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終獎分配方案(三)|終於寫到了自己的另一私藏摯愛

轉天起來窗外果然在飄大雪花, 到了傍晚, 走在路上的女孩們已經紛紛像老齡閨蜜一樣, 互相攙扶哆嗦著在雪地裡行進了。 通過這件事, 希望大家能認識到本人錦鯉的屬性, 在新的一年咱們繼續緊緊捆綁在一起, 共同迎接好運。

我從酒店創作的雪後上海

下午跟朋友去咖啡館, 因為下雪裡面靜悄悄的沒有人, 我們悠閒地吃蛋糕喝咖啡之餘拍了下麵幾張照片。

發到網上去,

立馬有人寫評論:表姐表姐, 剛看到說恒隆開寶詩龍了, 終於可以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了!我有時是真的服氣於上海市民對於時髦資訊的捕捉能力了, 這條快訊連我一個業內人士也僅僅得知不足三個小時誒。

被冠以高級珠寶們的朝聖之地, 稍有基礎的消費者都明白巴黎旺多姆廣場對於品牌名望的建立有何等重大意義, 那麼此時有關寶詩龍故事的首個要點出現了:在和平路與旺多姆廣場交匯的拐角處、寶詩龍所坐落的26號也同時象徵著它是進駐旺多姆廣場的第一位當代知名珠寶商。

那已經是早在1893年的事兒了。

我不要放店面圖, 我放從26號望出去時紀念碑的樣子

但事實上, 寶詩龍的誕生比那還要再早二十五年, 從創始人菲德烈克·寶詩龍先生在巴黎皇宮的法洛廊開設第一家精品店起,到今年整整一百六十周年。隨著這段歷史一直延續下來的,還有他們在門牌26號的頂層閣樓設立的傳統手工坊和那群被稱之為“光之手”的工匠。

縱觀整個旺多姆廣場,有這種技術和人才儲備能力的品牌也不過兩三家。可想而知這對於品牌後世持續的創造力來說,是多麼必不可少的精神遺產。

寶詩龍創造的風格,我會總結為富有詩意的又細緻入魂的。粗略翻看了下手邊資料,我發現從品牌創辦的第十個年頭起,他們就開始屢屢斬獲巴黎世博會金獎,不同于傳統的學院派技法,這些獎項的首碼,總不免掛著“創新”兩個字。

那麼,在法國珠寶品牌一派繁榮各自高歌猛進的二十世紀初,寶詩龍創新在哪兒?除了技法上的,我認為更在於她們做創意的思路。

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問號項鍊,推出即為經典。此後的每一年,它就成為肩負著展現技術、技巧、手藝和創意深度標誌性作品。

我曾看過一個視頻,設計師面對製作這樣項鍊時吐露心底苦衷:為了使得貫穿項鍊的寶石花卉富有動感,我們需要在每一層都裝上微型彈簧tremblers,為此不但需要更大的空間,同時還要考量tremblers是否能夠勝任、撐得住那些巨大的寶石翅膀。

“既然這麼困難,為什麼花卉一定要帶有翅膀?”

“因為當微風拂過時,它就會像真實的花一樣,隨風飄逸。”

還有蜂鳥戒指、北極熊長項鍊、天鵝手環,變色龍胸針……無論我看過多少高級珠寶品牌所演繹的自然萬物,每一次依然會被寶詩龍所描繪的那些充滿奇思妙想的動物形態所打動。

他們的小鹿戒指,戴上手時會歪頭看你,仿佛在與人交流;而行走在巨型水晶塊上的鑲鑽白金極地熊以及懷裡緊緊把著蛋面切割粉紅晶石不放的幼獅,除了憨態可掬之外,有沒有讓你感知到哪怕一絲的異域氣息?

以獨一無二的百獸譜、纏繞于脖頸的寶石花卉為代表的這種種,在我心目中拼湊而成寶詩龍的氣質:輕盈動感的法式創意;惟妙惟肖的異域情懷。

如果你硬要追問“異域”指的是哪些國家,我想應該是俄羅斯和印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那個著名的橋段:在1928年盛夏,印度的巴提亞拉土邦主隨身攜帶著七隻裝滿珍貴寶石的箱子踏進旺多姆廣場26號大門,委任早已在印度聲名大噪的寶詩龍以他珍藏的7571顆鑽石和1432顆祖母綠打造出149件曠世奇珍。

這些個數字,迄今為止,都仍是整座旺多姆廣場經手過的數量最龐大驚人的訂單。

更不要說寶詩龍最早的皇室客戶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從他開始往下數三代,都是品牌最忠誠的擁躉,並從一而終地認定寶詩龍為御用珠寶供應商。這頂一百多年前尼古拉斯二世為未婚妻訂制的訂婚冠冕,似乎也解釋了為何直至今日今時,珍珠和鑽石依然在寶詩龍高珠創作中佔有如此厚重的分量。

極夜之光系列

假如去年七月你有幸在巴黎高定周上一睹寶詩龍高級珠寶全系列作品的芳容,一定會驚歎於品牌企圖在酷熱盛夏打造一個冰雪天地的絕妙創意;但我更隱隱感知到這種創意中那部分來自俄羅斯文化的啟示。

極地美人系列緊身胸衣襟飾,這還不夠俄羅斯嗎?

在我看來,那絕非是為了在設計上搏出位而一拍腦袋的隨性之舉,而是品牌內兩種文化跨越世紀延綿至今的水乳交融。

不過有趣的是,即便在歷史上有那麼多達官貴人、皇室成員、頂尖貴婦都曾大量購入過寶詩龍的高珠作品,坊間又流動著那麼多與之有關的花邊新聞,但品牌卻很少提及自己與皇室的關係。

這是1921年寶詩龍為伊莉莎白皇太后製作了一頂冕冠,現在還在使用

同樣地,寶詩龍還很少刻意展示自己在二十年代所做的設計,但其實在那個各個品牌對於art deco心懷旺盛創作力的代表年代,她們的珠寶非常非常好看,絕不遜色於貢獻了超多非凡art deco設計精品佳作的卡地亞和蒂芙尼,我隨便找了幾張,拼個示範。

那麼我猜想這麼做的唯一原因是寶詩龍本身就想弱化掉歷史、藝術和手工藝這些當代消費者沒有太大耐心聽完或者似懂非懂難以理解的“大詞兒”,而讓這個品牌直接與年輕人拉上關係的,我會說一定是Quatre系列。

Quatre系列在寶詩龍的產品體系中最年輕,生於2004年。這個詞在法語裡譯為“四”,指的就是在一件作品上同時呈現四大寶詩龍標示般的設計:羅緞直線刻紋、鑽石圈、巴黎飾紋和雙圈同心圓。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走進一家寶詩龍店鋪,你可能會被店員圍繞著“建築感”和“雕塑線條”上上一課。但撇開這些文縐縐的形容,作為Quatre系列的持有者,我要發表個人佩搭心得:這個系列,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酷”這個字的。

寫到這兒突然醒悟寶詩龍不愛拿跟皇室關係深厚這茬兒來說事兒,還不是因為“拿大名字給自己在社交場上開路”這事兒著實不夠酷嗎?

“酷”,現代人對它誤解很深:有人直接把它給等同於敢於做點兒別人不敢做的、違反規則的事兒,或者行為舉止拽得二五八萬似的為人傲慢,但其實那些是缺教養吧?

酷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是被非洲裔美國人用來形容那些在壓力和困難中依然可以完美控制情緒的人,後來頻繁地與“時髦”掛上鉤兒,最出名的案例就是詹姆士迪恩的裝扮或者《飛車黨》那個年代的馬龍白蘭度,也因為著他們所塑造的螢幕形象,酷外延豐富:常常被視為某種追求冒險、蔑視傳統的反叛精神。

體現在服裝和搭配上,我認為比起那些努力得太過明顯的、一絲不苟的優雅精緻,“酷”反而主張打破一切既定規則,展現某種看似淩亂無章的情趣。

也正因為如此,相較於其他高級珠寶的日常款式,Quatre有一大耀眼之處:就是它真正突破了性別的界限,看似漫不經心,卻平分秋色于男女消費者的指尖。

我在很多時尚活動中遠遠看到型男們手戴貴金屬鑲鑽Quatre戒指,氣質搖滾;甚至在紅毯上,選擇它來搭配晚禮服的明星也絕對不在少數,其中還有幾位似乎“不小心地”露出tatoo與其呼應,成為我們普通酷女孩兒可以效仿的搭配妙計。

這番戲謔的搭配衝突對比那些以孤品大piece珠寶搭配手工縫製2500小時高級定制禮服的隆重,似乎有點過於大逆不道了。

但我知道,為著這份隨性的風度,他們必定在出門前緊忙活上好一陣子,讓整體搭配看上去像是匆匆而就、輕裝上陣的樣子——此時的酷就是用四兩撥千斤。要不是親身經歷,我很難想像一個小小戒指或手環,就能成為這類主張的表達之物。

就真的是很先鋒了

究其原因,我認為是Quatre的四層指環在材質上變化多端:黃金、白金、玫瑰金、堅固亮澤的陶瓷合金或者pvd塗層處理……它們提供了無限多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以應付不同群體的個性和喜好。

而且,誠如品牌所主張的,那種建築線條般的美感與簡潔秩序,在面對宇宙的黑暗無序和潮流的往復更迭時,的確愈加優雅雋永。

我曾一度擔心闊版的四層戒指會不會太寬而導致視覺上的手指短粗,進而岔開來選擇了不同類刻紋的雙層戒指兩枚,既能單獨佩戴,也方便混搭疊戴。

往後的幾年裡,寶詩龍又將四層再次解構,每一層單獨拎出來做了單圈手鐲,我選了巴黎飾紋的白金款,那麼下面幾副我隨便搭的、應付不同風格的生活照也的確傳達出它真正百搭的潛臺詞。

選白金款,是因為我是個傳統的人,希望遵循在夜間酒會或者晚宴時應該佩戴“白色系”珠寶的古早規則;繼續選寶詩龍,是因為在這個傳統的大基礎上,我也需要悄悄地出框些、將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對觀者有所交代。

而哪怕是在高級珠寶和高級製錶中非常常見巴黎飾釘,寶詩龍傳承的精湛手藝讓“釘”的每一個切面都精緻細膩、橫比其他品牌,立體感更棒,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十分不惜料。

也正是這種立體感,配合著品牌時髦又酷的DNA,我反而感覺到了一種美國式的滿不在乎。這是其他法國珠寶品牌,從不曾給予我的佩戴體驗。因為法國設計,在大家的共識中,理所當然的是學院派、是齊整對稱、是優雅迷人的。

寶詩龍身為傳統高級珠寶品牌,卻反其道而行之地去詮釋了它們當中不常見的摩登性格,這種衝突,嘖嘖。突然想起身居巴黎朋友曾跟我講:巴黎的時髦女孩們都喜歡寶詩龍。

時髦和酷是我們常常拿來形容風格的單詞,但在不同文化下它們總被作不同理解,無法歸納為一。

比如我一次次興致昂揚地將心愛單品拖上手、苦苦哀求朋友們在飯局上“從你那個角度給我拍一張了啦!”,似乎有些不夠酷。但這並非是我對自己的手指懷抱多麼變態的自戀。而是因為當這些美妙珠寶被安放于櫥窗時,在柔和的射燈光線下當然很漂亮。

但只有當我們誰戴上了它,取悅了自己、順帶被那麼多的目光追隨捕捉、從頭到腳散發驚人魅力時,它的美才真正擁有了生命,達到了“物”的另外一個境界。

這有可能是身為珠寶最酷的某門特。

從創始人菲德烈克·寶詩龍先生在巴黎皇宮的法洛廊開設第一家精品店起,到今年整整一百六十周年。隨著這段歷史一直延續下來的,還有他們在門牌26號的頂層閣樓設立的傳統手工坊和那群被稱之為“光之手”的工匠。

縱觀整個旺多姆廣場,有這種技術和人才儲備能力的品牌也不過兩三家。可想而知這對於品牌後世持續的創造力來說,是多麼必不可少的精神遺產。

寶詩龍創造的風格,我會總結為富有詩意的又細緻入魂的。粗略翻看了下手邊資料,我發現從品牌創辦的第十個年頭起,他們就開始屢屢斬獲巴黎世博會金獎,不同于傳統的學院派技法,這些獎項的首碼,總不免掛著“創新”兩個字。

那麼,在法國珠寶品牌一派繁榮各自高歌猛進的二十世紀初,寶詩龍創新在哪兒?除了技法上的,我認為更在於她們做創意的思路。

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問號項鍊,推出即為經典。此後的每一年,它就成為肩負著展現技術、技巧、手藝和創意深度標誌性作品。

我曾看過一個視頻,設計師面對製作這樣項鍊時吐露心底苦衷:為了使得貫穿項鍊的寶石花卉富有動感,我們需要在每一層都裝上微型彈簧tremblers,為此不但需要更大的空間,同時還要考量tremblers是否能夠勝任、撐得住那些巨大的寶石翅膀。

“既然這麼困難,為什麼花卉一定要帶有翅膀?”

“因為當微風拂過時,它就會像真實的花一樣,隨風飄逸。”

還有蜂鳥戒指、北極熊長項鍊、天鵝手環,變色龍胸針……無論我看過多少高級珠寶品牌所演繹的自然萬物,每一次依然會被寶詩龍所描繪的那些充滿奇思妙想的動物形態所打動。

他們的小鹿戒指,戴上手時會歪頭看你,仿佛在與人交流;而行走在巨型水晶塊上的鑲鑽白金極地熊以及懷裡緊緊把著蛋面切割粉紅晶石不放的幼獅,除了憨態可掬之外,有沒有讓你感知到哪怕一絲的異域氣息?

以獨一無二的百獸譜、纏繞于脖頸的寶石花卉為代表的這種種,在我心目中拼湊而成寶詩龍的氣質:輕盈動感的法式創意;惟妙惟肖的異域情懷。

如果你硬要追問“異域”指的是哪些國家,我想應該是俄羅斯和印度。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那個著名的橋段:在1928年盛夏,印度的巴提亞拉土邦主隨身攜帶著七隻裝滿珍貴寶石的箱子踏進旺多姆廣場26號大門,委任早已在印度聲名大噪的寶詩龍以他珍藏的7571顆鑽石和1432顆祖母綠打造出149件曠世奇珍。

這些個數字,迄今為止,都仍是整座旺多姆廣場經手過的數量最龐大驚人的訂單。

更不要說寶詩龍最早的皇室客戶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從他開始往下數三代,都是品牌最忠誠的擁躉,並從一而終地認定寶詩龍為御用珠寶供應商。這頂一百多年前尼古拉斯二世為未婚妻訂制的訂婚冠冕,似乎也解釋了為何直至今日今時,珍珠和鑽石依然在寶詩龍高珠創作中佔有如此厚重的分量。

極夜之光系列

假如去年七月你有幸在巴黎高定周上一睹寶詩龍高級珠寶全系列作品的芳容,一定會驚歎於品牌企圖在酷熱盛夏打造一個冰雪天地的絕妙創意;但我更隱隱感知到這種創意中那部分來自俄羅斯文化的啟示。

極地美人系列緊身胸衣襟飾,這還不夠俄羅斯嗎?

在我看來,那絕非是為了在設計上搏出位而一拍腦袋的隨性之舉,而是品牌內兩種文化跨越世紀延綿至今的水乳交融。

不過有趣的是,即便在歷史上有那麼多達官貴人、皇室成員、頂尖貴婦都曾大量購入過寶詩龍的高珠作品,坊間又流動著那麼多與之有關的花邊新聞,但品牌卻很少提及自己與皇室的關係。

這是1921年寶詩龍為伊莉莎白皇太后製作了一頂冕冠,現在還在使用

同樣地,寶詩龍還很少刻意展示自己在二十年代所做的設計,但其實在那個各個品牌對於art deco心懷旺盛創作力的代表年代,她們的珠寶非常非常好看,絕不遜色於貢獻了超多非凡art deco設計精品佳作的卡地亞和蒂芙尼,我隨便找了幾張,拼個示範。

那麼我猜想這麼做的唯一原因是寶詩龍本身就想弱化掉歷史、藝術和手工藝這些當代消費者沒有太大耐心聽完或者似懂非懂難以理解的“大詞兒”,而讓這個品牌直接與年輕人拉上關係的,我會說一定是Quatre系列。

Quatre系列在寶詩龍的產品體系中最年輕,生於2004年。這個詞在法語裡譯為“四”,指的就是在一件作品上同時呈現四大寶詩龍標示般的設計:羅緞直線刻紋、鑽石圈、巴黎飾紋和雙圈同心圓。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走進一家寶詩龍店鋪,你可能會被店員圍繞著“建築感”和“雕塑線條”上上一課。但撇開這些文縐縐的形容,作為Quatre系列的持有者,我要發表個人佩搭心得:這個系列,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酷”這個字的。

寫到這兒突然醒悟寶詩龍不愛拿跟皇室關係深厚這茬兒來說事兒,還不是因為“拿大名字給自己在社交場上開路”這事兒著實不夠酷嗎?

“酷”,現代人對它誤解很深:有人直接把它給等同於敢於做點兒別人不敢做的、違反規則的事兒,或者行為舉止拽得二五八萬似的為人傲慢,但其實那些是缺教養吧?

酷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是被非洲裔美國人用來形容那些在壓力和困難中依然可以完美控制情緒的人,後來頻繁地與“時髦”掛上鉤兒,最出名的案例就是詹姆士迪恩的裝扮或者《飛車黨》那個年代的馬龍白蘭度,也因為著他們所塑造的螢幕形象,酷外延豐富:常常被視為某種追求冒險、蔑視傳統的反叛精神。

體現在服裝和搭配上,我認為比起那些努力得太過明顯的、一絲不苟的優雅精緻,“酷”反而主張打破一切既定規則,展現某種看似淩亂無章的情趣。

也正因為如此,相較於其他高級珠寶的日常款式,Quatre有一大耀眼之處:就是它真正突破了性別的界限,看似漫不經心,卻平分秋色于男女消費者的指尖。

我在很多時尚活動中遠遠看到型男們手戴貴金屬鑲鑽Quatre戒指,氣質搖滾;甚至在紅毯上,選擇它來搭配晚禮服的明星也絕對不在少數,其中還有幾位似乎“不小心地”露出tatoo與其呼應,成為我們普通酷女孩兒可以效仿的搭配妙計。

這番戲謔的搭配衝突對比那些以孤品大piece珠寶搭配手工縫製2500小時高級定制禮服的隆重,似乎有點過於大逆不道了。

但我知道,為著這份隨性的風度,他們必定在出門前緊忙活上好一陣子,讓整體搭配看上去像是匆匆而就、輕裝上陣的樣子——此時的酷就是用四兩撥千斤。要不是親身經歷,我很難想像一個小小戒指或手環,就能成為這類主張的表達之物。

就真的是很先鋒了

究其原因,我認為是Quatre的四層指環在材質上變化多端:黃金、白金、玫瑰金、堅固亮澤的陶瓷合金或者pvd塗層處理……它們提供了無限多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以應付不同群體的個性和喜好。

而且,誠如品牌所主張的,那種建築線條般的美感與簡潔秩序,在面對宇宙的黑暗無序和潮流的往復更迭時,的確愈加優雅雋永。

我曾一度擔心闊版的四層戒指會不會太寬而導致視覺上的手指短粗,進而岔開來選擇了不同類刻紋的雙層戒指兩枚,既能單獨佩戴,也方便混搭疊戴。

往後的幾年裡,寶詩龍又將四層再次解構,每一層單獨拎出來做了單圈手鐲,我選了巴黎飾紋的白金款,那麼下面幾副我隨便搭的、應付不同風格的生活照也的確傳達出它真正百搭的潛臺詞。

選白金款,是因為我是個傳統的人,希望遵循在夜間酒會或者晚宴時應該佩戴“白色系”珠寶的古早規則;繼續選寶詩龍,是因為在這個傳統的大基礎上,我也需要悄悄地出框些、將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對觀者有所交代。

而哪怕是在高級珠寶和高級製錶中非常常見巴黎飾釘,寶詩龍傳承的精湛手藝讓“釘”的每一個切面都精緻細膩、橫比其他品牌,立體感更棒,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十分不惜料。

也正是這種立體感,配合著品牌時髦又酷的DNA,我反而感覺到了一種美國式的滿不在乎。這是其他法國珠寶品牌,從不曾給予我的佩戴體驗。因為法國設計,在大家的共識中,理所當然的是學院派、是齊整對稱、是優雅迷人的。

寶詩龍身為傳統高級珠寶品牌,卻反其道而行之地去詮釋了它們當中不常見的摩登性格,這種衝突,嘖嘖。突然想起身居巴黎朋友曾跟我講:巴黎的時髦女孩們都喜歡寶詩龍。

時髦和酷是我們常常拿來形容風格的單詞,但在不同文化下它們總被作不同理解,無法歸納為一。

比如我一次次興致昂揚地將心愛單品拖上手、苦苦哀求朋友們在飯局上“從你那個角度給我拍一張了啦!”,似乎有些不夠酷。但這並非是我對自己的手指懷抱多麼變態的自戀。而是因為當這些美妙珠寶被安放于櫥窗時,在柔和的射燈光線下當然很漂亮。

但只有當我們誰戴上了它,取悅了自己、順帶被那麼多的目光追隨捕捉、從頭到腳散發驚人魅力時,它的美才真正擁有了生命,達到了“物”的另外一個境界。

這有可能是身為珠寶最酷的某門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