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小渝姐說故事」帶著婆婆改嫁,農婦孝心感動山城

她叫陳臘娥, 酉陽縣李溪鎮鵝池村的一名農村婦女。

二十多年前, 她有個幸福溫馨的家庭, 懂事的三個兒女, 身強力壯的丈夫,

健康的公公婆婆, 一家人過得幸福快樂。

可是, 1999年, 丈夫因病去世, 家裡失去頂樑柱。 當時, 三個孩子在上學, 公公癱瘓在床, 婆婆也患了病。 於是, 所有的家庭重擔一下子落在了陳臘娥的肩上。

“這個家不能垮。 ”陳臘娥看著年幼的兒女和年邁患病的公公婆婆, 擦乾眼淚後, 暗下決心, 勇敢地挑起了丈夫留下的擔子。

家裡的狀況讓陳臘娥不能外出務工掙錢, 她只能就近打點零工, 種幾畝莊稼、養幾頭豬和幾隻雞, 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

照顧婆婆, 十餘年如一日

2002年, 在丈夫去世三年後, 陳臘娥的公公也離開了人世。

2006年, 陳臘娥的婆婆病情加重, 生活無法自理, 最終癱瘓在床, 這無疑給她本就沉重的肩膀上加重了擔子。

“煨藥都煨爛了兩個爐子。

”既要照顧婆婆, 又要打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 陳臘娥沒有絲毫抱怨。

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屋裡屋外忙個不停, 但是不管多苦多累, 她都把老人放在第一位, 每天堅持給老人泡腳、按摩、擦拭身體, 盡可能讓老人舒服一些。

同時, 陳臘娥還注意調節婆婆的飲食, 一日三餐保證足夠營養, 隔段時間就換一種新的菜品, 想方設法哄著老人多吃點。 儘管家境並不富裕, 但每次上街, 她都要買些婆婆愛吃的麵包、牛奶等。

因為婆婆進食困難, 每次陳臘娥都將飯煮得很稀, 再加上豆腐、雞蛋等易嚼爛的食物。 她總是一小勺一小勺地給婆婆喂著吃, 通常一頓飯下來需要一個多小時, 飯菜冷了就熱, 熱了又繼續喂。 而為了不浪費, 她自己則經常吃婆婆剩下的飯菜,

從不嫌棄。

在陳臘娥的細心照料下, 婆婆精神狀態很好, 衣著整潔, 全身沒有一個褥瘡, 完全看不出是個臥床十多年的老人。

陳臘娥的舉動改寫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俗語, 成為了當地群眾口口相傳的佳話。

眾人苦勸, 她帶著婆婆改嫁

陳臘娥的善良、孝心, 被村民看在眼裡, 有不少人上門給她說媒, 可她都沒答應。 她說:“我不能讓屬於我的責任, 讓別人來承擔, 拖累別人。 ”

陳臘娥的操勞和辛苦, 三個兒女都親眼見證著, 他們都勸母親再找個伴。 在兒女的苦勸下, 陳臘娥終於松了口, 但她堅持要“帶著婆婆改嫁”。

“照顧完公公又照顧婆婆, 還帶大三個孩子, 這些事你一個兒媳婦本來可以不管的, 帶著癱瘓的婆婆怎麼改嫁呢?”有些鄉鄰來勸。 面對別人的勸告, 陳臘娥總是回答說, 自己照顧婆婆已經習慣了, 有了親母女般的感情, “女兒哪捨得丟下媽呢?”

而陳臘娥的這份善良天臺村六組的肖再成看在眼裡。 肖再成忠厚老實, 踏實肯幹,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

陳臘娥也認可了這個善良的男人。

之後, 陳臘娥帶著癱瘓的婆婆嫁到肖再成家。 年過半百, 陳臘娥和丈夫都倍加珍惜這段難得的緣分, 夫妻二人始終將老人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照顧, 從沒有想過放棄。

“每個人都會老, 照顧老人是我們兒女應盡的責任, 她人好心好、善良孝順, 能娶到這樣的媳婦, 我非常高興。 ”肖再成說道。

盡心盡孝,父老鄉親稱讚

“陳臘娥非常堅強、善良,現在她自己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對婆婆仍然盡心盡力照顧,我非常欽佩她。”鄰居陳軍說,陳臘娥這麼多年來,對婆婆是百般照顧,十幾年如一日,在村裡是出了名的有孝心、不怕吃苦的好人,是全村人學習的榜樣。

“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十幾年,有幾個人做得到呢?可陳臘娥做到了,她每天基本上是重複做那麼多事情,再枯燥、再勞累都沒退縮,她帶動了全村人敬老愛老。”鵝池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陳坤波說道。

面對鄉親們的稱讚,陳臘娥只是笑笑。“我只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盡了應盡的責任。”她說,對於自己帶著婆婆改嫁的選擇,她從來沒有後悔過,不管以後的生活怎樣,自己都會盡力照顧好婆婆,讓她安享晚年,這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言傳身教,為子女做榜樣

陳臘娥的付出,鄉親看在眼裡、婆婆和兒女也記在了心裡。

“我兒媳婦相當好,天天幫我清洗身體、按摩手腳,陪我說話,吃飯也都是端到床邊來喂我,我兒子找到了她,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啊,有些親生女兒都沒有這麼周到哦!”每逢有人來看望陳臘娥的婆婆,她都會誇陳臘娥。她說兒子娶了陳臘娥,這三十多年裡,自己就沒洗過衣服、洗過碗。

“我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不求大富大貴,只要一家人勤勞踏實,平平淡淡過日子就好了,苦點累點沒關係。一家人都要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行。”陳臘娥一直這樣教育兒女。

也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她跟兒子兒媳一家七口人生活在一起,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其樂融融的氛圍總是羨煞旁人。

在陳臘娥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中,女兒女婿、兒子兒媳都對長輩孝順有加。在外工作的他們,不僅經常給陳臘娥打電話,關心她的身體,還常常給陳臘娥寄錢。對於繼父肖再成,三個兒女也是當成親生父親一樣敬重、愛戴。

市婦聯網宣中心出品

編 輯 | 莫莫君 美 編 | 筱 顏

【精彩閱讀】

盡心盡孝,父老鄉親稱讚

“陳臘娥非常堅強、善良,現在她自己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對婆婆仍然盡心盡力照顧,我非常欽佩她。”鄰居陳軍說,陳臘娥這麼多年來,對婆婆是百般照顧,十幾年如一日,在村裡是出了名的有孝心、不怕吃苦的好人,是全村人學習的榜樣。

“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十幾年,有幾個人做得到呢?可陳臘娥做到了,她每天基本上是重複做那麼多事情,再枯燥、再勞累都沒退縮,她帶動了全村人敬老愛老。”鵝池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陳坤波說道。

面對鄉親們的稱讚,陳臘娥只是笑笑。“我只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盡了應盡的責任。”她說,對於自己帶著婆婆改嫁的選擇,她從來沒有後悔過,不管以後的生活怎樣,自己都會盡力照顧好婆婆,讓她安享晚年,這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言傳身教,為子女做榜樣

陳臘娥的付出,鄉親看在眼裡、婆婆和兒女也記在了心裡。

“我兒媳婦相當好,天天幫我清洗身體、按摩手腳,陪我說話,吃飯也都是端到床邊來喂我,我兒子找到了她,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啊,有些親生女兒都沒有這麼周到哦!”每逢有人來看望陳臘娥的婆婆,她都會誇陳臘娥。她說兒子娶了陳臘娥,這三十多年裡,自己就沒洗過衣服、洗過碗。

“我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不求大富大貴,只要一家人勤勞踏實,平平淡淡過日子就好了,苦點累點沒關係。一家人都要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行。”陳臘娥一直這樣教育兒女。

也正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她跟兒子兒媳一家七口人生活在一起,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其樂融融的氛圍總是羨煞旁人。

在陳臘娥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中,女兒女婿、兒子兒媳都對長輩孝順有加。在外工作的他們,不僅經常給陳臘娥打電話,關心她的身體,還常常給陳臘娥寄錢。對於繼父肖再成,三個兒女也是當成親生父親一樣敬重、愛戴。

市婦聯網宣中心出品

編 輯 | 莫莫君 美 編 | 筱 顏

【精彩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