是進入冬季和冰雪天氣時, 居民用電量劇增, 汽、柴油消耗大, 積極回應國家號召, 確保電煤、石油、糧食等大宗國計民生物資運輸是鐵路部門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擔當, 作為編組站更要確保大進大出, 貨暢其流,

無論再大的冰雪, 再冷的天氣, 都要確保大動脈暢通, 源源不斷運輸物資, 保證煤滿庫、油滿灌、糧滿倉。

這裡是武昌東站調度指揮大廳, 通過多次研發整合, 目前它已真正成為整個車站運輸組織的“大腦中樞”。 負責協調站區範圍內的車、機、工、電、輛等5個系統300餘人同時在站作業,

組織指揮列車到達、解體、編組、出發全過程, 實現編組站列車“加工廠”的功能。

武昌東站風雨棚是一座長63米、寬24米、高11.8米的風雨棚, 面積為1512平方米, 是全路少數的擁有駝峰風雨棚的編組站之一。 風雨棚的建成和使用, 也徹底改變了駝峰調車人員日曬雨淋的歷史。

為此, 武鐵主播採訪了職工祝義明, 他說這個穹頂是2016年建起來的, 他父親原來是這個單位退休的, 當時把他父親請來看了一下, 他父親連說了幾個沒想到, 沒想到調車的可以不抓雨曬太陽了, 沒想到地面這麼平整了, 沒想到作業不用拿通知單了,沒想到條件這麼好了,說他們是趕上好時代了。

這裡是被鐵路人形象地比喻為蜂腰的蜂腰的地方,也就說明編組站駝峰的極端重要性

鐵路大動脈是靠一個個車站串連起來的,鐵路編組站就是列車加工廠,千軍萬馬彙聚到一個站來,進行重新解體再編成新的列車,因此,編組站像是鐵路線上的蜂腰,而現在所處的位置駝峰峰頂,是編組列車的咽喉,更是車站的蜂腰,因此說是蜂腰的蜂腰,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這不能堵,在冰雪災害天氣時更不能堵,必須確保24小時運行正常。

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鐵路職工在風雪中堅守,

為鐵路運輸安全保駕護航,

才使得關乎國計民生的經濟物資能夠及時輸送、調配,

才確保了人民群眾能夠溫暖過冬、幸福生活,

讓我們共同為鐵路人打CALL、

為美好幸福生活打CALL。

供稿:武昌東車務段

沒想到作業不用拿通知單了,沒想到條件這麼好了,說他們是趕上好時代了。

這裡是被鐵路人形象地比喻為蜂腰的蜂腰的地方,也就說明編組站駝峰的極端重要性

鐵路大動脈是靠一個個車站串連起來的,鐵路編組站就是列車加工廠,千軍萬馬彙聚到一個站來,進行重新解體再編成新的列車,因此,編組站像是鐵路線上的蜂腰,而現在所處的位置駝峰峰頂,是編組列車的咽喉,更是車站的蜂腰,因此說是蜂腰的蜂腰,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這不能堵,在冰雪災害天氣時更不能堵,必須確保24小時運行正常。

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鐵路職工在風雪中堅守,

為鐵路運輸安全保駕護航,

才使得關乎國計民生的經濟物資能夠及時輸送、調配,

才確保了人民群眾能夠溫暖過冬、幸福生活,

讓我們共同為鐵路人打CALL、

為美好幸福生活打CALL。

供稿:武昌東車務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