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數字經濟:深圳如何掘金新藍海?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二維碼, 跟上“互聯網+”潮流的背後, 代表們更關注的是, “數字經濟”也首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 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 馬化騰說, “數字經濟”與“互聯網+”概念一脈相承, 又更進了一個層次。 “互聯網+”強調的是連接, “數字經濟”強調的是連接之後, 有產出、有效益。

當下, 移動互聯、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已經與傳統金融、醫療、教育、交通、專業服務等行業深度融合。 馬化騰建議順應歷史潮流, 充分發揮我國作為世界互聯網最大單一市場的優勢, 做大做強數位經濟,

推動網路強國戰略落地。

什麼是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在互聯網融合創新浪潮來襲的今天, 號稱創新之城、創客之都的深圳, 又能夠扮演怎樣的角色?

●南方日報記者 蘇梓威 張光岩 實習生 李美蓉

現狀

互聯網引領數字經濟崛起

截至2016年底, 中國線民數達7.31億, 占人口比例達54%, 其中手機上網用戶數達6.95億。 “我們應順應這一歷史潮流, 充分發揮我國作為世界互聯網最大單一市場的優勢, 做大做強數位經濟, 推動網路強國戰略落地。 ”馬化騰說。

何為數字經濟?G20杭州峰會發佈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指出,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位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位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內容, 增長非常迅速, 並推動了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字轉型。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 ”騰訊公共戰略研究部總經理、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如是說。

司曉表示,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 更容易實現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 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數字經濟正悄然走進各行各業, 看似與互聯網關係並不密切的能源行業, 也投入了數字經濟“懷抱”。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表示,

通過新技術和大資料的應用, 海上風電的開發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 風能轉化不僅效率更高, 上網電價也在逐年降低。

那麼, 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究竟在哪裡呢?騰訊研究院給出的答案是——技術進步是數位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攻堅

數字經濟成“雙創”熱點領域

從3G、4G再到5G, 這是移動互聯網向物聯網應用領域擴展的過程。 近年來, 移動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的突破和融合發展促進了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

“高級機器人、自動駕駛、3D列印、數位識別碼、生物識別、量子計算、再生能源等技術也可能成為未來的重要技術, 這些技術與上述技術不斷創新融合, 以指數級速度展開,

形成多種技術整體演進、群體性突破, 推動著數位經濟持續發展創新。 ”司曉說。

那麼, 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究竟有何推動作用呢?在馬化騰看來, 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平臺的出現, 使得大規模的連接成為可能。 目前國內基於社交、電商、線上媒體等平臺的個人和中小型機構數以千萬計, 通過連接和賦能, 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他說, 經過20年發展,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目前, 中國互聯網企業通過數位內容輸出、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初步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提供的資料顯示,

1996—2014年中國資訊經濟年均增速高達23.79%, 遠遠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 騰訊、阿裡巴巴、百度等7家企業位居全球互聯網企業20強, 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過, 中國資訊化百人會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 對傳統企業來說, 數位化的連接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以製造業為例, 全球萬物互聯的程度只有1%, 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和物聯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

深圳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擴大中國互聯網的國際影響力方面, 馬化騰亦有自己的見解。 他說, 在推動國際合作的過程中, 不僅要關注與發達國家就現有的技術和治理框架進行討論和優化, 更應著力在新興技術和新興市場當中宣導中國創造、中國標準和中國規則。

以數位經濟的靈魂——大資料產業為例,深圳便擁有極其優質的發展環境,因為這座城市擁有眾多的資料生產者和資料消費者。

“深圳在大資料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華大基因對眾多基因的測序結果、大疆無人機航拍的視頻資源、可穿戴設備採集的運動及健康資料都是企業生產的資料資源,而深圳在智慧製造、金融、醫療健康等領域形成了強大的資料消費市場。”深圳華傲資料技術有限公司CEO賈西貝如是說。

在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黃鼎隆看來,數字經濟某種程度上就是資料經濟,而人工智慧與資料息息相關,相互促進,人工智慧應該在數位經濟中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一方面人工智慧在近幾年的突破性技術進展就源自於資料大爆發,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又進一步釋放了更大體量的資料,比如隱藏在圖像和視頻中的資料。

黃鼎隆認為,深圳在大資料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資料環境基礎好,有本身蘊含巨大資料的行業龍頭,也有投入到大資料產業的新生力量,都在深圳集中;第二,軟硬體基礎兼具,這讓資料儲備、資料分析成為可能;第三,政府政策快速回應,去年深圳頒佈了《深圳市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計畫(2016—2018年)》,也有很多相應政策傾斜,很好地促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這是‘引領式’的創新機會。”黃鼎隆說,因為他認為在眾多科技領域中,數字經濟概念中的“人工智慧”是中國最有機會超越美國的,不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商業變現。“我的合夥人Matt Scott(碼特)就來自美國,我們都認為深圳有更大的資料儲備、人才市場、商業空間”。

挑戰

健康發展離不開監管模式和理念持續創新

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導致勞動市場發生巨大變革。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其中人工智慧技術對就業結構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最為突出,翻譯、助理、保安、客服等職業在未來10年將大大減少。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很多人都面臨失業嗎?

黃鼎隆認為,人工智慧代替的將主要是風險性較高、資料處理量龐大、重複性較高的工作。“這其實有利於人才結構優化。”他說,一方面,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量枯燥、高危的工作,釋放了一部分勞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產業的出現會促進新的工作職位產生,比如資料採擷、資料標注、資料管理等,這些新職位會向社會開放。

黃鼎隆同時表示,資料科學家、自動化專家和機器人監控專業人士等高端需求將大量增加。“人才永遠不嫌多,尤其是新興產業需要的高新技術人才。”

據介紹,碼隆科技和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一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也成為南方科技大學的實習基地,希望用合作的方式來引入更多深度學習和電腦視覺人才。黃鼎隆表示,也希望政府出臺更多有關人工智慧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政策。

創新監管模式和理念,擴展數位經濟發展空間,則是馬化騰提出的建議之一。他認為,數字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監管模式和理念的持續創新。“有彈性、依靠先進技術、有別於以往‘一刀切’方式的新型監管,是營造健康產業環境的關鍵,也是培育技術和商業創新的土壤。”他說。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會峰認為,數位化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對所有企業而言轉型是必然的,但有兩方面問題要注意:首先,轉型一定要結合本行業、本企業的優勢。因為數位化轉型具有很強的行業屬性,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做法,所以要設法立足本行業的屬性去研究,將數位化技術作為傳統產業的工具,而不是一味地以數位化為軸心將企業轉型成互聯網、資訊化企業。

案例1

華傲資料比肩騰訊百度

近幾年來,大資料產業風起雲湧,也在中國萌芽並不斷壯大,基於它誕生的“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概念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如今它幾乎可與任一產業“聯姻”,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必不可缺的核心環節。

這其中,深圳力量便不容小覷。

2011年,華傲資料CEO賈西貝和他的團隊從英國回到中國,帶著玩轉大資料的夢想,來到廣東、紮根深圳。5年時間,華傲資料在大資料領域快速成長,其國內發明申請達到116項,實用新型申請30項,並已完成51件PCT專利申請,服務了深圳、瀋陽、貴陽等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成為大資料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

2013年,《哈佛商業評論》一篇題為“誰來引領中國大資料的發展”的研究報告,給出了當今世界大資料各資訊處理環節中企業占點陣圖,中國僅有3家被列入,分別為百度、騰訊和華傲。

大資料能幫我們做些什麼?在華傲資料CEO賈西貝看來,大資料的想像空間很大。“通過資料的彙聚、清洗、融合,原本碎片化的政府部門資訊將在資料世界中變成一個整體。”他說,“讓‘沉睡’的政府資料金礦發揮價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探索大資料城市發展的一種新嘗試。”

記者瞭解到,華傲資料基於多年的理論創新與資料積累,已經開始打造基於區塊鏈的大資料反欺詐平臺,試圖用大資料與金融科技結合的方式,創新金融風控並實現資料價值。

案例2

人工智慧關鍵

要讓別人更智慧

日前,一款由深圳創新型企業自主研發的ProductAI人工智慧平臺引發各國企業關注,並連續收穫了來自亞、歐、北美等地企業的深入合作意向。該平臺不僅能提供定制化的“以圖搜圖”引擎,還可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物體、場景及屬性的識別,並能讓商家在不懂人工智慧和複雜程式設計的情況下,輕鬆將視覺識別技術嫁接至自己的網站、應用或服務中。

這就是由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基於深度學習和電腦視覺等前沿技術開發的自助式人工智慧視覺應用平臺,為深圳數字經濟產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數位經濟某種程度上就是資料經濟,而人工智慧與資料息息相關,相互促進,人工智慧應該在數位經濟中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黃鼎隆認為。

2014年,黃鼎隆與其曾經共同就職於微軟的搭檔、美國人碼特聯合創辦了碼隆科技。公司從成立伊始就致力於搭建一個全新的人工智慧視覺識別平臺,這款平臺也被業界評價為“0到1的技術創新”。

“我們一直認為真正的人工智慧,不在於自己有多智慧,而在於能否讓別人變得更智慧。” 黃鼎隆告訴記者,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於能否用人工智慧技術去促進其他產業更好發展。黃鼎隆認為,企業應該擁抱新技術帶來的改變和挑戰,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和傳統行業的結合,另一方面也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力爭前列,迎接挑戰。

據介紹,其人工智慧視覺應用平臺ProductAI在做的就是將智慧商品識別技術植入傳統行業,通過極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商業轉化率、降低人力成本。

以數位經濟的靈魂——大資料產業為例,深圳便擁有極其優質的發展環境,因為這座城市擁有眾多的資料生產者和資料消費者。

“深圳在大資料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華大基因對眾多基因的測序結果、大疆無人機航拍的視頻資源、可穿戴設備採集的運動及健康資料都是企業生產的資料資源,而深圳在智慧製造、金融、醫療健康等領域形成了強大的資料消費市場。”深圳華傲資料技術有限公司CEO賈西貝如是說。

在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黃鼎隆看來,數字經濟某種程度上就是資料經濟,而人工智慧與資料息息相關,相互促進,人工智慧應該在數位經濟中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一方面人工智慧在近幾年的突破性技術進展就源自於資料大爆發,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又進一步釋放了更大體量的資料,比如隱藏在圖像和視頻中的資料。

黃鼎隆認為,深圳在大資料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資料環境基礎好,有本身蘊含巨大資料的行業龍頭,也有投入到大資料產業的新生力量,都在深圳集中;第二,軟硬體基礎兼具,這讓資料儲備、資料分析成為可能;第三,政府政策快速回應,去年深圳頒佈了《深圳市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計畫(2016—2018年)》,也有很多相應政策傾斜,很好地促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這是‘引領式’的創新機會。”黃鼎隆說,因為他認為在眾多科技領域中,數字經濟概念中的“人工智慧”是中國最有機會超越美國的,不論是技術能力還是商業變現。“我的合夥人Matt Scott(碼特)就來自美國,我們都認為深圳有更大的資料儲備、人才市場、商業空間”。

挑戰

健康發展離不開監管模式和理念持續創新

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導致勞動市場發生巨大變革。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其中人工智慧技術對就業結構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最為突出,翻譯、助理、保安、客服等職業在未來10年將大大減少。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很多人都面臨失業嗎?

黃鼎隆認為,人工智慧代替的將主要是風險性較高、資料處理量龐大、重複性較高的工作。“這其實有利於人才結構優化。”他說,一方面,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量枯燥、高危的工作,釋放了一部分勞動力;另一方面,人工智慧產業的出現會促進新的工作職位產生,比如資料採擷、資料標注、資料管理等,這些新職位會向社會開放。

黃鼎隆同時表示,資料科學家、自動化專家和機器人監控專業人士等高端需求將大量增加。“人才永遠不嫌多,尤其是新興產業需要的高新技術人才。”

據介紹,碼隆科技和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一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也成為南方科技大學的實習基地,希望用合作的方式來引入更多深度學習和電腦視覺人才。黃鼎隆表示,也希望政府出臺更多有關人工智慧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政策。

創新監管模式和理念,擴展數位經濟發展空間,則是馬化騰提出的建議之一。他認為,數字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離不開監管模式和理念的持續創新。“有彈性、依靠先進技術、有別於以往‘一刀切’方式的新型監管,是營造健康產業環境的關鍵,也是培育技術和商業創新的土壤。”他說。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會峰認為,數位化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對所有企業而言轉型是必然的,但有兩方面問題要注意:首先,轉型一定要結合本行業、本企業的優勢。因為數位化轉型具有很強的行業屬性,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做法,所以要設法立足本行業的屬性去研究,將數位化技術作為傳統產業的工具,而不是一味地以數位化為軸心將企業轉型成互聯網、資訊化企業。

案例1

華傲資料比肩騰訊百度

近幾年來,大資料產業風起雲湧,也在中國萌芽並不斷壯大,基於它誕生的“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概念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如今它幾乎可與任一產業“聯姻”,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必不可缺的核心環節。

這其中,深圳力量便不容小覷。

2011年,華傲資料CEO賈西貝和他的團隊從英國回到中國,帶著玩轉大資料的夢想,來到廣東、紮根深圳。5年時間,華傲資料在大資料領域快速成長,其國內發明申請達到116項,實用新型申請30項,並已完成51件PCT專利申請,服務了深圳、瀋陽、貴陽等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成為大資料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

2013年,《哈佛商業評論》一篇題為“誰來引領中國大資料的發展”的研究報告,給出了當今世界大資料各資訊處理環節中企業占點陣圖,中國僅有3家被列入,分別為百度、騰訊和華傲。

大資料能幫我們做些什麼?在華傲資料CEO賈西貝看來,大資料的想像空間很大。“通過資料的彙聚、清洗、融合,原本碎片化的政府部門資訊將在資料世界中變成一個整體。”他說,“讓‘沉睡’的政府資料金礦發揮價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探索大資料城市發展的一種新嘗試。”

記者瞭解到,華傲資料基於多年的理論創新與資料積累,已經開始打造基於區塊鏈的大資料反欺詐平臺,試圖用大資料與金融科技結合的方式,創新金融風控並實現資料價值。

案例2

人工智慧關鍵

要讓別人更智慧

日前,一款由深圳創新型企業自主研發的ProductAI人工智慧平臺引發各國企業關注,並連續收穫了來自亞、歐、北美等地企業的深入合作意向。該平臺不僅能提供定制化的“以圖搜圖”引擎,還可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物體、場景及屬性的識別,並能讓商家在不懂人工智慧和複雜程式設計的情況下,輕鬆將視覺識別技術嫁接至自己的網站、應用或服務中。

這就是由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基於深度學習和電腦視覺等前沿技術開發的自助式人工智慧視覺應用平臺,為深圳數字經濟產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數位經濟某種程度上就是資料經濟,而人工智慧與資料息息相關,相互促進,人工智慧應該在數位經濟中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黃鼎隆認為。

2014年,黃鼎隆與其曾經共同就職於微軟的搭檔、美國人碼特聯合創辦了碼隆科技。公司從成立伊始就致力於搭建一個全新的人工智慧視覺識別平臺,這款平臺也被業界評價為“0到1的技術創新”。

“我們一直認為真正的人工智慧,不在於自己有多智慧,而在於能否讓別人變得更智慧。” 黃鼎隆告訴記者,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於能否用人工智慧技術去促進其他產業更好發展。黃鼎隆認為,企業應該擁抱新技術帶來的改變和挑戰,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和傳統行業的結合,另一方面也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力爭前列,迎接挑戰。

據介紹,其人工智慧視覺應用平臺ProductAI在做的就是將智慧商品識別技術植入傳統行業,通過極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商業轉化率、降低人力成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