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3小時24分就是精英選手?別自欺欺人,跑進3小時都不一定是大神!

昨天, 中國田協公佈了新的大眾選手等級評定標準, 其中整體成績與之前的評定相同, 只有10公里等級相對要求高了一些。 其中顯示,

29歲組男子馬拉松成績只要跑進324就可以獲得精英稱號。

對於這個等級評定標準, 跑友們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覺得這個等級很符合業餘跑友的現狀, 非常適合, 有些成績快的跑者則認為這個成績門檻太低了, 隨便一個業餘跑者只要努努力都可以達到。

通過這個評定標準, 很多跑友就自然而然的有了這樣一個標準, 那就是跑進324就能被成為大神。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跑進310就能被稱作大神?No !

不論你是哪種類型的馬拉松跑者, 現如今都應該面對一個事實, 就是業餘跑者水準的大幅度提升。

在2016年底, 馬拉松助手推送過一篇叫作《跑進330就是大神?現在的標準是310》的文章。

文章中小編說道:“330的時代已經遠去, 更快的潮流已經來臨, 不論你是打算超越自己, 還是僅把馬拉松當做一種開心快樂, 這個趨勢都已經到來了。 當看到國外高水準比賽230選手成群沖線的時候......中國的那一天不會遠了。 ”

這一觀點受到了很多跑友的質疑。

有人覺得:“對於業餘選手來說, 跑個330真的很不容易的,

所以330的業餘選手都是跑馬的大神。 ”

還有人講:“小編寫的給正常人壓力也太大了吧。 我這輩子能進4, 開開心心一輩子跑到老, 儘量不受傷。 這也不容易呀!”

然而在當時, 依然有很多看清中國馬拉松速度不斷提升本質的人表示, 確實如此, 似乎跑進300才能勉強被稱作大神。

全馬高手滬天文曾被跑友們稱作大神, 但是他自己卻難以接受, 他覺得需要跑進一級才能被成為大神, “現在的24X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

2016年中國馬拉松官網上顯示, 中國A類以上賽事前1500名選手全部跑進310。

2017年, 在田協認證賽事中男子跑進3小時的有3663人次, 女子跑進3小時20分的有772人次。

不論你是以健康為准, 還是成績為目標。 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中國業餘馬拉松成績在穩步提高, 2017年發生了進步的飛躍, 所謂有超越才會有激情。

跑進220的管油勝和邱旺東, 業餘222選手狄鋆和牟振華;高手雲集的怡寶戰隊, 運豔橋、遊培泉, 憑藉天賦和科學訓練跑進一級的重慶業餘一哥趙浩等等。

各個領域和團隊都在不斷地提高馬拉松成績。你可以固守快樂健康跑的態度,也可以試著嘗試超越自己。這取決於你自己。

雖然我們心裡認為,只要是努力的跑著都應該被稱為大神,但是最終收穫名次和站上領獎臺的畢竟是少數人,如果跑者都被稱為大神,大神這個名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所以,大神的定位,是時候做一些改變了。

2、不管你接不接受,跑得快已經成為國馬的精髓之一

在2017馬拉松年會上,領跑者出版人譚傑表達了很多馬拉松新理念,其中一個觀點就是:慢,不應該成為中國馬拉松文化的一部分。慢,不等於安全。現在,是時候提出鼓勵跑者跑出更好的自己了。只有認真訓練的跑者越多,對自己有要求的跑者越多,跑得快的跑者越多,馬拉松賽才會越來越安全。

實際上與其說這是一種觀點,不如說這是很客觀的現象,但即便如此,依舊引來了很多跑友的不理解。

有人表示:“榮譽殿堂,是專業選手的事情,我們大眾跑者完全靠不上邊兒。”

有人說道:“更快更高更強”那是奧林匹克的要求,如果大眾跑者動不動就能跑出國家隊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那還要國家隊幹嘛?”

跑得慢和跑得快,本身就是個人的自由,你可以去堅持慢跑,享受賽道;也可以嘗試突破,超越原來的自己。

但我們應該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快慢的問題,跑得快慢,要有一個標準做為衡量,而這個標準不是別人,是自己,別人的4分配速慢跑那是別人的事,沒有必要用他的速度衡量自己的高低,如同基普喬格馬拉松的2小時25秒除了他之外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做到過一樣。

跑得更快、更穩,不斷超越自己、不弄傷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跑者,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更快、更高、更強。

“我要上奧運”、“我要PB”、“我要達一級”、“我要保證健康”、“我要跑得更長久”,這種種的詞彙都表示著我們業餘選手在不斷參加馬拉松之中體會到的精神和經驗。

你可以專注在成績和獎金甚至名次和走上世界舞臺的追求,也可以堅持跑步,讓病魔和柔弱遠離自己變得更加長壽;更可以開懷暢跑,讓所有憂慮和困擾湮沒在馬拉松的長跑之中。

難道不是麼?這一切並不衝突,它們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達著我們的更快、更高、更強。作為跑者的我們,經歷過馬拉松的痛並快樂,應該更能包容萬物,以和平的心態接受任何理念。要謹記:沒有思想自由的和諧,不能算做真正的和諧。

3、2018,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2017年,小編在鄭開和武漢馬拉松分別跑出了236和238,這也是全年唯一跑出滿意成績的比賽,在11月份的青島,實際上狀態很不錯,跑進240也是穩穩當當,但是由於賽道臨時更變延長了距離,我整整跑了240,幸運的戰勝了水準高過我的兩個兄弟獲得國內冠軍。

雖然說年初跑出了236的PB,但是最後的廣州馬拉松讓我又回到了原點,跑出了和開年重馬相同的243水準。

從年初重馬開始到年末廣馬的大滿貫第二站,我保持著平均400公里的訓練量,儘管有所成績,但是我明顯感覺到了壓力。

武漢馬拉松過後,我興致正高,計畫著在年末挑選一場比賽挑戰一級,但是到秦皇島馬拉松,壓力初顯,運動健將管油勝跑出差40秒破220的成績,運豔橋、牟振華、遊培泉三位大神均創造PB,而水準相距他們本就差一截子的我成績依舊沒有進展,只跑出了242。

在6月份的蘭州馬拉松上,原本訓練感覺非常好的我甚至跑出了303的最差成績,比高海拔的麗江馬拉松成績還差。

顯然,在每日不斷奔跑的歷練中,我僅僅保持住了2016年底的固有水準,直到2017年底依舊如此。唯一讓我還算欣慰的是:我一直還在堅持。

記得小說《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國度中,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如果想要尋求突破,就要以兩倍現在速度奔跑。”

閱讀本文思考現狀,在現今中國馬拉松的領域裡,我們都必須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大家應該都有體會,2016年和2017年,如果你在一場比賽中跑出相同的成績,名次會下滑很多。可以想見,2018亞運年,將會有難以預估的高水準選手出沒。

任何事物都是不進則退,不論是保持體重還是保持快樂,我們都必須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這適用於所有人,跑得快的人為了尋求突破,必須付出更大努力;為了健康而奔跑的人,也必須不停奔跑才能更加健康。

得冬訓者得PB。轉眼間,2018年已經過去一個月了,本周日將迎來立春節氣,隨即進入六九。顯而易見,冬訓已經進入尾聲,大家這個冬天練習的怎麼樣了呢?

有些人積極備戰,靜候3月份的爆發;有些人因為天寒放棄了沒有比賽的大好時光;還有些人拼命練習導致或輕或重的傷病;當然還有那些天生的樂天派,“成績與我無關,跑馬拉松的目的就是:吃、喝、玩!”

2018年,讓我們更加明確屬於自己的跑馬初衷到底是什麼,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京津冀最具文化內涵的越野賽道首次亮相-北京斷長城·五峰連穿越野賽,點擊“閱讀原文”報名,16、50、100km名額有限。

各個領域和團隊都在不斷地提高馬拉松成績。你可以固守快樂健康跑的態度,也可以試著嘗試超越自己。這取決於你自己。

雖然我們心裡認為,只要是努力的跑著都應該被稱為大神,但是最終收穫名次和站上領獎臺的畢竟是少數人,如果跑者都被稱為大神,大神這個名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所以,大神的定位,是時候做一些改變了。

2、不管你接不接受,跑得快已經成為國馬的精髓之一

在2017馬拉松年會上,領跑者出版人譚傑表達了很多馬拉松新理念,其中一個觀點就是:慢,不應該成為中國馬拉松文化的一部分。慢,不等於安全。現在,是時候提出鼓勵跑者跑出更好的自己了。只有認真訓練的跑者越多,對自己有要求的跑者越多,跑得快的跑者越多,馬拉松賽才會越來越安全。

實際上與其說這是一種觀點,不如說這是很客觀的現象,但即便如此,依舊引來了很多跑友的不理解。

有人表示:“榮譽殿堂,是專業選手的事情,我們大眾跑者完全靠不上邊兒。”

有人說道:“更快更高更強”那是奧林匹克的要求,如果大眾跑者動不動就能跑出國家隊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那還要國家隊幹嘛?”

跑得慢和跑得快,本身就是個人的自由,你可以去堅持慢跑,享受賽道;也可以嘗試突破,超越原來的自己。

但我們應該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快慢的問題,跑得快慢,要有一個標準做為衡量,而這個標準不是別人,是自己,別人的4分配速慢跑那是別人的事,沒有必要用他的速度衡量自己的高低,如同基普喬格馬拉松的2小時25秒除了他之外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做到過一樣。

跑得更快、更穩,不斷超越自己、不弄傷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跑者,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更快、更高、更強。

“我要上奧運”、“我要PB”、“我要達一級”、“我要保證健康”、“我要跑得更長久”,這種種的詞彙都表示著我們業餘選手在不斷參加馬拉松之中體會到的精神和經驗。

你可以專注在成績和獎金甚至名次和走上世界舞臺的追求,也可以堅持跑步,讓病魔和柔弱遠離自己變得更加長壽;更可以開懷暢跑,讓所有憂慮和困擾湮沒在馬拉松的長跑之中。

難道不是麼?這一切並不衝突,它們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達著我們的更快、更高、更強。作為跑者的我們,經歷過馬拉松的痛並快樂,應該更能包容萬物,以和平的心態接受任何理念。要謹記:沒有思想自由的和諧,不能算做真正的和諧。

3、2018,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2017年,小編在鄭開和武漢馬拉松分別跑出了236和238,這也是全年唯一跑出滿意成績的比賽,在11月份的青島,實際上狀態很不錯,跑進240也是穩穩當當,但是由於賽道臨時更變延長了距離,我整整跑了240,幸運的戰勝了水準高過我的兩個兄弟獲得國內冠軍。

雖然說年初跑出了236的PB,但是最後的廣州馬拉松讓我又回到了原點,跑出了和開年重馬相同的243水準。

從年初重馬開始到年末廣馬的大滿貫第二站,我保持著平均400公里的訓練量,儘管有所成績,但是我明顯感覺到了壓力。

武漢馬拉松過後,我興致正高,計畫著在年末挑選一場比賽挑戰一級,但是到秦皇島馬拉松,壓力初顯,運動健將管油勝跑出差40秒破220的成績,運豔橋、牟振華、遊培泉三位大神均創造PB,而水準相距他們本就差一截子的我成績依舊沒有進展,只跑出了242。

在6月份的蘭州馬拉松上,原本訓練感覺非常好的我甚至跑出了303的最差成績,比高海拔的麗江馬拉松成績還差。

顯然,在每日不斷奔跑的歷練中,我僅僅保持住了2016年底的固有水準,直到2017年底依舊如此。唯一讓我還算欣慰的是:我一直還在堅持。

記得小說《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國度中,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如果想要尋求突破,就要以兩倍現在速度奔跑。”

閱讀本文思考現狀,在現今中國馬拉松的領域裡,我們都必須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大家應該都有體會,2016年和2017年,如果你在一場比賽中跑出相同的成績,名次會下滑很多。可以想見,2018亞運年,將會有難以預估的高水準選手出沒。

任何事物都是不進則退,不論是保持體重還是保持快樂,我們都必須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這適用於所有人,跑得快的人為了尋求突破,必須付出更大努力;為了健康而奔跑的人,也必須不停奔跑才能更加健康。

得冬訓者得PB。轉眼間,2018年已經過去一個月了,本周日將迎來立春節氣,隨即進入六九。顯而易見,冬訓已經進入尾聲,大家這個冬天練習的怎麼樣了呢?

有些人積極備戰,靜候3月份的爆發;有些人因為天寒放棄了沒有比賽的大好時光;還有些人拼命練習導致或輕或重的傷病;當然還有那些天生的樂天派,“成績與我無關,跑馬拉松的目的就是:吃、喝、玩!”

2018年,讓我們更加明確屬於自己的跑馬初衷到底是什麼,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京津冀最具文化內涵的越野賽道首次亮相-北京斷長城·五峰連穿越野賽,點擊“閱讀原文”報名,16、50、100km名額有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