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大畢業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好的教育,是理解和尊重孩子!

這兩天被「北大學生12年不回家, 拉黑父母6年」的事件刷屏了, 看到這樣的消息, 媽媽圈又開始沸騰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這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優秀孩子與父母決裂呢?

北大畢業的留學生王猛(化名), 這位“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成績優異, 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 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 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 50 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 這一切光環的背後, 卻是王猛和父母的決裂, 以及長期在壓抑下導致的心理問題。

他寫了一封信, 15000字, 洋洋灑灑記錄著——如果付出是為了控制孩子, 那自己的父母在這件事上做得出類拔萃。

▲王猛的萬字控訴信

他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

父母超強的控制欲

在王猛的信中, 我們可以看出幾點細節:

◆從小家長把他當女生養, 抗議卻無效

◆學校舉辦活動要求穿短褲, 家長卻逼迫他穿長褲

◆說好的畢業旅行, 卻始終是「炫耀孩子成就的宣講會」

◆嚴格管控他的日常生活, 甚至讓大姨私下聯繫他的同學打探其消息

◆遭受到親戚和同學的取笑, 父母始終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心中委屈, 想跟父母哭訴, 卻是遭遇冷言冷語「現在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了吧」

這些都成了王猛心裡過不去的坎兒, 但是王猛的父母所做種種, 掰碎了, 揉爛了, 也就是——「他們犯了全中國父母, 都最喜歡犯的錯。 」

王猛說, 自己的性格弱點“內向, 敏感, 不善交際”。 “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 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

父親也說, 過去自己在任何事上都一律以大原則來要求兒子, 要求他對任何人都該與人為善, 卻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現代教育的誤區可能是, 體罰減少了, 語言暴力卻不斷在增加。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這是父母最真心也是最無力的話, 但是因為這句話, 無論父母的要求有多過分, 他們都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

大學不讓談戀愛, 是為你好;畢業之後就催你結婚, 也是為你好;小時候, 讓你努力奮鬥是為你好;長大後, 讓你回家找安穩的工作也是為你好。

父母認為的好和孩子認為的好, 可能差了半個世紀。

湖南衛視曾經有一檔這樣的綜藝節目《回家吃飯》, 其中有一組這樣的家庭, 兒子和父母的住所不足五分鐘的距離, 但是兒子也只在過年的時候回家吃一頓飯, 便匆忙離開。

由於兒子從小的夢想就是希望父母能多陪伴他, 但是父母工作忙, 在他高中的時候, 便把他送到國外去了, 在國外生活的日子裡, 當他需要父母説明的時候, 父母選擇冷漠和忽視。

因此在飯桌上,他的父母跟孩子說「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如果我們當初不賺錢,你怎麼可能有錢出國讀書呢」

這對父母跟王猛的父母是一樣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當然也跟王猛的父母一樣,至今不明白兒子為什麼總是揪著過去不放:「就算影響了他,也是前半段的事兒,但長大後,一半時間在外面吧?」

尊重和理解孩子

任重道遠

在王猛的信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看似完美的家庭卻在教育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王猛的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尊重是非常匱乏的,就像王猛在信中寫道的自己的媽媽喜歡炫耀她的教育成果,如何培養出一個北大的高考狀元,並不在乎他內心的感受。

當然,王猛自身有問題嗎,也有,不然他就不會找心理醫生了。

●他自相矛盾,在父母干涉他的大學生活,會說「過度關愛」;而自己被人欺負,也指責父母「漠不關心」。

●他過於敏感,有時候他人一個玩笑,也會被解讀成傷害,有強烈的自我防禦機制。

但我覺得他是對父母存在著深深的恨意,由恨意導致的混沌的語無倫次。

約伯斯至死沒有跟父母和解,馬斯洛選擇不參加母親的葬禮。相比之下,王猛的隔離交往,逃跑,不回應,算不上最嚴重的「不和解」。

王猛的父母在最後也表達了他們還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曾經忽略了孩子,希望王猛能原諒他們。

我們希望故事的雙方,在肆無忌憚宣洩自己的恨後,還可以重新找機會,看到不完美中的那份深愛。

也希望所有為人父母的人知道——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控制與馴服只會讓孩子逃離你,不要傾盡所有,卻培養一個「仇人」。

【END】

父母選擇冷漠和忽視。

因此在飯桌上,他的父母跟孩子說「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如果我們當初不賺錢,你怎麼可能有錢出國讀書呢」

這對父母跟王猛的父母是一樣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當然也跟王猛的父母一樣,至今不明白兒子為什麼總是揪著過去不放:「就算影響了他,也是前半段的事兒,但長大後,一半時間在外面吧?」

尊重和理解孩子

任重道遠

在王猛的信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看似完美的家庭卻在教育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王猛的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尊重是非常匱乏的,就像王猛在信中寫道的自己的媽媽喜歡炫耀她的教育成果,如何培養出一個北大的高考狀元,並不在乎他內心的感受。

當然,王猛自身有問題嗎,也有,不然他就不會找心理醫生了。

●他自相矛盾,在父母干涉他的大學生活,會說「過度關愛」;而自己被人欺負,也指責父母「漠不關心」。

●他過於敏感,有時候他人一個玩笑,也會被解讀成傷害,有強烈的自我防禦機制。

但我覺得他是對父母存在著深深的恨意,由恨意導致的混沌的語無倫次。

約伯斯至死沒有跟父母和解,馬斯洛選擇不參加母親的葬禮。相比之下,王猛的隔離交往,逃跑,不回應,算不上最嚴重的「不和解」。

王猛的父母在最後也表達了他們還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曾經忽略了孩子,希望王猛能原諒他們。

我們希望故事的雙方,在肆無忌憚宣洩自己的恨後,還可以重新找機會,看到不完美中的那份深愛。

也希望所有為人父母的人知道——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控制與馴服只會讓孩子逃離你,不要傾盡所有,卻培養一個「仇人」。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