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市色彩 | 上海這座老廠房幸而沒拆,終成桃浦地區一大地標

不久前,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正式公佈,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外白渡橋、阜豐麵粉廠、福新第三麵粉廠、上海楊樹浦水廠、上海東區汙水處理廠6處上榜。 它們憑藉著“全國首座”、“亞洲首家”等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獨特歷史地位, 在全球產業遷演中聞名遐邇。

上海的城市建設與工業發展息息相關, 尚且遺存的工業廠區、工業建築類型豐富。 根據2015年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擴區的普查資料, 上海現有工業遺產建築300多處。 儘管這些老工廠、遺址均面臨或已經改組、搬遷, 其設備、產品也不斷在淘汰更新,

但它們作為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見證, 仍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

今天, 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保護、傳承、發展, 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它們全新的時代意義, 挖掘它們獨特的建築魅力?

建構獨立的工業遺產保護體系, 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分開來

上海莫干山路M50、八號橋、1933老場坊、民生碼頭……倘若時光倒流50年, 這一座座帶著歷史斑駁印記的廠房、舊屋、老碼頭中, 恐怕還迴響著隆隆的機器聲, 穿梭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 而今, 這些轉型改造後的老工業遺址, 卻憑藉古老的建築風格和時尚的藝術魅力, 成了青年人必去的旅遊新地標。

不過, 大多數上海工業遺產並沒有這份幸運能夠被注入新的生命力。

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林等, 在去年刊載於《上海城市規劃》雜誌上的文章《工業遺產保護的發展趨勢與體系構建》中指出, 上海工業遺產的保護仍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和挑戰:

一是保護的覆蓋面和規模較小。 目前保護的工業遺產仍主要為零散分佈在濱河、濱江及中心城區的工業廠房建築, 大量的優秀工業遺產、工業街坊、工業區仍未得到保護和妥善的再利用。 二是保護的對象過於局限。 目前僅限於關注工業遺產建築和建築群的保護與再利用, 而與工業遺產息息相關的工業區空間肌理、工業景觀等歷史環境和整體格局易被忽視, 脫離了與城市發展的關係。 三是保護價值的單一性。

工業遺產的保護往往只保護其物質遺產所帶來的建築使用價值、空間可利用價值, 而忽略了對於工業遺產相當重要的非物質歷史文化價值。

此外, 就目前情況來看, 上海已經具備了由“文物、優秀歷史建築—風貌保護道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共同構成, “點、線、面”相結合的完善的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體系, 然而, 針對工業遺產的獨立保護體系尚未形成。

專家認為, 工業遺產保護真正的挑戰, 恰恰在於缺乏獨立的保護體系。 “工業遺產所具有的時代意義、社會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是獨特的, 其所具有的工業風貌、歷史背景、生活形態、科技影響力等都不同于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 工業遺產保護應該依託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體系,

形成獨立的、特有的工業遺產保護體系, 並不斷加以實踐研究, 指導工業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

八號橋一座老廠房建築內部。 上觀資料圖片

工業遺產究竟該保護什麼?從英雄金筆廠說開去

2016年9月, 上海英雄金筆廠搬離了駐紮近70年的祁連山路127號老廠房,

把土地騰給建設中的桃浦科技智慧城。 原本用作英雄鋼筆展示廳的一幢最有特色的蘇式歷史風貌保護建築, 也成了科技感與歷史感交融的桃浦科技智慧城展示新館。

桃浦科技智慧城規劃效果圖

新的地塊發展中, 怎樣才能留住老的時代記憶, 工業遺存又怎樣在發展中實現保護?

記者瞭解到,英雄金筆廠是中國首個“國”字型大小、至今依舊在發展的輕工企業,代表著我國自來水筆製造這一民族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其工業遺存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與此同時,英雄金筆廠也是上海少有的記載著歷史全部資訊並保存完整的工業街區。目前來看,英雄金筆廠遺存仍是集中成片的,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也是完整的。其內部建築從1954年蘇聯式建築風格的10棟主要廠房,到隨生產擴大後續新建的建築,完整記錄了隨時代演進不同歷史時期的輕工業廠房的典型特點,是現代輕工業的樣板。

專家認為,從保護的意義上說,英雄金筆廠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存在的價值。如果充分利用金筆廠及其周邊風貌街坊的形式、規模、完整性,將其定為保護的核心,一定程度上還能成為桃浦地區歷史風貌與傳統價值挖掘的重要基礎條件。此外,園區內現存的許多參天古樹和大量的植被,也同廠區歷史建築契合,形成獨有的景致。英雄金筆廠從文化資本、建築風貌、空間肌理,到景觀特色、集體記憶,呈現出完整的可供保護的內容體系。

以英雄金筆廠為典型,可以大致總結出上海現存的工業遺產內包含的3類保護內容。一是文化資本:企業歷史、重大事件、重要業績、集體記憶;二是工業歷史建築:建築歷史、建築功能、建築風格、建築特徵、建築完整性;三是工業風貌街坊:空間肌理、景觀肌理等。

專家進一步指出,上海未來的工業街坊和工業遺產整體保護有必要往以下兩個方向走:一是物質遺產層面,從單體建築的保護到工業風貌街坊的整體保護,包括空間、格局、建構築物、交通、景觀、環境等整體要素;二是從物質遺產層面拓展到非物質遺產層面,不僅要保護工業遺產的物質要素,更要重視工業遺產具有特殊意義和代表性的非物質遺產內容,包括歷史、人文、工業技術、生產方式、工藝流程、產業貢獻、相關榮譽、企業發展歷程、品牌文化等綜合要素。

重點關注工業區整體保護,整合完備的工業特色生態

去年,上海寶鋼工業遺產的改造項目提上日程,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即將著手建設。

以“寶鋼”為代表的鋼鐵工業曾為中國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城市功能的變化,這些工業生產基地漸漸成為了工業遺存的載體。如何用藝術介入的方式去整合和啟動寶鋼的整體生態?

寶鋼工廠內部景象。寶山區供圖

記者瞭解到,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將作為上海美院的新校區,打造成為“面向22世紀的美術學院”。新校區將擁有一個沒有牆院的校園,社區、街區和校區融為一體,可以說,美術學院在藝術城,藝術城就是美術學院。

在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開始著手建設之際,上海美術學院以公共藝術國際系列活動的形式開展了“寶鋼工業遺存轉型與更新”的駐地創作項目。通過中外策展人、藝術家和上海美院師生的共同創作,追求借助藝術,從社會、經濟、生態三個方面實現寶鋼工業遺存的文化整體轉型。

設計師們在規劃和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影視、裝置、繪畫、行為藝術等形式,較完整地關注到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建築風貌,甚至工人的生產、生活場景,充分挖掘了工業遺產方方面面的要素,是逐步完善寶鋼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嘗試。

專家指出,構建科學合理的工業遺產保護體系,有利於促進工業區的整體轉型升級,有利於保護和利用工業資源,也有利於傳承城市歷史記憶、豐富人文內涵。也將對城市發展帶來文化與經濟的價值,對完善城市風貌保護體系以及深入城市有機更新起到重要的推動與創新促進作用。

未來,在構建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的基礎之上,還應進一步普查、梳理、研究和完善,以優秀歷史建築為核心,增加優秀歷史建築中工業風貌建築的保護名單;以已經批准的工業遺存風貌街坊為核心,進一步拓展保護對象。

此外,目前學界和業內還沒有形成工業風貌道路的概念,而楊樹浦水廠北側的楊樹浦路、吳淞工業區中寶鋼不銹鋼地區的不銹鋼大道和型鋼南路,以及英雄金筆廠廠區內的主要道路等,都是經典的工業風貌道路,道路兩側不僅具有工業風貌的特色建築,還有獨特的工業景觀,都應該予以保護;黃浦江、蘇州河作為工業風貌景觀廊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屬於工業風貌片區,吳淞工業園區等大型工業區也應該整體保護和發展。

欄目主編:唐燁 文字編輯:杜晨薇 題圖來源:題圖為英雄金筆廠老車間 工業遺存又怎樣在發展中實現保護?

記者瞭解到,英雄金筆廠是中國首個“國”字型大小、至今依舊在發展的輕工企業,代表著我國自來水筆製造這一民族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其工業遺存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與此同時,英雄金筆廠也是上海少有的記載著歷史全部資訊並保存完整的工業街區。目前來看,英雄金筆廠遺存仍是集中成片的,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也是完整的。其內部建築從1954年蘇聯式建築風格的10棟主要廠房,到隨生產擴大後續新建的建築,完整記錄了隨時代演進不同歷史時期的輕工業廠房的典型特點,是現代輕工業的樣板。

專家認為,從保護的意義上說,英雄金筆廠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存在的價值。如果充分利用金筆廠及其周邊風貌街坊的形式、規模、完整性,將其定為保護的核心,一定程度上還能成為桃浦地區歷史風貌與傳統價值挖掘的重要基礎條件。此外,園區內現存的許多參天古樹和大量的植被,也同廠區歷史建築契合,形成獨有的景致。英雄金筆廠從文化資本、建築風貌、空間肌理,到景觀特色、集體記憶,呈現出完整的可供保護的內容體系。

以英雄金筆廠為典型,可以大致總結出上海現存的工業遺產內包含的3類保護內容。一是文化資本:企業歷史、重大事件、重要業績、集體記憶;二是工業歷史建築:建築歷史、建築功能、建築風格、建築特徵、建築完整性;三是工業風貌街坊:空間肌理、景觀肌理等。

專家進一步指出,上海未來的工業街坊和工業遺產整體保護有必要往以下兩個方向走:一是物質遺產層面,從單體建築的保護到工業風貌街坊的整體保護,包括空間、格局、建構築物、交通、景觀、環境等整體要素;二是從物質遺產層面拓展到非物質遺產層面,不僅要保護工業遺產的物質要素,更要重視工業遺產具有特殊意義和代表性的非物質遺產內容,包括歷史、人文、工業技術、生產方式、工藝流程、產業貢獻、相關榮譽、企業發展歷程、品牌文化等綜合要素。

重點關注工業區整體保護,整合完備的工業特色生態

去年,上海寶鋼工業遺產的改造項目提上日程,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即將著手建設。

以“寶鋼”為代表的鋼鐵工業曾為中國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城市功能的變化,這些工業生產基地漸漸成為了工業遺存的載體。如何用藝術介入的方式去整合和啟動寶鋼的整體生態?

寶鋼工廠內部景象。寶山區供圖

記者瞭解到,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將作為上海美院的新校區,打造成為“面向22世紀的美術學院”。新校區將擁有一個沒有牆院的校園,社區、街區和校區融為一體,可以說,美術學院在藝術城,藝術城就是美術學院。

在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開始著手建設之際,上海美術學院以公共藝術國際系列活動的形式開展了“寶鋼工業遺存轉型與更新”的駐地創作項目。通過中外策展人、藝術家和上海美院師生的共同創作,追求借助藝術,從社會、經濟、生態三個方面實現寶鋼工業遺存的文化整體轉型。

設計師們在規劃和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影視、裝置、繪畫、行為藝術等形式,較完整地關注到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建築風貌,甚至工人的生產、生活場景,充分挖掘了工業遺產方方面面的要素,是逐步完善寶鋼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嘗試。

專家指出,構建科學合理的工業遺產保護體系,有利於促進工業區的整體轉型升級,有利於保護和利用工業資源,也有利於傳承城市歷史記憶、豐富人文內涵。也將對城市發展帶來文化與經濟的價值,對完善城市風貌保護體系以及深入城市有機更新起到重要的推動與創新促進作用。

未來,在構建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的基礎之上,還應進一步普查、梳理、研究和完善,以優秀歷史建築為核心,增加優秀歷史建築中工業風貌建築的保護名單;以已經批准的工業遺存風貌街坊為核心,進一步拓展保護對象。

此外,目前學界和業內還沒有形成工業風貌道路的概念,而楊樹浦水廠北側的楊樹浦路、吳淞工業區中寶鋼不銹鋼地區的不銹鋼大道和型鋼南路,以及英雄金筆廠廠區內的主要道路等,都是經典的工業風貌道路,道路兩側不僅具有工業風貌的特色建築,還有獨特的工業景觀,都應該予以保護;黃浦江、蘇州河作為工業風貌景觀廊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屬於工業風貌片區,吳淞工業園區等大型工業區也應該整體保護和發展。

欄目主編:唐燁 文字編輯:杜晨薇 題圖來源:題圖為英雄金筆廠老車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