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人大代表楊茂君:建議扶持丘區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聆聽了尹力省長代表省政府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我和其他代表的感受和意見是一致的, 倍感親切, 深受鼓舞, 並予以點贊。 ”1月28日, 省十三屆一次會議遂寧代表團審議現場, 省人大代表、遂甯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經濟師楊茂君表示, 報告總結成績全面客觀, 謀劃工作求真務實, 是一個符合實際、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作了總體部署安排, 為全省鄉村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 作為來自農業部門的基層代表, 楊茂君認為“三農”工作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基礎。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 特別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 目前“三農”工作中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既是調結構的核心, 又是降成本的重要抓手。 四川是農業大省, 生豬、油菜產量居全國第一。 68個丘陵縣耕地面積占全省近60%, 是全省糧經作物和生豬主產區。 從當前看, 丘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還存在一些問題。 ”楊茂君說。

楊茂君介紹, 目前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土地碎片化導致集中連片相對滯後。 以遂寧為例, 全市土地確權登記農戶76.4萬戶、面積368.1萬畝、地塊632.4萬塊, 平均每戶地塊多達8塊、每塊地僅0.58畝, 土地細碎化、分佈零散化特徵明顯。 相對平原地區, 規模化經營土地調整涉及更多農戶、更多地塊, 一些集約經營專案往往因土地租金要價太高、眾口難調而流產。

二是坡地面積大導致機械化運作成本相對較高。 遂寧全市耕地中, 2度以上坡地占80%, 其中6~15度高達44.6%, 15~25度達20.7%, 不便於大型農機作業。 加之中小型農機具補貼存在地區差異, 影響了農機普及率, 無形中制約了農產品降本增效。 目前, 我省在農機具補貼上, 未進行累加補貼, 執行的是中央購置補貼額不超過銷售額30%的標準。

三是保險覆蓋面窄導致農業轉型積極性差。 中省財政對種植業的投保補貼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糧食作物, 去年補貼力度高達65%, 加上市縣財政補助, 適度規模經營戶自己僅需負擔25%, 參保積極性普遍較高。 但經濟作物還沒有納入中省財政政策支持體系,

一定程度影響了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和種植戶調結構的積極性。

楊茂君建議, 一是進一步增加丘區土地整理等專案指標, 按照“取之於地、用之於地”的原則, 從土地徵收產生的收益中拿出更大的比例, 用於丘區鄉村建設;設立財政專項資金, 支持農戶承包地有償退出、鼓勵通過土地平整和互換並地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 為規模經營和機械化操作創造條件;二是農機購置補貼應突出重點, 要向關鍵薄弱環節傾斜, 實行差別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對適宜丘區的多功能、高效率生產作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精少量播種機、插秧機等)補貼提高到50%。 三是建議採取專項補助方式, 支援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合資合作試點,

大力發展為農業生產過程提供“超市化”“一站式”服務的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 解決農村勞動力缺乏,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 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效對接, 讓農民種地更省心更省力。 四是建立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制度, 持續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險增品、擴面、提標的同時, 將水果、蔬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產品以及規模化生產設施設備等納入農業保險品種範圍, 中省財政給予適當補貼, 説明化解經營者結構調整的風險。 (記者 李琴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