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Grape ripe rot)

別名葡萄晚腐病

分佈為害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 華北、華中及華東地區為害果實;南方高溫多雨地區,

早春引起花穗腐爛。 嚴重時可減產30%~40%。

症狀主要為害著色或近成熟的果粒, 造成果粒腐爛;也可為害幼果、葉片、葉柄、果柄、穗軸和卷鬚等, 大多為潛伏侵染, 不表現明顯症狀。 著色後的果粒發病, 初期在果面上產生針頭大小的淡褐色斑點或雪花狀斑紋, 其後病斑逐漸擴大, 呈凹陷的深褐色圓形病斑, 其上密生輪紋狀小黑點;天氣潮濕時, 溢出粉紅色黏液。 發病嚴重時, 病斑可以擴展到半個或整個果面, 果粒軟腐, 易脫落, 病果酸而苦。

病原病原為無性態果生盤長孢菌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和葡萄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ampelinum caV., 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有性態圍小叢殼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ehrenk., 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主要以菌絲體在一年生枝蔓表層、病果、葉痕、穗梗及節部等處越冬, 春天條件適宜時, 產生大量的分生抱子, 通過風雨、昆蟲傳到果穗上, 引起初次侵染。 侵入綠色部分後即潛伏、滯育、不擴展, 直到寄主衰弱後, 病原重新活動而擴展。 從6月中下旬開始發生, 以後逐漸增多, 7~8月份果實成熟時, 病害進入盛發期。 病原孢子產生最適溫度為28~30。

C。 6月中下旬日降雨量在15~30mm, 田間即可出現病原的孢子, 以後陸續降雨, 孢子也不斷出現。 葡萄成熟期高溫多雨常導致病害的流行。 留果過多, 施用氮肥過多, 架式過

低, 蔓葉過密, 通風透光不良, 利於發病。 地勢低窪, 土壤黏重, 空氣不流通, 發病重。

防治措施

(l)收穫後及時清除損傷的嫩枝及損傷嚴重的老蔓, 增強園內的通透性;結合管理, 深溝高壟, 降低園內溫度, 減輕發病程度;冬春修剪, 徹底清除病殘嫩梢、葉, 拾淨殘屑, 帶出葡萄園處理, 減少病菌源。

(2)春季萌芽時, 對結果母枝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 或50%三氯異氰尿酸1000倍液。 從6月上旬開始噴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500倍液, 或45%咪鮮胺微乳劑2000倍液, 或40%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 或10%多抗黴素B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或70%代鋅·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隔15天左右噴1次, 連續噴3~5次, 在葡萄採收前半個月應停止噴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