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央視都來了,攤上啥大事兒了?

“我們受巴中市巴州區人民檢察院的指派, 代表本院, 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 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2018年1月30日, 巴州區人民檢察院員額檢察官周易出庭支持一起集資詐騙案。

(圖為宣讀起訴書)

她是人們眼中的“富婆”, 因為她“有豪車”“出手大方”“穿著時髦”;也是人們心中的“好人”, 因為她剛開始“挺講誠信”“每月按時付息”“有多少借多少”。 可為何這樣的她卻被送上被告席, 還被央視《今日說法》欄目盯上了呢?

(圖為央視正在錄製庭審現場)

案情回顧

故事回到2012年, 文中出現的女人叫苟某, 巴中本地人, 原本沒有職業的她卻在一夜之間當起了“老闆”, 不過這個“老闆”是苟某給自己的形象美容, 為了給自己的地位也美美容, 苟某對外宣稱自己在巴中還有多處房產。

2012年一天, 苟某機緣巧合認識了唐某, 唐某見苟某出手大方, 細問了苟某的“生意”, 苟某稱自己在巴中投資房產、在江蘇省鎮江市、合肥市開超市, 在重慶做工程等。 閒聊中, 苟某對唐某說, 自己現在生意周轉有點緊張, 想借點錢, 承諾給唐某7分的利息。 唐某見苟某開的是豪車, 背的是名牌包包。 唐某猶豫許久後, 還是把自己攢的10萬元錢借給了苟某。 剛開始, 苟某每月按時將利息打給唐某, 唐某覺得這個苟某簡直就是上天派來給她送錢的財神爺。

(圖為法警押解被告人到庭)

2013年一天, 苟某找到唐某, 稱自己的生意又有點緊張, 能否再借點錢, 並承諾利息7分到1角之間。 基於之前苟某每月都按時打款的信任, 唐某再次借給苟某20萬現金。

然而拿到錢的苟某根本沒有投資所謂的“生意”, 而是用這些錢對自己進行更好的包裝、肆意揮霍, 並以根本不存在的房產、超市等在短短三年間, 在唐某等37人處共非法集資1400多萬元, 2015年11月苟某因無力支付借款及利息, 逃往外地。 後被公安機關在江蘇抓獲。

2018年1月30日巴州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巴州區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周易出庭支持公訴。

庭上, 公訴人堅持庭審為中心, 結合案件事實和證據, 依法對苟某法庭訊問、當庭舉證、質證, 圍繞犯罪構成要件對苟某非法集資進行指控。 並當庭對苟某進行了法庭教育, 面對強有力的證據, 和公訴人飽含深情的法庭教育, 苟某當庭認罪伏法。

檢察官周易說:“本案中,被告人苟某取財的行為不可取,所以她為此付出了自由;而被害人的盲目理財亦不可取,天上不會掉餡餅,掉的可能是陷阱。通過辦理的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犯罪案件來看,並不是犯罪分子有多麼“高明”,而是他們掌握了人們急於投資,盲目投資,妄想透過高息獲得高額回報的心理,誘騙人們上當受騙。在此,提醒所有朋友:市場有風險,借錢需謹慎。”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從小就懂的道理,但是在利益面前,精明的大人有時還不如小孩了(小編開開玩笑,小編相信正在閱讀的你一定會理性投資理財)。

當然,等待苟某的將會是法律的制裁,但像唐某一樣的被害人,不知道這個案例能否給你一點警示呢?

(巴中市巴州區人民檢察院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檢察官周易說:“本案中,被告人苟某取財的行為不可取,所以她為此付出了自由;而被害人的盲目理財亦不可取,天上不會掉餡餅,掉的可能是陷阱。通過辦理的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犯罪案件來看,並不是犯罪分子有多麼“高明”,而是他們掌握了人們急於投資,盲目投資,妄想透過高息獲得高額回報的心理,誘騙人們上當受騙。在此,提醒所有朋友:市場有風險,借錢需謹慎。”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從小就懂的道理,但是在利益面前,精明的大人有時還不如小孩了(小編開開玩笑,小編相信正在閱讀的你一定會理性投資理財)。

當然,等待苟某的將會是法律的制裁,但像唐某一樣的被害人,不知道這個案例能否給你一點警示呢?

(巴中市巴州區人民檢察院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